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亲们有没有发现,如今的农村已经有飞跃的变化,如今的农民群体也变得丰富多彩了,长期在农村工作生活的主要有三类人:第一类是“纯粹的农民”,就是常年生活在村子里,年纪在四五十岁之间的人,当然还有一些老人和小孩,他们不便外出,收入来源于种地收入和打零工收入。 第二类是“兼顾型农民”,是指那些常年外出打工的农民,主要是一些年轻人,基本上没种过地,家里的地也是父母辈在种植管理,这些年轻人也许会在十一长假趁着假期帮着家里收割,但他们今后也可能不会再种地。 这些年轻人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城里的打工收入,很大一部分群里已经在城市落脚,只是春节时回村里住几天。 第三类是“城市生活的农民”,指的是户籍在农村,但家早已扎根在城里的人,包括一些常年在外务工的人员、一些读过大学在城里工作的人,以及一些在城里经商做生意的人。 而如今,“纯粹的农民”在逐渐的减少。生活在村里的人,其中“纯粹的农民”和“兼顾型农民”大约各占40%,还有大约20%为“城市生活的农民”。也就是说,“纯粹的农民”人数占比不到一半,这还包括了参与种地的老人和小孩,实际真正种地的农民更少。 而“兼顾型农民”和“城市生活的农民”是不种地的,这样一来,种地的人就随之越来越少,也是一种“自然现象”吧。 未来十年,农村土地将会集约化管理! 家庭农场将聚集大量的农村土地 家庭农场是一个起源于欧美的舶来词,通常定义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家庭农场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农业生产中最可靠、最有效率的经营模式。提升了农业生产者的人均耕种面积,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投入,提升人均产出,并可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更多人口和劳动力。 家庭农场使农村市场化的加快,实现了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和机械化的农业现代化形式。只有大量的土地被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采用家庭农场联营的方式,农村的农业生产效率才能提高,才更有利于农业生产,同时,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将反过来加快土地的流转。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土地流转的速度正在加快。未来很可能是土地相对集中,由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主体来经营,农户就是坐等分红,可能这个时候没有地可以种了,因为个体小户种地,一定没有任何出路,什么都竞争不过,甚至连自给自足都做不到。 目前我国经营规模在3.33公顷以上的专业大户全国有270多万户,其中超过6.67公顷的大概有七八十万户。 如今,很多家庭农场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北方新农村认为,土地的管理也会走向集约化化和专业化,那些更热爱农业,更具技术实力,更有管理能力的人会从事到农业生产中,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各取所需,也许是未来农业恰当的格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