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的读书之法

 昵称40077028 2017-10-10

卑意欲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此虽迂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

吾尝读《汉书》矣,盖数过而始尽之,如治道、人物、官制、兵法、财货之类,每一过专求一事。不待数过,而事事精窍矣

就这个话题,郑板桥后来做过进一步阐发,说“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今人有学而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耳”

苏轼的读书之法

苏轼在《稼说送张琥》里说的那样:“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教会王庠这个拉史书的办法后,唯恐他有误会,特意劝告了一句,这里引用一下,与诸位共勉:“甚非速化之术。可笑可笑。”

再好的办法,也得持之以恒,读书绝不能指望速成,该下的苦功夫不能少。苏轼被贬黄冈之后,朱载上有一次去拜访他,苏轼半天没出来。朱载上问他干嘛去了,苏轼说我做功课呢,每天得抄几段汉书。朱载上说:“别逗了,你一个学霸,还用得着这么干?” 苏轼特别严肃地回答:“可不能这么说,汉书我都抄了三遍了。最初每一段事,我得写三个字为标题索引,以后只要两个字,现在就只要一个字就够了。”朱载上拿过抄写本,但看不太明白。苏轼说你随便挑个字吧,朱从标题里选了个字,苏轼咣咣咣咣,顺着这个字一口气往下背了几百字。

朱载上回来跟自己儿子感叹说:“东坡尚如此,中人之性可不勤读书邪?”

苏轼的读书之法

归根到底,天才都这么努力,我辈再不加油,就更没后路了。苏轼如果能见到朱载上的儿子,也许会问上一句:“你见过凌晨三点的黄冈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