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园书场讲座

 与同虫二 2017-10-09
(一)书是什么?为什么要读书?
    既然是关于读书的话题,那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书。讨论:怎么理解书?为什么要读书?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对书的看法。(ppt)你对高氏本人可能不太了解,但对他的经典作品一定有所耳闻。他的散文名篇《海燕》曾出现在赵本山和宋小宝合作的小品里(音频欣赏:海燕呐,你可长点心吧!)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人类想要不断地进步就离不开书籍。怎么离不开呢?欲穷千里目,踩书站得高?是这样吗?不是,那书用来干什么的?读啊!学习啊!孩子们!
    你可能听说中国有句老话“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出自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经典著作《老子》第四十七章:“不出于户,以知天下”。我们比较熟悉的历史人物中做得好的那应该非后汉诸葛孔明莫属,他在三国乱世中“未出草庐,已知三分天下”成为读书人的典范,备受后人敬仰。那古代的秀才也好,圣贤也罢,怎样做到猫在家里不出门,便能通晓天下的大事呢?读书,学习啊!孩子们!
    再说一位大家熟悉的大科学家牛顿,他与苹果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在不到30岁时,他曾这样表述自己如何取得这些伟大成就,他说“如果我能看的更远的话,那也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好,现在问题来了,牛顿是如何爬到巨人的肩膀上去的呢?那一定是他不断学习前人的科学研究成果,达到和前人一样的高度;并不断创新,才能比前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而前人的成果从哪里得来?除了读书学习,有没有其他什么别的途径呢?当然没有!
    由此可见书是什么?是人类智慧结晶的记录,是我们获取知识的必要载体。而读书就是我们成长为社会有用人才的主要途径,也是最直接的途径。举个例子吧,我们很小就学会1+1等于2,具体过程可能都已忘记,但你知道吗?历史上自从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也就是真正意义上人的出现,到人类学会1+1等于2的基本加减概念,大约历经了大约150万——200万年。设想一下吧:如果没有书,不读书,所有的知识没有了传承,都靠你自己摸索,该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吧!(稍显夸大,有待探讨)
(二)怎样读书?
    读书学习这么重要,那应该怎样读书呢?读书无定法,只要适合自己就可以了。在这里给大家介绍几种古人的读书法,供大家参考借鉴。
    其一最笨读书法——抄书。其中代表乃是被称为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的大诗人,大学问家,大书法家苏轼苏东坡。( 苏轼的个人简介)人们评论他的文章“浑涵光芒,雄视百代”。他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与其一生好读书、善读书密不可分。据记载他在学习《汉书》时,曾手抄三遍(关于汉书的介绍)。对于这样一本八十多万字的皇皇巨著,逐字去抄何其难也?但最笨的方法往往是最准确的方法,那苏轼是怎样抄书的呢?第一遍每段故事以三个字为限,第二遍减为二个字,第三遍就只用一个字概括一段的内容了。三遍过后,随意举一个字,他都能背诵此段文字几百字,无一差失。怎么样?这个方法你能不能学?
    其二不求甚解读书法。提出这个说法的东晋末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陶渊明。他在《五柳先生传》中自况云:好读书,不求甚解;没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说读书只求领会意旨,不刻意在字句上下功夫。其中的代表人物我们比较熟悉的有前文提到的诸葛亮,《三国演义》中说他读书不务精熟,独观其大略而已;还有秦朝一代战神与刘邦争夺天下失利,最后自刎乌江的楚霸王项羽,《史记项羽本纪》载:羽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羽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教其兵法,羽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此二人一文一武都是用这种读书方法学得一身本领,立下赫赫功勋。你是不是也可以学。(另经学大家杨雄,史学家班固,刘备的老师文武双全的卢植
    其三海量读书法。这个方法适用于学习专项知识,尤其是我们中年人记忆力减退了,有些书读过却记不住,那该怎么办?你可以定个计划,比如:在较短时间,一个月内,将不同研究者有关研究资料、书籍,至少10本以上,一次性读完。就可以帮助你从不同角度来认识了解相关知识,这样就加深印象便于记忆,便于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长此以往,你就是某一方面名副其实的专家!怎么样?成为专家就是这样简单!你心动了吗?
(三)几点建议
    对于我们小学生首先要多阅读,所谓开卷有益是也。这么做是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有同学说老师我也爱读书,也想养成好习惯,但我没长性,坚持不下去怎么办?很好办!老师告诉你说,据研究表明:个人习惯的养成只要短短21天。也就是说你只要制定一个小计划,每天阅读量不要太多,然后只要坚持21天严格按计划完成。你会发现你会在不知不觉中爱上阅读,它会成为你受益一生的好习惯。看!就是这么简单!(这个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其他爱好)
    其次就要广泛阅读,涉猎的知识面一定要广。因为我们还比较小不清楚自己真正喜欢哪方面的知识,而这一点,在广泛的涉猎中会一点点会清晰起来。人毕竟精力有限,你把有限的精力用在专项知识的学习上,假以时日,成就自然不可限量!
    第三要有恒心。用孔老夫子的话说就是要一以贯之。我的理解就是持之以恒养成了好习惯,找到了学习方向,就一定要坚持下去。读书,学习可能不会马上给你带来好处,但一定会使你受益终生。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