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战国——一段霸气的历史 第436节;迅读网手机版

 乐水无涯 2017-10-13



  战国




  齐国卷(68)


  子之之乱

  老燕王把王位让给了外姓人,第一个急得要跳脚的人当然是太子燕平了。平白无故丢了王位,这口气谁忍得下去?燕平开始大量收罗党羽,勾结朝中的大臣,准备搞政变把子之给做了,把王位给抢回来。

  如果说只有太子燕平一个人想闹事,也就罢了。偏偏燕国朝廷的大臣也普遍不支持子之。倒不是因为子之的人品出了问题,而是老燕王燕哙干了一件不讨好的事情。原来燕国朝廷中级别高的官职基本上由贵族担任,燕哙怕这些掌握大权的贵族会找子之的麻烦,就下了一道命令,把朝中俸禄三百石以上的官员的官印全部收回,交给子之重新任命。

  这下子,燕国朝廷彻底炸窝了。

  把官印收走不是等于要摘了我的乌纱帽吗?反了,不得不反了。

  公元前314年,部分对子之不满的贵族大臣在太子燕平的带领下,发动了叛乱围攻王宫,要将子之从王位上揪下来。但燕平和他的革命同志们显然小看了子之,子之把王宫防守得极为严密,他还发动了国人来支持自己,一起对抗燕平。叛军久攻王宫不下,反而在燕都蓟城与国人混战了数个月。燕平就算有再多的人马也不够这么消耗的,他最终因力量不支而失败,燕平与众多叛乱大臣死于乱军之中。

  子之虽然打赢了内战,但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光光首都蓟城的百姓就死伤数万人,王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而他本人也因为这次事件引来了一帮趁火打劫的强盗——外国的干涉军。

  最先来干涉的国家是中山国。中山国虽然比燕国还小,但是人家国小志不短,耍起横来连当时的赵武灵王都要惧怕三分。中山国是鲜虞人的国家,这些野蛮人才不管什么中原诸侯那套假惺惺的礼数,见燕国内乱,他们连招呼也不打一声,直接就派兵入侵,意图侵占燕国的领土。

  这场战斗我们在赵武灵王的章节中提到过,燕国向赵国求救,两国南北夹击中山国仍然失败,赵军被击退,燕军被中山国斩首五万多人,主将被俘。中山国得意地在自己的礼器上刻下铭文说:“……开启封疆、方数百里、列城数十……”以彰显本国的战果。

  第二个来干涉的国家就是齐国了。齐宣王田辟强见燕国内忧外患,国力衰落,便有意抓住这个机会吞并这个国家。至于出兵的理由则相当好找,那就是讨伐子之。因为子之的罪名完全可以被扣上“违反君臣关系,篡夺燕氏江山,逼死燕国太子,引发燕国内乱”等四项大罪,这些罪名哪一条拿出来都够判死刑的了。

  于是,在这一年,中山国军队前脚刚走,齐军后脚便跟着入侵了燕国。田辟强派出了名将匡章为主帅,率领十万精锐发起进攻。经历连续战乱的燕军毫无斗志,在齐军的攻击下,他们纷纷弃城逃亡。匡章的人马轻而易举地便攻下了蓟城,将燕哙和子之抓获并处死了。

  本来事情到这里为止一切顺利,如果不出意外,齐国将把燕国纳入自己版图。但可惜的是,田辟强在接下来犯下了一连串错误,最终使齐国鲸吞燕国的计划没有实现。

  按照春秋时代的军礼,齐国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讨伐了子之,应该为燕国确立一位新王然后撤退回国才对。但现在是战国时代,春秋那套老掉牙的规矩田辟强才懒得遵守。他按照既定的计划,不仅没有为燕国确定一位新王,而且命匡章对燕国进行残暴的军事占领,镇压燕国人民的反抗。齐军在这段时间,化身为野蛮的强盗,在燕国四处烧杀抢掠,造成了极恶劣的后果。饱受亡国之痛的燕国人民因此对齐国人恨之入骨。

  齐国占领了燕国,领土扩张到了北方边陲。这事激起了其他诸侯国的警惕和嫉恨,为了压制齐国,赵、魏、秦、楚四国纷纷对齐国表示了谴责,并声称要组织联军讨伐齐国,拯救燕国人民于水火之中。

  得知列强要联合起来攻击齐国,田辟强有些紧张了,毕竟以一敌四的买卖是亏定了的。他召见了当时在齐国的孟子,询问是否有可行的对策。孟子为此长篇大论回答了一大堆话,但总结起来就一句:

  “齐国应该赶紧撤退。”

  齐国占领燕国,现在是两头不讨好,内部是燕国人民反抗不断,外部是不满的列强准备联合攻击齐国。孟子劝田辟强应该赶快把燕国这个烫手山芋给扔了,临走之前确立个新王,释放囚犯,还来得及捞回一点好名声。

  可惜的是,田辟强没有听从孟子的建议。他实在不甘心把刚吞下的燕国给吐出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