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日本的起源,甚至目前的学术界都说法不一,不过通过探索日本语的起源可以发现,与汉语经过历朝历代的单方向演变不同,日本语是多方面影响混合的结果。 简单的说,日本民族是一个“混合民族”,虽然日本是一个岛国,与大陆相隔一方,但日本原来是有土著人的,他们生活在日本绳纹时代(公元前10000年—公元前300年),名为阿依努人,这是一个毛发旺盛,身材矮小的人种,因此还被人一度戏称为“毛人”。 阿依努人 后来日本进入古坟时代(公元3世纪至6世纪),大陆移民开始向日本迁移,至于原来的阿依努人便被这些大陆的“外来者”赶去了北海道,之后又有少数的东南亚和东北亚人迁入日本,然后又经过了漫长的岁月,不同种族的人开始相互交融(也包括阿依努人),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全新的混血民族—“大和民族” “古坟时代”,因当时统治者大量营建古坟而得名 日本进入“大和时期”,散落在日本列岛各处的原始小国逐渐统一,形成了日本列岛的第一个政权—“大和国”又名为“大倭国”,当时的大倭国已经与汉朝开始了交往。《后汉书·倭传》中记载“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极,光武赐以印绶。” 宋朝时,倭王也曾遣使来宋奉贡接受册封,并且此时的大和国逐渐统一日本列岛,成为了可以与高句丽抗衡的政权。 大和国与中国大陆交往最密切的时期在隋唐时期,这一时期不断有遣隋使、遣唐使来到中国学习汉文化,并仿照唐朝进行制度改革,并且开始自称为“日本”,倭王改称为“天皇”,这一时期的日本为日本的“平安时代”,平安时代的日本天皇政权发展到了巅峰,同时政治、经济革新后,大和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遣唐使朝奉唐太宗 后来驰骋欧亚大陆的蒙古人也没有放过日本,不过奈何水性不好的蒙古人在两次渡海侵日途中遭遇风暴,使得日本幸免于难。这两次台风被日本称赞为“神风”,神风一词由此诞生,至今还能在许多日本小说中看到。 元军侵日战争—忽必烈两次入侵日本皆遇台风,两次侵略战争虽然失败,但在历史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一时期的日本为防止元军的侵略,便组织起大规模的武士,这些得到权力攀升的武士(以源氏家族为主)后来逐渐控制了日本的最高权力,建立了幕府,开启了日本的“幕府时代”,此后天皇成为傀儡。 日本相继经历了“镰仓时代”和“室町时代”,但明朝后期的日本各地爆发叛乱,各地势力自立山头,乱战不休,从此日本进入“战国时代”,后来大名名鼎鼎、叱咤风云的丰臣吉秀登上了舞台,他统一了日本,统一日本后信心满满的丰臣吉秀于是萌发了一个建立亚洲大帝国的野心,即先征服朝鲜,再征服中国,最后一统亚洲。 丰臣吉秀 而此时的软弱的朝鲜,在短短两个月内便被日本全境攻陷,不过大明朝自然不能坐视不理,万历年间相继三次出征朝鲜,奈何丰臣吉秀壮志未酬就因病而死,日本的侵略计划也就此泡汤。 平壤之役—万历三大征第二征中的著名战役,明将李如松率军以阵亡比1:15收复平壤 后来德川康家建立了日本最后一个幕府—“德川幕府”又称“江户时代”,但是实行闭关锁国的德川幕府使日本的贸易业大幅下滑,国内便开始动荡不安,终于在1853年被美国军舰开了两炮后迫于军事压力而开港通商,不久后国内萌芽的资本注意商人、农民联手久久不甘寂寞的天皇推翻了幕府,日本的幕府时代就此结束,天皇又重掌政权。 日本在美国侵略下开放国门 明治天皇统治时期,日本积极效仿欧美技术,在政治、经济方面大规模改革,并大兴工业化,从此日本逐渐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同期的中国虽然受外界列强的压力进行了“戊戌变法”,但固步自封的封建统治者加之被封建思想束缚的人民最终被日本短短几十年的时间甩了几条街。 戊戌变法—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发起的政治改良运动,最终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守旧派的反对,变法以失败告终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逐渐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战争给日本人民和世界人民都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