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声音、对话和声响·工作中加点文字小游戏 你现在能听到我吗? 从孤独开始 机灵的“我”:风格和声音练习...

 冬天惠铃 2017-10-11

工作中加点文字小游戏

的确,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会有故事可讲。

可是讲起故事来水平高低可就真是不一样了。运用声音来讲故事。这还是第一次听说。

我的理解是人们读书的时候一般会在心中默念。想来这个声音说的就是这个吧。

压抑的声音,可以让故事简单平时,这种声音写普通人的故事。感觉在学生时代喜欢这么写故事。

饱满的声音,适用于浪漫的故事,清新自然的语言正好描写主观经验。

写主观经验可以用好多装饰性的语言。

一直以来就认为没必要用那么多华丽的修辞。看来这个事儿也不是绝对的。

至少写情书的时候可以尽情的用,反正也不用去发表。

谁知道呢?

你现在能听到我吗?

关于声音我曾经跟朋友聊过。声调的高低是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喜怒哀乐的。

这节课提到的通过声音判断人物的外貌也不是没听说过。比如,说话声音比较低沉的人可能比较胖之类的。可是生活中从来没应用过,不会。

真应该训练自己一下。

切记!

从孤独开始

学会写一个人。东北二人转有一个叫做单出头的。就那么一个人。喜怒哀乐。说学逗唱。好不热闹。想来那种形式应用在写作上肯定不错。

梦想、害怕、担忧、后悔和希望。

这些都是内心活动。看来所谓的从孤独开始说的就是内心独白之类的东西吧。

至于说那些与事实相反的、假定的、将来在某种情况下可能发生的事情如果想写的生动活泼可就要运用想象力了。这个可以运用在自传或者回忆录里。有点像没话找话。记得央视一个公开课里有一个童话作家就说过:

写作就是折腾。

怎么折腾哪?就是问自己问题呗!

比如说:

1.想象进入一个空间。注意用的动词一定要具体。

这个不是问题。不过这种开端也是必须的。毕竟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个发生在某一个特定空间里。

2.房间的光源在那里?

这难道不是我们进入某个房间之后的必修课吗?我的小侄子有时候大白天的去外屋还要先去开灯哪!等到意识到这是白天之后就会冲着我们吐舌头。

3.你的周围有什么贵重物品?

环境描写。

4.穿的什么衣服?

形象描写。

5.为什么穿这件衣服?

我基本上是随心所欲的穿衣服。

6.房间里面有什么声音?

才进入这节课的正题。声音。

7.仔细听还能听到什么?

记得练站桩功的时候有这种训练。尽量去听远处的声音。

8.现在身处位置。

方位感。我在叙述的时候方位感几乎没有。所以一直觉得自己就不适合写作。

9.来到这里之前你在哪里?

这是一个哲学问题。你从哪里来。

10.那里还有谁?

你的来历。

11.描述你和那个人的关系。

12.这种关系是你想要的吗?

13.你希望当时发生什么?

14.现在换个位置。

15.触摸或者拿起某个东西。

利用触觉描写。

16.害怕什么?

17.离开这里之后去哪?

到哪里去。

18.想去哪里?

19.为什么?

20.再换个位置。

21.什么时候吃点东西?

22.吃的什么?

23.现在饿不饿?

24.那些信息有用?

25.闻到了什么?

26.怎么才能知道离开的时间?

27.怎么离开?

28.之前认为正确的事情,现在还认为对吗?

29.之前的声音还能听到吗?有没有出现新声音?

30.有东西发生变化吗?

31.准备离开,动起来。

32.离开。

把这些展开。就是根据条件写东西呗!据说会有一个有力量的回忆录中的主角就会跃然纸上。不知道会不会。知道的是这些问题可以让不知道该写什么的我不至于写不出来。

这节课的练习有点像白色纪念册。只不过更加重视写声音而已。

机灵的“我”:风格和声音练习

所谓的机灵的“我”无非就是一个善于变化的人物。

把自传的开头写3~4个版本。用不同的风格和声音。

还是声音。

自传或者回忆录的开头无非是这些:

第一种,用简单的句子和平实的语言写,尽量用短句。

鲁迅就喜欢在文章里面用短句。学生时代没少听老师赞叹!

不过平实的语言、直白的句子会让人感到自己与自传无关。我写自传的时候就是这样。一直以来就是觉得不对劲,但是就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原来就是这种距离感造成的。

第二种,用冗长的、间歇式的结构写。

有意把文章写得冗长一些。运用间歇式结构。所谓的间歇式结构,其实就是长短句。中学语文老师讲过。主句放在句子末尾。这会激发出作者内心更为复杂多变的声音。

第三种,运用暗喻。

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不重要,表达自己看法的方式才重要。

即“我们在纸上看到的不是活生生的作者,而是一个模糊的影像,是带着‘我’这个便签的人物”——一个“我”通过仔细挑选的词语、非凡的技巧塑造出来的人物。

其实,这三种开头没有绝对的好不好。关键是合适。

无非是风格各异,视角不同,声音个别罢了。这些不过是作者对生活的不同感受和想法而已。

关键是要选择一个适合题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