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人心似中秋月,肯为狂夫照白头?

 pinganxile 2017-10-05
故人心似中秋月,肯为狂夫照白头?
    在中国古诗词中,涉及到月亮的诗很多很多。但其中,情绪愉悦或至少没有忧伤的却很少很少。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确是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欧阳修的《生查子》中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表现的明月皎皎,垂柳依依是何等美好的情境!然而,这是“去年元夜时”,而今是“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了。每当提到中秋,人们就会想起“海上生明月”。是啊,一轮皎月从海上冉冉升起,多么动人。但张九龄并不是在讴歌这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景象。他想到的却是“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许浑的“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谢庄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等等都是一样的情思。老杜在《八月十五夜月》中写道“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好像很浪漫。但是,似乎同样浪漫的“归心折大刀”,却是用猜想吴刚在月宫被罚砍桂花树时,因为一心想回到人间来竟然折断了砍树的大刀,来抒发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人们思念亲友很喜欢用的。它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这是一首最为著名的中秋词。其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这里的“欢饮”只是“痛饮”、只是喝得很多的意思。如果是“高兴”,怎么一开头就问“明月几时有”?为什么“欲乘风归去”却“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如果是“高兴”,何必怪月亮“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他在另一首诗《中秋月》里描绘了“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的光辉皎洁圆月后,马上忧虑、叹息“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是啊,“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前面,“但愿”二字,是饱含了仕途坎坷、亲人离散、却无可奈何只得自我安慰的复杂浓重心情的!用这句时,应该注意这两个字。
    总之,我没找到欢庆中秋团圆的古诗词。只得哼哼周璇的“团圆美满今朝醉”。古人好可怜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