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绩效管理常说的EVA、KPI、BSC、OKR是什么鬼?本质区别何在?

 京城客家人老黄 2017-10-08

学习绩效管理,通常会接触到KPI、EVA、BSC、OKR等概念,这些概念的核心内涵是什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我用类比的方式给大家做个解读。

其实最早作为绩效评估的工具是杜邦分析法,我们先从杜邦分析法来说起。如果把企业比作人,杜邦分析法是在评价这个人是否健康。杜邦分析法涉及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运营能力这三大指标就像人的血压、血糖和血脂这三大健康指标一样,代表着企业运营的健康程度。如果一个人的血糖、血压、血脂这三个指标是健康的,说明这个人是健康的,同理,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很好,说明财务状况是健康的。

但是一个人健康并不代表他是一个好人、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比如一个劫匪做坏事被警察逮捕,他的血脂、血压、血糖指标都很正常,是一个健康的人,却做着危害社会的事。同理,通过杜邦分析法评价出一个企业盈利很强,并不代表它是一个好企业,一个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企业。

杜邦分析法对企业的评价停留在财务指标上,仅从财务指标上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财务风险。而一个企业是否在用正确的方式来盈利,得使用EVA考核法才能评判。

仍把企业比作人,EVA考核不但保证这个人的身体健康,还能保证这个人有正确的职业方向。对于企业来说,就是不但保证这个企业在财务上的健康,还能保证这个企业的投资战略是对的。从这个角度看,杜邦分析法并不涉及企业运营的业务,而EVA 已经开始对企业的投资战略施加影响,所以相比杜邦分析法,EVA考核法对企业的评价更深入一层,涉及到了企业的投资战略层面。

EVA考核法属于对企业整体的评价,而且是运营结果性评价,没有对运营过程的把控,也没有涉及内部管理层面。如何对运营过程进行把控,如何评价员工的行为表现?这就需要依靠KPI考核法了。

KPI考核法与EVA考核法对比, KPI考核法更深入企业的运营过程,触及到了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关键行为,并对这些行为产生干预和引导。

如果说EVA考核法指明了一个人的职业方向,KPI 考核法则不但指明职业方向,还指明了实现职业目标,一个人需要做到哪些关键行为。比如某人A的职业方向和目标是成为国际体坛明星,这通过EVA考核法就能解决,但接下来通过什么方式、方法来实现呢?每天要做哪些体育项目的锻炼?作息时间必须遵循什么规则?饮食按照什么样的科学配方?需要按照什么顺序来训练身体机能?需要把整个体育项目分解成哪些动作一步一步去训练?在某人A通往国际体坛明星的道路上,只有KPI考核法才能引导他一步一步接近目标。

但是对于想成为体坛明星的人,他跟随的教练不同,训练的要求就不一样,也就是说关键行为的选择是不一样的。这种现象表现在企业里,就是推行KPI考核法的时候,如果让高层管理者分别画一张鱼骨图来表达企业的KPI,会发现每个人画出的鱼骨图差异很大。虽然他们在企业目标上都一致,但对如何实现目标、需要哪些关键动作方面的认知是各不相同的,这是由于每个人对企业运营管理的理解深度不同、实践经验不同、掌握的信息不同等原因造成的。运用KPI考核法,就像高手点穴一样,到底人体的穴位在哪,每个人的认知可能不一样,点穴的手法可能不一样。企业推行KPI考核法时遇到的挑战,就是高层管理者很难在KPI本身达成一致。

按照KPI考核法的逻辑,就是尽可能的追求“根本解”,既然是“根本解”,就要控制指标的数量,不可能面面俱到。但这也带来副作用,如果企业强调销售额的增长率,销售人员就只会过度关注这一个指标,为了完成销售额的增长率,他可能利用各种手段来实现它,结果却伤害了客户的满意度,伤害了明年的业绩增长的持续性。

看来,KPI考核法也存在其局限性。如何统一管理人员的思维逻辑,画出相对一致的“鱼骨图”?在追求“根本解”的时候,如何避免“挂一漏万”。突破这两大局限,就需要依靠BSC考核法了。

BSC考核法按照四个层面自外向内说明企业的运营逻辑,四个层面的各项考核指标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有逐层驱动的关系:核心能力驱动内部运营,内部运营重点驱动客户价值,客户价值驱动财务结果;同时它们之间也构成了四类平衡:财务和非财务,内部和外部,驱动和结果,长期和短期。

BSC考核法是KPI考核法的进一步发展,其内在逻辑比KPI 考核法更加系统,弥补了KPI考核法的两大局限:一是在设计考核指标时,通过四个层面的依次解构,使管理人员更容易达成一致;二是通过四类平衡关系,避免KPI考核法中少数指标过度牵引导致的短期行为。所以,BSC考核法是在KPI考核法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画“鱼骨图”的思维“拐杖”,按照这个“拐杖”,管理者更容易达成共识,基于BSC考核法绘制的指标逻辑图,称为战略地图,其本质上与鱼骨图是相通的。

在实践中,杜邦分析法已经不再作为主流的绩效考核模式;EVA考核法多用于产业投资型集团对下属企业的整体业绩考核;KPI考核法多用于快速成长阶段企业的员工业绩考核;BSC考核法多用于稳定发展阶段企业的员工业绩考核。KPI考核法和BSC考核法的应用都基于一个前提,即企业必须有清晰的战略,战略必须有清晰的实施路径,路径必须按计划推进,不能过于频繁的调整。但是,在当前日益复杂多变的产业环境中,很多企业只能确定一个战略方向,在战略推进上多是边走边看,制定长期的目标计划失去了现实意义,随时都可能做出调整,即管理者们经常抱怨的“计划感不上变化”。在没有明确的、长期的预定目标和实施路径的前提下,利用KPI考核法或BSC考核法对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员工进行考核,就变得非常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科技创新型企业做了很多探索,提出了OKR 考核法。

OKR考核法强调企业自下而上的承诺,强调挑战、创新、探索、灵活性。

OKR考核法与杜邦分析法、EVA考核法、KPI考核法、BSC考核法有本质上的不同,代表完全不同的逻辑路线。这四种考核法在传统的、稳定的、可预测的假设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而创新型企业面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的情况下,只有OKR这类考核法才能发挥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