分享

孩子成长中的四大症状 父母要注意

 tuzididie 2017-10-04

    症状之一:考前焦虑

  每次考试来临,不少学生、家长都会出现考前焦虑症。一些非常优秀的同学一到考试时就会出现疏忽大意的现象,考不出应有的成绩。这究竟为什么?

  孩子和家长都有考前焦虑。孩子在考试时紧张,有时就是为了让别人认可他;考试前还可能出现睡眠不好、肠胃消化不好等现象,这些都是考前焦虑的具体症状。父母要给孩子松松绑,让他们考试时尽量放松自己,培养善于自我调整的良好心理素质。此外,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唠叨不停,孩子会感到你并不信任他,家长自身的焦虑消极情绪就会转移给孩子,孩子在同样很着急的情况下并没有获得家长的有效帮助。所以,家长比孩子更需要心理辅导,过多的唠叨对孩子是一种干扰。

  家庭在考前提供一种宽松的环境,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最好帮助和支持。

  症状之二:性游戏探试

  梁女士的儿子友友今年上初一。前不久,班主任请梁女士去学校谈话,说老师发现友友和几个男生一起玩扒裤子,而且友友有看黄色书的现象。梁女士回家问儿子,孩子的回答是他并没看过黄色书。解女士也有类似的困惑,打来电话说,她的女儿小叶8岁,上小学二年级,老师反映她在下课玩耍的时候主动亲吻过班上的两个男生。六一节解女士去学校参加活动时,一个被小叶亲吻过的男生告诉解女士,有一次在学校吃午饭前,小叶提出以后要和他结婚。

  宗老师认为,当孩子对性和婚姻的了解不清楚时,就会出现一些问题。但他们的行为并不是出于性冲动,而只是一种属于游戏状态的探试。老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动态,要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氛围和习惯,以便能及时为学生指点迷津。

  此外,家长在家里可以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性教育,并不是说到青春期才开始进行性教育,包括男孩和女孩的区别是什么等等。另外,女孩主动亲吻男生的行为,还说明她可能比较渴望关爱,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她的爱抚少了一些,孩子就会有这方面的心理需求。在家里,家长

  对孩子要多做一些游戏,多拥抱;青春期的孩子可能会不好意思,但这种健康的家庭关爱应该多一些。

  症状之三:误当情绪配偶

  单亲妈妈朱女士的女儿晓林14岁,正在上初二,做作业极为拖拉,尤其是作业越多的时候越不着急做。朱女士总想让她抓紧时间,每天无数次地叮嘱她快点做作业,早点睡觉。但女儿瞪着眼睛说:“哎呀,我正想呢,你别老催我。”宁可面对作业愣半天神儿,也不拿着笔在草稿纸上算,总要耗到凌晨1点做完作业才去睡觉。朱女士恨铁不成钢,就对她大发雷霆,狠狠地数落一顿,没想到女儿反过来冲着姥姥、姥爷发脾气。

  老人对朱女士说:“你一说她,她就冲我们发火。”朱女士对此很为难。

  宗老师认为,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帮助可以探讨一下。如果家长对孩子说了3遍学习的意义后,她还是不听话,说明孩子不是听不明白,而是她做不到。对孩子管得过多是单亲妈妈的常见问题。而单亲家庭最大的问题就是家长容易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情绪配偶。本来母亲的一些情绪应该释放给另外一个爱人的,因为没有条件,只能释放给孩子,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家庭关系。反过来,孩子向姥姥、姥爷发脾气,是因为在家里最亲近的人面前,容易把自己的不安全感和消极情绪发泄出来。要让孩子学会释放自己的内在情绪,要考虑别人的感受。现在单亲母亲和孩子抵触那么多,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面对自己的消极情绪。

  症状之四:非典后遗症

  孙先生的女儿在重点中学上高二,自非典过后学习成绩开始下降,主要是因为放长假,孩子在学习方面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张女士的女儿也在重点中学上学,非典时期因为需要使用网络学习,开始在网上用QQ聊天,并且因此认识了异性网友,交往已有很长时间了。女儿告诉妈妈,她现在对学习的态度就是应付,只想把学业念完。口头上向妈妈承诺不再和男孩交往,但实际上对学习还是没有劲头。马上就要升初三了,从小到大都是重点校好学生的女儿却开始出现问题,张女士心急如焚,不顾外企工作繁忙,每天早早回家“教导”女儿,但却遭到女儿的训斥:“你的态度不好,我不和你说话了。”宗老师认为,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过多关注于学习方面,而忽视对其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比如毅力、自控力、积极向上等道德品质的培养,导致孩子自身缺乏自制力和管理能力。而非典时期长达几个月的放假,学生在白天丧失了平时老师和家长的督促、管理和约束,家长也不鼓励孩子和同伴接触,孩子的消极情绪无处发泄,因此上网聊天、玩游戏等成了常事,开学后孩子就很容易出现问题。而且父母包办太多,孩子就会认为学习是父母的事。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司机,如果孩子是父母的乘客,你把他拉到哪里,他就在哪里下车,这是最麻烦的,因为他不知道自己往哪里去,这不是他的目标。所以,一定要帮助孩子确定目标是什么,做自己的主人。父母要了解孩子在学习上遇到了什么问题,有的孩子早恋是因为在学习上遇到压力,用这种方式转移麻烦。这时,从某种意义上讲,早恋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情感要占沟通内容的95%

  宗老师认为,首先,家长关注的热点主要是在孩子的学习方面,但恰恰从中出现的问题和冲突是不断增加的。孩子厌学情绪的产生有两个原因:一是没有学习目标,不知道为何而学;二是父母在很大程度上也在承受学习压力,把自己的压力转移到孩子身上,增加了摩擦冲突。家长忽视了孩子成长过程中学习内在动力的发现和发掘,总是帮孩子选择学习科目、

  计划,甚至学校。这样无形中剥夺了孩子自己作主的机会,他不是为自己学习,而是被动地学。这是目前家庭教育中的重大缺失。

  其次,父母和孩子沟通方面过分地简单化,主要集中在学习上,忽视了孩子成长中的丰富内容。父母普遍不会和孩子沟通,沟通不是教训批评,是平等中体现尊重的对话。人需要情感的交流,家长要好好想想,我和孩子之间的交流都有哪些内容,作为朋友、作为父母的成分各有多少,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到底有没有问题。父母对孩子关爱少,就会出现情感透支,孩子出现问题后父母只好开始还债。家里要给孩子提供充满情感的温暖环境。父母和孩子在沟通的内容方面,讲道理应该只占5%,而情感要占95%,这样就会产生好的效果。父母可以在尊重的前提下实现对孩子的监护和管理。青春期未成年人要独立,渴望摆脱控制、有自己的秘密,不想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别人指点。家长对此没有充分的理解,孩子就会产生消极情绪。因此,要解决成长的问题,就要给孩子一种宽松的环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