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家葵:近代书林品藻录(沉著)

 昵称974066 2017-10-13









沉著



隶草一体,自唐以后几成绝响,元代赵子昂、俞紫芝、邓善之,明代宋仲温、祝枝山间亦有作,然多杂楷势,流美有之,而醇厚古雅不复窥矣。隶草以沉著痛快为上,此羊欣论皇象语,晚近书坛能当此四字者,唯沈子培、王鲁生、王瑗仲三数人而已。





沈寐叟(1850-1922)



  沈乙庵精西北地理,通民族文字,国际汉学家纷纷趋谒请益,咸以“中国大儒”呼之。王观堂于乙庵学问最所服膺,作《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更目为中国学术之托命者。乙庵书法初不甚工,自述“书学深而书功浅”。早年学黄山谷,心与手忤,往往怒张横决,不能得势,中年得包慎伯、张廉卿所传执笔法,渐有悟入处。据弟子王瑗仲回忆,乙庵专意书法乃在六十四岁以后,至七十三岁去世,九年之间,用力极勤,遂卓然成为大家。


沈寐叟临碑四屏


  傅青主论书有“四宁四毋”之论,沈乙庵则身体力行之。王瑗仲云:“先生晚年自行变法,冶碑帖于一炉,又取明人黄道周、倪鸿宝两家笔法,参分隶而加以变化。”倪、黄结字正以拙丑奇崛为特点,乙庵更益以流沙坠简、魏齐造像而夸张之。方笔转指,翻覆盘旋,如游龙戏凤,奇趣横生。此如曾农髯所评:“工处在拙,妙处在生,胜人处在不稳。翁方纲一生之误在稳,刘墉八十岁以后能到不稳,何子贞七十以后更不稳。惟下笔时时有犯险之心,所以不稳,愈不稳则愈妙。”今观乙庵晚年书作,字字险绝,无一字能稳,而通篇气度,又复无一字不安稳者。


沈寐叟章草对联


  时论于乙庵书学评价甚高,窃有疑焉。杂揉章今,重光隶草,确为书坛伟业。而笔势之怒张横决,结字之生拙丑怪,于艺术审美固然能夺人眼目。然闻古人云:“审音知政,观风变俗。”一技之微,亦关乎世道人心,治乱之征亦由此而分判。沈乙庵深于春秋大义,未尝不明此理。其既能险绝之后,竟不复归于平正。此天命欤,人心欤,不能尽知。写此奉告今之学习沈书者。


赞曰:

硕学鸿儒,播名遐方。

余事作草,协洽今章。

意备张索,势杂倪黄。

沉著痛快,恣肆坚苍。

沈寐叟集三公山碑



王世镗(1868-1933)



  章武王鲁生资秉高迈,精研天文历算之学,尝会课大梁书院,因新学被黜。遂绝意科第,入关隐于陕南,以书法自娱,垂三十年不倦。汉中两汉文物甚多,鲁生日夕摩挲,书法大进。于章草最有心得,以为“解散隶体,趋时赴功,章先于草”,遂自书《增改草诀歌》入石,以石拙工劣弃之。后另集百衲本,取急就篇、十七帖、月仪、贺监孝经、过庭书谱,下至宋仲温、祝枝山字集摹,费数年之力乃告成功,题名《藁诀集字》。拓本流传,为卓君庸所得。君庸不审作者为谁氏,邀余越园、罗复堪鉴定。咸谓“顾其笔意高古,议论中肯,非精通小学,苦攻草法者未易臻此”。乃臆定为晚明人之作,转污鲁生“藏有旧拓,知其鲜传,故改易数字,窃为己有”。鲁生虽忿,亦无如之何。又数年,于右任获见拓本。时于髯方致力于标准草书,披览所作,叹为奇才,邀往南京,并广为延誉。题赞云:“古之张芝,今之索靖,三百年来,世无与并。”王鲁生于是书名大著。居南京才年所,即染病卒,葬牛首山清道人墓侧。于髯作挽诗云:“牛首晴云掩上京,玉梅庵外万花迎。青山又伴王章武,一代书家两主盟。”


王世镗 书草诀歌、书先伯母房太夫人行述


  章草结字有一定之规,故入门较今草为易,而字与字间全赖意连,无牵丝映带,学之不慎则状如算子。其尤难者乃在使转得法,神气完足。故《藁诀集字》开篇即言:“藁法最为难,使转异毫端。”为求使转之异,运笔最是关键。王鲁生用何子贞回腕执笔法,而运之以指。按沈乙庵作草,虽不回腕,亦以指控笔,运转不休。使指之法,其果为作章草千古不传之秘诀欤,尚待质之高明者。


赞曰:

集字藁诀,融会今章。

回腕使指,药石膏肓。

气翫顿挫,意巧圆方。

白首穷壤,得于乃彰。

王世镗书格言四屏



罗复堪(1874-1955)



  顺德罗瘿公、复堪昆季是康长素万木草堂高弟,诗书并所擅长,有“南海二难”之誉。黄哲维《花随人圣庵摭忆》曾记二罗艺文高下,其略云:“瘿公书学六朝,旁摩魏碑,晚学南海。予所见以中年之径寸楷书及晚作笔札为最佳,不及乃弟旉菴(复堪)之功力,而疏朗之韵味则独擅。”瘿公声名虽盛于复堪,毕竟只享中寿,未尽其才,复堪则登大耋,书名亦卓著,当时与宝熙、邵章、张伯英并称为旧京四大书家。


罗复堪临秦诏版


  复堪书法从大欧皇甫府君碑入门,终身不懈。讲学北平国立艺专时作论书示门人六十首,咏欧阳询有句云:“率更容貌怪而寝,书法坚苍险以奇。初学便应寻正轨,先临皇甫府君碑。”既入康门,又复用力北派诸碑,周旋石门、曹全及嵩高灵庙碑,尤好石门颂,谓之能活其气、逸其神、成其朴、致其高。平生最擅是章草,鬻字厂肆,有“现代章草第一人”之誉。复堪行辈与沈子培相同,而年少于沈,其潜心章草固受子培影响,而识见毕竟未及,所汲汲用功者乃是元赵松雪、明宋仲温一路新体章草,而非沈子培、王鲁生所欲复兴之草隶。正因为此,复堪初见王鲁生所作《章草草诀歌》,竟不能辨其作者,误定为明人书,其说已见上条。兹录其跋语,以资艺林谈助:“《急就章草诀歌》向未经见,亦无书人姓名可考,其中有‘慨自赵宋后,章法始日亡’之语,疑为明朝人书。笔意绝似宋仲温,虽简古不逮,殆时代使然,而结体精熟,亦可上窥月仪。汉赵壹言:删难省烦,损复为单,章草之妙尽在于是。因流溯源,幼安休明,复可梯接矣。”


赞曰:

隶草第一,名动析津。

难窥张索奥,徘徊赵宋门。

心清韵自古,瘦硬亦通神。

罗复堪 临石门颂、跋草诀歌



罗复堪书后汉书四屏



郑诵先(1892-1976)



  章草之得名,其说有三:后汉章帝好之,故名章草;前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作《急就篇》,又称急就章,遂呼章草;章奏赴急,乃谓章草。三说莫衷一是。今证以简牍帛书,云梦睡虎地秦简已见草率纵逸之笔,至于波磔分明之草书,则初见于西汉中后期之居延简。许叔重云“汉兴有草书”,斯言得之矣。章草既是解散隶体而来,起讫仍是隶法,出锋则生波磔。晋以后行楷新体既出,篇章古法浸废,虽仍称章草,区别今草只在字间不连续,捺笔出锋芒而已。阁帖中传章帝书千字文残幅、皇象文武将队帖、张芝秋凉平善帖、王大令江东帖,乃至盛称之松江本急就篇,尽是夹杂正书、行草笔意之新体章草,纯由隶书省变之古章草不复窥矣。礼失而求诸野。二十世纪初简牍文书出土,始揭章草古今流变之秘,乃有沈子培、王鲁生、王瑗仲诸公重光古学。羊欣所言“沉著痛快”,当是形容古体章草,然新体流传既久,近世亦有摹习者。顺德二罗昆季、富顺郑诵先,所作虽是新体,尚不失古法,故仍入此条。


郑诵先 隶书轴、鹰击长空对联


  诵先曾遍临传世章草刻帖,晚年复杂揉二爨笔意入草,能得雍穆浑厚之态。启元白言:“诵翁植基柳法,落笔自圆,以作章草,与西陲出土之古墨迹极相吻合。”稍嫌过誉。诵先早年从罗复堪问学,其章草成就似较罗略胜一筹,而仍只徘徊赵松雪、宋仲温之间,聊具体貌,未能体会汉草精神,比较沈子培、王瑗仲师弟,优劣立判。诵先客居北京,组织中国书法研究社,撰《各种书体源流浅说》,是晚近北地书法艺术之传播者,嘉惠后学,功莫大焉。


赞曰:

植基柳法,用意篇章。

体融二爨,势转开张。

笔力追赵宋,声名亚沈王。

郑诵先爨碑对联



王蘧常(1900-1989)



  王瑗仲少年时曾病恶性疟疾,困顿床榻两载,日夕翻阅石印唐拓十七帖,以遣寂寞,于是草法大进。年未冠即从沈子培游,临爨龙颜以为日课,适为康南海所见,连加四十八圈,谓子培“咄咄逼人门弟子”。按宋莆田赵仲白题曾几《茶山集》有句云“咄咄逼人门弟子,剑南已见祖灯传”。康以子培比拟曾茶山,以瑗仲暗喻陆务观。而“咄咄逼人”又是卫夫人称赏弟子王逸少书法所用赞语,则是直接将瑗仲与王右军相提并论矣。康南海此语令王瑗仲铭感终身,“文化革命”后重修康氏墓地,瑗仲敬书一联镌墓门云:“万木风高,际海蟠天终不灭;一言心许,铭肌刻骨感平生。”晚年更以书圣再生自况,右军有十七帖,乃欲作十八帖压倒之。又倩人刻“后右军一千六百五十二年生”巨印,用钤得意之作。日人亦在书道杂志撰文称“古有王羲之,今有王蘧常”。


王蘧常书十八帖


王蘧常四体书屏


  瑗仲与钱梦苕(仲联)皆执教无锡国学专修馆,声气相投,合刻《江南二仲诗集》,故陈兼与赠联云:“诗句江南,大仲小仲;书名天下,前王后王。”


  章草古法研究由嘉兴沈子培发端,弟子王瑗仲踵成之。瑗仲序马达堂《章草字典》有云:“予少学章草,同门同邑唐立庵兰、武进蒋石渠庭曜皆有偏嗜,且辅助予者良厚。立庵据大汶口地下器物,将宗国史拓展至二千年以上。予曰:窃不才,愿为其小者,仅欲拓展章草之领域而已。因相与拊掌。予之欲化汉简、汉帛、汉匋于一冶者,自此始。石渠中岁亦肆章草勤,旅沪日,见必谈章草。或任取古籍一文,以章草对录,合草法之多少为胜负,予之徧摹章草草法,自此始。”


赞曰:

重来书圣,前王后王。

早享令名,延誉沈康。

性情脱略,点画严庄。

提刀四顾,人我两忘。

王蘧常书对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