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火车上的中国人:30年间的巨变——这些场景以后难得一见

 cxag 2017-10-12

网友:我坚持30多年拍摄铁轨上奔腾的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动车高铁。是中国人的变化,铁路的变化,也是国家的变化。30年前坐火车这么有趣!

1996年,从广州开往成都的列车上,一位母亲小心地护着放在背篓里的孩子。“我庆幸自已选对铁路这一行

1992年,从南宁开往北京的列车上,由于车厢太拥挤,这位年轻的妈妈想出了用八宝粥的铁罐来当作“临时

1986年,从哈尔滨开往北京的18次特快列车上第一次出现电视机,全车厢的人都抬头聚精会神地看电视。8

1989年,从北京开往广州的列车上,旅客自带收录机在车厢里收听邓丽君的歌曲。80年代,邓丽君风靡全

1987年,双峰—长汀。

1990年,哈尔滨—上海。

1992年,成都—上海。其实旅途并不都是温馨惬意的,劳顿和艰辛也会相伴左右,那直立的梦,那拥挤的车

1994年,从北京开往沈阳的列车上,打麻将的旅客。

1992年,从黑龙江省加格达奇开往古莲的列车上,各自占了一张长椅睡觉的男女青年。

1993年,从兰州开往乌鲁木齐的列车上,开怀大笑的祖孙俩。

1993年,成都—重庆。

1994年,北京—哈尔滨。一印渴望的吻痕,一个挤得很近的梦..

那时电视机还没普及,为增加铁路收入而专设放像车厢。这一年是中国铁路客运史上特别值得记忆的一年。从那年的春运开始,铁路取消“以棚代客”的做法,也就是说中国铁路从此结束了用“闷罐子车”运载旅客的历史。“以棚代客”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解放前,将用于装货物、牲畜的棚车用来运送旅客,棚车上无厕所、无水、无窗户。

1994年,北京—沈阳。列车上相互依偎的情侣。

1995年。西安—西宁。一位年轻的父亲抱着他的孩子站在车厢过道内。也许由于他的孩子太饿了,他临时充当了“母亲”的角色,让孩子满足地在他的怀里睡着了。

1995年,兰州—北京。

1999年,从北京开往乌鲁木齐的列车上,卧铺车厢的过道里站满了做运动锻炼身体的人们。

1994年,哈尔滨站蜂拥上车的旅客。

1994年,沈阳—大连。1987年“大哥大”进入中国,成为加速人们信息沟通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在那个年代,它是身份、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它的出现也意味着中国步入了移动通讯时代。

1995年,从武汉开往长沙的列车上,车厢太拥挤了,一位光膀子的男子竟然躺在了硬座座椅靠背上,为防止自己摔倒,他不得不用手抓住上面的行李架。

请点击此处1998年,从齐齐哈尔开往北京的列车上,卧铺车厢内一位92岁的老方丈戴着白手套帮女青年把脉

1996年,广州—成都。挤在一个下铺上的情侣,享受着片刻的甜蜜。

1998年,哈尔冰—齐齐哈尔。过年回家,把新拍的结婚照也搬上了火车。

2010年,从北京开往上海的动车上,抬头就能观赏车厢电视里放映的节目,每个人却都低头玩自已的笔记本电脑。如今,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同时,我们也成为今天社会的“低头族”。

2014年,从重庆开往北京的列车上,一名旅客躺在卧铺上,用手机看电影。随着电子设备的发展,用手机看视频已成为人们的习惯。列车上的乘客无需再专门走到放像车厢观看电视,乘客在列车上的娱乐方式和地点都在发生变化。

2007年,北京—哈尔滨。

2009年,广州—北京。

2013年,从北京开往上海的高铁上,乘客舒适地躺在商务座上休息。

2015年,上海—杭州高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