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津味寻踪 | 拍蚶子摔八带 前吃虾钱儿后吃对虾 沽上渔家这么饕餮海鲜

 cxag 2017-10-12

瞧 瞧 瞧

国庆节连中秋节 海鲜都吃美了吧

咱天津卫 爱吃会吃讲究吃

吃得痛快 也爱捣腾吃的来龙去脉

今儿开始

秋雨过后 风平浪静 河清海晏

又一大拨海鲜随船上岸来

封海4个月 开海豁开吃

5月1日到9月1日,今年黄渤海伏季休渔期长达4个月。9月1日,天津首届开海节也于当日启动,赶海、祭海等渔家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在“借钱吃海货,不算不会过”的天津食客之间也成为津津乐道的话题。

老话讲“吃鱼吃虾,天津为家”。东临渤海,西扼九河,南凭港淀,在天津这个“靠海吃海”的地界儿,自古盛产鱼、虾、贝、蟹。自明代起渔业已初具规模,到了清康熙年间更是渔、商兼作,甚至盛极一时。

说起海鲜,自然和渔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联系又绝不仅仅是“买卖”那么简单。自古以来,在长期的渔业生产当中,无论是渔船、渔具制作,还是水产捕捞、养殖、加工,乃至开海仪式、海鲜吃法、饮食习惯等等方面,渔民们往往自有一套专属的传统习俗惯例。

一面靠着海一面守着河,天津卫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不只造就了天津人爱吃海鲜的特质,也养育了世代出海打鱼、靠海为生的渔民人家,更造就出这种滨海城市独有的渔家文化。

您敞开了吃 好吃君敞开了说

咱螃蟹大虾不离手

说道说道

咱沽上渔家的种种“讲究”

渔家有两句俗语:“八月的皮皮虾赛对虾”和“吃蚶子拍,吃八带摔”,处理海鲜的“土法”都是为了保留海鲜中原本自带的鲜味。

“土吃法” 拍蚶子摔八带

开海之后,滨海新区各渔港码头也在当天出海打鱼。在当地渔民眼中,这个季节是海鲜最齐全的季节。天津滨海渔民刘翠波解释,因为一些洄游的鱼虾类即将离开渤海湾,“当然随着水温的降低,离岸边越来越远,比如对虾、螃蟹、黄花鱼等等。”

长期的海上作业,使得渔民人家对于海鲜有着自己独到的烹饪技法。

大神堂村的李船长介绍,渔船上烹饪海鲜以蒸煮为主。“船上的做法比较简单,就是海货海水煮。”渔船上处理海鲜通常不会放作料,因为刚捕捞上船的海鲜,本身就很新鲜,“再加上海水本身就是咸的,所以不用放佐料。”至于海鲜之中天津市民尤其喜闻乐见的皮皮虾,在渔船上实际也有着特殊的烹饪手法。

刘翠波告诉记者,日常烹饪皮皮虾的手法无外乎煮、蒸两种。在渔民中,皮皮虾一般用蒸,可是这蒸和一般人家的蒸却又大相径庭。“用我们这的话说,叫‘烀皮虾’。”烀皮虾的奥秘在于在蒸的过程中不放水,用新鲜捕捞上来的皮皮虾自带的水分把皮皮虾蒸熟。经过这样处理之后,皮皮虾不仅保留了鲜味,而且还使肉质不被水分稀释,不被其他作料破坏。

“船上吃的话会以蒸、煮为主。在下船之后,也会有很有特色的烹饪手法。”用刘翠波的话说,单单一道熬鱼,渔民家就有诸多讲究。渔家熬鱼讲究大火熬,一定要把鱼的胶原蛋白全部熬出来才能算是做成

“我们看这鱼熬得好不好,就是看它的鱼汤黏不黏,黏的话就说明鱼熬透了。”到了冬天,这浓稠的鱼汤会因为气温较低会自然形成独特的“鱼冻”,这“鱼冻”往往就是鱼的精华所在。对于刘翠波而言,这些处理海鲜的“土法”都是为了保留海鲜中原本自带的鲜味。

一切为了留鲜

八大馇

“像特别有名的‘八大馇’,它的核心也是保留鲜味。”不过刘翠波也特别提到,“鲜”虽然是烹饪海鲜的核心,但是太过“鲜”的海鲜也会显得过犹不及。实际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渔民人家在烹饪海鲜的过程中是不放任何作料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人们口味的变化,这种情况也在发生着改变。与传统印象中利用调料调味、提鲜的做法不同,后来有渔民在烹饪海鲜的过程中使用作料反而是为了“遮鲜”,“用我们的话说,太鲜就会吃‘闹’了,会感觉腻,感觉难以下咽。”

八带

蚶子

如何处理海鲜、选择何种技法烹饪,实际上是由生产环境以及海鲜的类别决定的。

渔民间有句俗谚叫“吃蚶子拍,吃八带摔”,其实就是因为蚶子肉熟了,有时会感觉口感较硬,如果想让蚶子肉松弛,就要把蚶子肉生鲜时拍松弛,而八带鱼必须赶鲜活“摔”,也是为使它的肉质松弛才好吃。

渔民人家也会就地取材,“像蚶子熬白菜,其实是一道很有代表性的渔家菜,因为早年间菜品不像如今丰富,所以渔民把最常见的食材组合到一起是比较常见的做法。”

休渔“养海”修船织网 一位老船长的一天

午夜刚过,许多人还在睡梦之中,趁着朦胧的月色,李船长已经开始做出海前的最后准备。而在大神堂村的神港码头内,鳞次栉比的渔船也都在忙碌着,轰鸣的机械声打破了夜色的平静。对于许多和李船长一样的普通渔民来说,往往在凌晨三四点钟,忙碌的一天就已经开始。“因为要赶潮水,所以得这个时候出海。”

与检查船只、制定出海路线等相比,李船长直言,在一天行程开始前做的第一件事当中,最重要的其实是“买冰”。

“在海上一待就是十多个小时,不预备冰的话海鲜打上来再回岸上就不新鲜了。”刘翠波说,由于要趁有潮水时开船,天津的很多渔港都会受潮汐影响,因此凌晨时间出发是家常便饭。

即使在很多不受潮汐影响的渔港,渔民为这一天能有个好收成,不在凌晨出发也要早出晚归。一趟行程下来,李船长往往要在海上来回奔波几十公里。午后,李船长的渔船结束捕捞,回到神港码头内,而这个时间往往是码头上人最多的时候,“有来买海鲜的游客,也有来收货的商人。”

这阵子,休渔期结束的神港码头恢复往日的忙碌,对于李船长和他的同行们来说,4个月的休渔期着实漫长。“休渔期在我们这也叫歇伏,这段时间渔民们不能下海作业,一般都会修船、织网,也算是为了开海做准备。”事实上,早年间渔民们也会有意识地在一些时间段进行“休渔”。

“就是养海。”刘翠波认为,休渔期的说法确切来讲还是近代的事,“过去人们有这种意识,但不明显,比方说过去渔民有‘网不打至’的谚语,跟自发的休渔期制度差不多。”

“开海”过后,渔民们所捕捞的海货基本以市民们常见的皮皮虾、梭子蟹、小杂鱼、海螺、八爪鱼以及各种贝类为主。刘翠波透露,海产对虾和螃蟹这段时间已经开捕,也到了批量上市的时候,不过还没到最肥美的季节,“中秋节前的对虾还叫虾钱儿,过了中秋,现在才是真正的对虾。本地的螃蟹也是,毛蚶、海螺及其他一些贝类也在逐渐开始肥硕起来,为越冬做准备了。”

洒酒放炮焚香焚纸 开海祭海自古有之

读祭文

上香

洒酒

祭拜

放生

……

开海节上,原生态的赶海、祭海典礼,呈现着滨海渔民开海祭祀的场景。

灯台船

“对于我们天津滨海渔家来说,有一个传统的集体祭祀时间——除夕夜,北塘渔民称为‘跑火把’,汉沽渔民称其为‘升纸’,因为只有这个时间,大家才能把祭祀活动统一在一起。”旧时,每到除夕子夜时分,渔民们点着芦苇把子,由2个人扛着先跑遍各庙宇,而后再绕自家渔船跑一圈,便是所谓的“跑火把”。

对于现在不少北方海滨城市举办的开海节,刘翠波认为更多是集成了民间一些渔家传统的祭祀活动流程。事实上,从传统的渔家文化来讲,除了除夕夜的“升纸”仪式,在他的印象中,天津滨海地区现在没有其他同一节点的非常统一的出海、祭海仪式,“基本上从很早以前,打鱼的祭祀活动基本都是自己家在船上举行一些简单的仪式、祭祀活动。每次渔汛期第一次出海,每条船上都会有简单的祭祀,如洒酒、放鞭炮,早年间还有人焚香、纸。还有家里的妇女不能回娘家等等,会有一些不能做的事情。”

刘翠波还记得六七十年代,那时他们第一次出海,就是以这些形式做简单的祭祀活动。到了八九十年代,到了汛期,开始出现同一时间节点渔家行动时间比较统一的情形,“有几年甚至渔民自发地形成了海蜇的开海节——海蜇规定了开捕期,在一个普遍认为成熟的时间,约束所有船一起去捕捞海蜇,也由此形成这种固定的节日。那时候挺隆重,集体洒酒放炮。”

开海节意味着在同一个节点上许多船一起出海打鱼,刘翠波表示,这和休渔期确实息息相关,“是有了休渔期的规定后才形成的一种文化,因为到了这一天同一个节点上,船才可以出海,慢慢也就形成了这种节日氛围,不过感觉现阶段的条件下开海节应该还是迎合旅游市场开发的需要,更好地为旅游文化做服务。”

长假过去了 海鲜停不了

一饱口福 也得注意点儿食之忌

点击以下这条

边吃边参详

好吃好味道

★海鲜煮不熟含细菌一般来说,在沸水中煮4-5分钟才算彻底杀菌。

★死贝类病菌毒素多。贝类一旦死去便大量繁殖病菌、产生毒素。所以,贝类最好买活的,现买现吃!

★海鲜啤酒同食惹痛风。虾蟹等海产品在人体代谢后会形成尿酸,而尿酸过多会引起痛风、肾结石等病症。

★海鲜水果同吃会腹痛。如果与柿子、葡萄、石榴、山楂同吃,会对胃肠道产生刺激,甚至引起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因此,海鲜与这些水果同吃,至少应间隔2小时。

★吃海鲜后喝茶长结石。海鲜时最好别喝茶。同理,也是最好间隔2小时以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