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入坑前必读:致创业者的几点忠告

 功到自然成gx1b 2017-10-05

“并不是大多数人都适合创业,事实上大多数人其实都不适合创业。”

财经自媒体人吴晓波的话,说出了创业的残酷性。不过,就算这样,吴晓波仍然觉得,今天是创业最好的时代。

因为这个时代给与创业者的机遇,是历史不曾有过的,没有任何时候比今天的创业环境更让人向往。

那么,既然已经决定入坑,关于创业,有些事情你需要在开始前就了解。

【向死才能生】

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忘记三餐时间、眼眶永远发青、习惯无数次被人说No、总是马不停蹄地奔波在路上……

看,这就是一个创业者的日常状态。

这不是杜撰,也不是个案。实际上每个创过业的人都知道,“创业者”三个字背后从来就不是光鲜靓丽。相反,它应该被看成另一种隐性“弱势群体”。

不断透支自己的时间、精力与健康,每个创业者心里其实都承受巨大压力。因为等在他前面的,是随时会突如而来的风暴、翻船以及被鲨鱼吃掉的风险。

“我们做过一次为期一年的企业创始人培训,但结业时有一半以上参训创业企业都已经没了……”国内一家创投商学院曾透露的一个情况,听起来有点触目惊心。

生VS死,是创业者仅有的两个结局,很残酷但也很现实。

向死才能生,你……做好准备了吗?

【方向很重要】

对于创业,我们总说,选对方向很重要,不然容易做无用功。

什么才是对的方向?

在今天,我们最大的共识是——“互联网仍然是当前最好的创业方向!”

这不仅因为相比其他行业互联网创业需要的资本和积累低很多,更因为互联网能带来的可能性更多。

如果说互联网的前20年是技术型公司的机会,那么后20年一定是应用与连接的机会。连接的节点越多,价值越大、机会越多。

尽管今天总有人说互联网已经进入下半场,但实际上我们对“互联网+”的探索还处在初级阶段,特别是那些非常传统的行业,连接程度很低。

甚至,今天很多企业去追逐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其实也是对基于互联网的另一种高级形态的探索。

不过,就算互联网能给创业者带来无限可能,我们也要做好一切归零的准备。毕竟,机遇往往伴随风险,变革也意味有牺牲。

【适当借力】

几个人、几杆枪,靠野蛮厮杀不断生长最终成为独角兽。

——过去我们常听到一些创业者这样描述他们的创业过程。但拿到今天,这种法则还能人人通用吗?

答案是“NO”。

电商自媒体人鲁振旺有篇文章谈过这个问题,“过去我的创业思路都是自己玩,经历过的艰难困苦非语言能形容,现在终于明白,创业一定要学会整合资源,借力打力。”

成功的创业,一定是建立在已有成果基础上的资源优化整合。绝不是只靠一腔孤勇,或者一个人单打独斗。聪明的创业者,往往能够审时度势、不断借力。

就拿当下两个最热的互联网创业项目——共享单车OFO、摩拜来说,他们背后除了资本推波助澜,还有来自腾讯、阿里的平台助力。

借资本之力、平台之力、政策之力、导师之力……总之,创业者要借助一切能借的力量,帮助自己发展壮大。

【一些真实案例】

尽管失败率高达90%,但市场中从不乏前赴后继的互联网创业者,也从不乏会借力者。

例如:

2014年成立的农产品电商平台“寿都密码”;

2015年上线的以吃喝玩乐住行购为入口的新消费服务平台“爱草媒”;

2015年上线的一站式分享创业云平台“创客宝”;

2016年发布的致力精准连接人与服务的“YOU选”;

……

这几个典型的互联网创业项目,涉及不同“互联网+”领域,目前都已经顺利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结语】

每个创业者前面都有一道坑,不是每个跳下去的人都能爬起来。破釜沉舟、找准方向、学会借力,是每个创业者必须牢记的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