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逻辑思维能力对孩子的影响

 Purefact 2017-10-06

语文课上,老师可能会发现,有些孩子回答问题半天说不清来龙去脉,而另有一些孩子却说得条理清晰,清楚明了。

 

数学课上,同样的一个问题,一些孩子需要花大把时间,解题步骤多有冗余,而另有一些孩子可能只花了一半时间,解题步骤环环相扣,论证清晰。

 

在与人交流的时候也是如此,有些孩子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另一些孩子可能经常词不达意。

 

表达畅通与否、思维是否严谨、思考的快与慢,这些都跟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紧密相关。很多时候,我们侧重于知识的学习,却很大程度上忽视了逻辑思维的训练。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1

逻辑思维重要到一旦缺失孩子就有可能被淘汰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孩子有哪些具体的好处呢?


1、信息消化能力强,能更多更丰富地收集和储存信息。比方说,听课效率会高,不用再花太多时间复习。

 

2、认识事物更客观,更全面,多角度考虑问题,思考不容易出现漏洞。

 

3、处理问题灵活,方法多样,不死板,不容易钻进死胡同。遇到问题不会慌张,会在更短的时间内想出解决方法。

 

4、做事严谨、全面、不丢三落四。比方说,考试时不会因为粗心马虎失分。

 

5、判断力强,思考有条理,深入,有主见,很容易在人群中脱颖而出,成为意见领袖。

 

6、能主动形成思维的延伸和复合性的逻辑思维,在未来的信息环境下能主动编织属于自己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强。


从短期看,真正让学生拉开差距的,不是那些需要机械记忆、重复练习的知识,而是在背后隐藏的思维方式差距。一般而言,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都不差。

 

而从长远角度来说,逻辑思维在一个人一生的任何阶段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说话没逻辑,就不能真正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做事没逻辑,就无法真正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问题。可以说,逻辑是人的一项基本能力,它教人如何正确地思考和表达。一个缺乏逻辑或者逻辑混乱的人容易诉诸情绪化、经验性、暴力等表达或交流方式,这一点在社交媒体上表现得比较清楚。很多公共话题的讨论,因参与者缺乏基本的逻辑常识,常常沦为无意义的口水战。因此,在一些大学里,逻辑是一种必修课程。

 

今年上半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文件强调将重点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逻辑思维和口语表达。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中小学课堂中,逻辑教育必然会被重视起来,而逻辑思维能力的学习也会助益学生的学习。

 



2

利用思维训练题、思维导图等,打开孩子的思维之窗


逻辑思维发展是有规律的,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发展到抽象思维,即由动作思维(0—3岁)发展到形象思维(3—6岁),再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6-11岁)。在孩子发展思维能力的早期,如果注意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对于孩子的发展将会起奠基性作用。

 

学前阶段需要培养孩子形象思维。他们可能不理解同一体积的水装在细高杯子和矮粗杯子为什么还是一样的;他们对狗狗的理解可能只是尾巴四条腿,浑身是毛……

 

在这个阶段,需要注意增加孩子的体验,丰富孩子的词汇,多给他们动手的机会。在孩子拆装玩具或积木时,帮助他们理解平面和立体的关系,带孩子玩图片分类和比较游戏,让孩子从具体中学会归纳和抽象。可以经常对孩子提出各种问题,引导他们去观察事物和现象。

 

小学是培养孩子抽象思维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要培养孩子正确的思维程序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在此阶段,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你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些思维训练题,让孩子运用各种方法,如分析法、观察法、类比法、归纳法、递推法、倒推法等,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

 

1、“有一只大盒子,内有三只小盒子,每只小盒子里又有四只小盒子,那么,连大带小一共有几只盒子?” 

 

2、“你的桌子上有5根铅笔,请问你如何摆放才能使他们首尾相接?”

 

3、“怎样不用任何器皿和量具把一个装满水的玻璃杯往外刚好倒出一半的水?”

 

……

 

多用这些训练逻辑思维的问题问问孩子,可以提升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并且,要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不要给他现成的答案。

 

此外,此阶段可以给孩子引入“思维导图”。老师和家长可以有意识地教孩子利用简单的图示更加直观地表达一些事物的逻辑关系,让孩子建立对这个事物的认识框架。




思维导图的原则有六个:


第一是工具的准备,纸张和笔。可以选择A4打印纸,笔选择荧光笔或者彩笔最好。


第二是中心图像。中心图像建议大家是尽量用图像的形式表达。注意是“图像”,不是“画”,只要能表达出你的主题就行,不需要花很长时间去画一个素描。


第三是颜色。一个分支一种颜色,不要串了。


第四是线条。线条的形状要多用曲线,不要用直线。粗细上要有明确的区分,第一层分支最粗,最后一层最细,中间的从粗到细进行变化。长度上要和关键字均等分配,不要线条太长关键字太小,也不要线条短,上面挤了一堆字。


第五是关键字。一个线条分支上只能有一个关键字,关键字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个词组,但不能是一句话,一开始就要严格要求自己,可以定个要求,最长不能超过四个字。


第六是层次。大家看思维导图的时候最明显的就是有一层一层的层次感,绘制时要注意这种层次感,但也无须严格限制,可以自由放位置,层次要明确即可。


做好这六个点,一张清晰的思维导图就出来了。在不断地重复后,孩子在脑海里也会主动构成一张逻辑思维图。长此以往,孩子就会更加独立自主地将之灵活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无须急于让孩子构建出多复杂的思维导图,只要让他养成画思维导图的习惯,孩子会在后面的时间里自行探索的。

3

读推理小说、参加辩论、坚持写作……这些训练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错过最佳学习期的孩子该如何优化和提升逻辑思维呢?在此小编介绍几种行之有效但必须要坚持练习的方法。


 

1、阅读,尤其是慢读

阅读的力量已无须质疑,它的好处之一就是可以锻炼逻辑思维。


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自行吸收和学习相对高等和抽象的知识。比如读一些推理类小说、科幻小说,不仅有趣好玩,而且逻辑思维能力会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告诉孩子遇到抽象思维较多的书,一定要慢读,精读,时不时地回顾已读过的章节,重新整理自己的理解。有逻辑的阅读是能够一边阅读,一边在大脑中整理出作者表达意思的大框架出来。如果你读完一章忘记一章,最后对逻辑能力的提升也会有限。反过来如果读完了能够在即使忘记了细节表达的情况下,根据自己在逻辑上的理解把作者的核心意思阐述清楚,你的锻炼就到位了。

 

检验孩子的阅读效果是让孩子进行复述和总结,在复述和总结过程中逻辑思维也会得到锻炼,总结的方法可以是口述,还可以用上文提到的方法——画思维导图。

 

2、写作

孩子的表达能力需要训练。一定要让孩子养成书写的习惯,让孩子进行一些有目的性的写作,比如:记生活体验和见闻总结、给好朋友写信、写一点读后感……但也一定记住,千万不要一味强制孩子做这些事,很多孩子的写作热情就是在被家长和老师的强制要求下被耗尽的。

 

书面表达可以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思考,让孩子仔细琢磨用词和逻辑的严密性。

 

光是写作还不够,一个更加锻炼逻辑思维的环节其实是校对修改。你需要让孩子花一部分时间观察、完善和修改自己写作的逻辑。这个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写作质量,还能帮助孩子培养起对自己逻辑思维能力的熟悉程度,发现自己逻辑上常见的问题和错误,进而完善提升。

 

3、辩论

如果有条件,老师们可以组织一些辩论比赛。

 

辩论是一个锻炼逻辑思维极好方式,一方面赛前的准备工作孩子需要组织语言和梳理逻辑,另一方面临场的压力可以提升孩子的反应速度和信心。

 

家长在家中也可以和孩子就某个问题展开几分钟的讨论,重点是让孩子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次表达不清两次,重复的力量是巨大的。

 


4、聆听 

聆听也可以锻炼一个人的逻辑思维,它能够让你有很多机会去观察他人讲话。在观察过程中会有一个不由自主的分析过程,一边听,一边在心里默默列出对方表达的主要意思,按顺序排列,甚至可以尝试在表述完之后把听到的东西总结陈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你的逻辑思维就得到一次锻炼。聆听是门技术活!

 

5、让孩子形成多角度思维

告诉孩子,对任何一个问题,都不要满足于一个单一的解释。比如小编最近对心理学感兴趣,发现心理学有发展、变态、社会、人格、行为、认知、生物、感知,神经等非常多的研究方向,可见对于任何一个单一的问题都可以找到不同的理解角度。

 

让孩子养成观察事物时至少运用两个或以上的角度去分析的习惯,学会分析比较不同角度的优势和劣势,这样,孩子就能更全面地把握事物。

 

6、最重要的是练习练习多练习

天才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人掌握一项能力都需要反复的练习。逻辑思维的养成很大一部分是靠经验的积累。在上面几点都能实现的情况下,让孩子多多练习,多给孩子创造机会表达,学会了在众人面前放松自信地说话,孩子的逻辑思维就能够很好地锻炼出来。

 

最后,小编想说,逻辑思维是智力结构的核心。再多的知识也仅仅是散落的珍珠罢了,只有好的逻辑才能把他们串成价值连城的项链。知识学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忘记,但逻辑思维一旦养成,会伴随孩子的终身。当孩子努力学习各种知识性东西的同时,不妨试试运用上面这些方法帮孩子训练出他们的逻辑思维,学习、工作、生活都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