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的碎银子是怎么来的,你知道的是真的?

 好了明理 2017-10-12

古代一般都是花铜钱的,要是有用到银子的地方,就把银饼绞下一块,然后放到戥子上称,如果是碎银子用的话,就要称了之后再用,另外还要算银子成色,如果是叫税,还要算上火耗,所以一般平民百姓都是用铜钱的,这些红楼梦都有提及。

当然,也不是都是需要绞的,也有分量固定的、铸好的银锭。元朝曾铸过一种50两一锭的大银子,称为“元宝”,也就是“元朝的宝货”。后来这个名称就沿用下来。元宝的形状是两头翘起的,为了便于缠在腰上,过去说“腰缠万贯”,就是这么来的。

首先呢,第一种方法就是把整块银锭剪碎了用。有很多人会直接将整银子掐碎,或者在整块银子上掐掉这个小角。

第二个就是市场流通啦。仆人给地主打工,薪水比较少,地主不可能给仆人一锭银子吧,所以碎银子也就出现了。

明清的金银比价波动

明清大部分时候,金银比价是一比八、一比十,清朝后期达到一比十五的样子。

仅就白银与铜钱的比价而言,一两官铸纹银(假定这种白银的成色为九五零,也就是百分之九十五的含银量),简单而言大抵可认为,一两银子大致上可兑换一贯钱(一千文),然而实际的古代社会中,一贯钱也是有大贯、小贯之分(小贯,可能一贯钱只有一百文,也可能一贯钱 可以有六百文、七百文,这都是说不定的事情,各地习惯不同),何况铜钱跟铜钱的市面实际价值也不一样,一两铸造合格、制造精良的官银有可能可以兑换一千文、两千文、三千文、四千文铜钱都不希奇,因为铜钱有朝廷官铸,有私铸,一个朝代各个皇帝在位时候分别铸造的不同批次铜钱,质量品相千差万别,并不统一,所以一两银子能换多少铜钱,根本没有标准划一的答案。

一两官银可以兑换多少康熙通宝、雍正通宝、光绪通宝?这绝对是一个没有统一答案的问题,在北京、在天津、在南直隶,在杭州、在西安,市面兑换价格完全不同,能兑换到的光绪通宝和能兑换到的康熙通宝,数量也绝对完全不同。

顾名思义,碎银子就是从银子上敲下来的一小块。就是把整块银锭剪碎了用。有很多人会直接将整银子掐碎,或者在整块银子上掐掉这个小角。这里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剪下来的银子会不会不够价格。这就需要一把秤,一般人家都有称的。付款时,当面称银子,不会坑人的。有些人差不多凭经验手感就能说出你的碎银子是几斤几两。可以说十分厉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