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话铜手炉

 胖子y4ae3p4e1u 2017-10-06

铜手炉即手烘炉,又称袖炉、捧炉、火笼,顾名思义就是暧手的生活用具,流行发展于明清时期。

小话铜手炉

安徽省文物总店藏铜手炉

炉底刻“鸣歧”二字,为阳文小篆。炉为红铜呈栗壳色,光洁圆浑,造型精巧而古朴,炉盖镂雕精密,纹饰有规律性,炉身饱满浑厚,炉膛光滑。无提梁,应属于袖炉。

铜手炉由炉体、炉盖、提梁组成,有的无提梁。在炉体内放入燃着的木炭,盖上镂空的炉盖,热气从镂空的孔洞中冒出,即可暖手。手炉的器形丰富多彩,有圆形、椭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瓜棱形、灯笼形、鱼蒌形等等。

小话铜手炉

安徽省文物总店藏铜手炉

炉底刻“张鸣歧制”四字,为阳文小篆。炉为红铜呈栗壳色,炉盖缕刻缠枝菊花,纹饰细密有规律。炉身光洁圆浑,平整素净,平底,有提梁,使用方便。这二件张鸣歧刻款铜手炉都没有锈蚀,这是张氏手炉的又一优点。

明末万历天启年间,在浙江嘉兴和上海淞江地区出现了以张呜歧、胡文明、王凤江为首的制炉名匠,将手炉的制作工艺发展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安徽省文物总店藏二件张鸣歧刻款铜手炉,一件胡文明刻款山水梅花铜手炉。

小话铜手炉

安徽省文物总店藏胡文明刻款山水梅花铜手炉

底款“胡文明”,炉为红铜呈甘庶红,华丽精美。炉盖镂雕山水景物,同时又采用了浮雕的手法,层次分明,立体感强,栩栩如生。炉身通体浮雕梅花,花瓣内凹,精雕细致入微,生动活泼,摇曳生姿。

胡文明,明代铜器名匠,云间(原江苏松江府的别称)人。最善长铸造铜香炉,善仿古铜器,彝、鼎、尊、卣之类的器物,造形准确无误,纹饰精致逼真。时称“胡炉”。故宫博物院藏有胡文明铸铜鎏金异兽纹炉一件。


手炉起源于何时,史料并没有明确记载,追本溯源可归结于古代的陶器,在远古时期,先民们在陶器中保存蕴藏着火种,用来烧烤食物、煮食烹饪、防兽御寒。民间传说手炉是隋朝时江都(今扬州)县官许伍发明的。

小话铜手炉

1968年河北满城刘胜汉墓出土错金铜博山炉

博山炉通体错金花纹,造型圆浑饱满而挺秀,盖上镂雕多层山峦,人物、动物、云纹,象征蓬莱仙境,炉盘象征海水饰错金卷云纹,燃香于炉中,香烟从镂空孔中冒出,有如云雾缭绕。

隋炀帝到江都巡游时,正值深秋,天气寒冷,许伍吩咐下人端来了炭火盆供皇上和娘娘取暖御寒,看到皇上和娘娘在暖意盈盈的红红炭火上谈笑风生,许伍便构思了一对龙凤铜手炉,命江都铜作名匠赶制出来,做为江都的特色珍宝献给皇上。民间传说毕竟不是史实,白居易诗云“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小话铜手炉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西晋青瓷薰炉

据此推测唐以前已有铜手炉出现。直到明代才被广泛流传使用,到明代晚期,以张鸣歧为代表的铜手炉艺匠,创造出了手炉史的辉煌,成为艺术宝库中又一瑰宝。

小话铜手炉

安徽博物院藏北宋青白釉薰炉

笔者认为铜手炉是从铜薰炉演变而来。薰炉又名香薰,作薰香之用,将香料燃于炉内,香烟从炉盖上的缕孔中冒出,散发出浓浓香味。薰炉盛行于汉、魏晋时期。两汉薰炉多为铜制,并有陶制作的薰炉,瓷薰炉始于东吴,流行于六朝,宋代南北方窑都有薰炉烧造,器形多呈球形、半球形,无底盘。明清时期薰炉种类繁多。

小话铜手炉

江西省博物馆藏南宋青白瓷薰炉

清代铜手炉沿续明代的制作风格,早期器型主要是方、圆型,浑厚古朴,炉盖炉身纹饰简洁朴素。许多铜炉艺匠仿造“张鸣歧款”,冒充“张炉”。他们的作品,无论是选材、造型艺术、装饰工艺等各个方面,都不能与“张炉”等而论之。清代中期铜手炉造型之丰富,寓意之深刻,如:灯笼形表示“喜庆吉利,岁月红火”。

小话铜手炉

灯笼形铜手炉

鱼篓形比喻,“稻米满仓鱼满篓”。炉盖镂空纹饰除了传统的几何纹、缠枝纹外,还出现了文字,如:“福”、“寿”、“喜”字。炉身纹饰繁缛,内容广泛,如:“神兽祥物”、“渔樵耕读”、“八宝纹”、“福禄寿喜”等等,采用了浮雕和錾花工艺的表现手法。有的炉手柄上还錾刻花纹,工艺制作不厌其烦,不厌其精。清晚期铜手炉多为黄铜、锡黄铜、铁黄铜,铜质底劣,工艺粗糙,炉盖镂空纹饰简单,民国手炉日益衰落,工艺水平更加低下,黄铜质,造型多为圆形,炉体型加大,炉盖上往往只是镂空的圆孔,从暖手转为暖脚之生活用具。随着社会的发展,铜手炉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先由铜、锡制作的暖水壶替代,后随着轻工业产品的日益发展,乳胶制成的热水袋成为暖手的生活用品。

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铜手炉不再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但它并没有就此被人们遗忘。它在艺术品收藏界又闪亮登场,成了被人们争相珍藏的新宠。那丰满奇异的造型,精致华美的工艺,使得它在拍卖会上频频亮相,身价齐飞。铜手炉以它那珍贵的历史价值与精美的艺术特色注定了永久的辉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