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开壶”和“养壶”

 风吟楼 2017-10-13



一把壶在出窑后,或因泥料在高温作用下发生物理变化,或因工艺师在后期对于细节的打磨,会在壶内留下些砂料碎屑,不可避免的有泥料的土味,还会有许多粉尘类杂质粘附于壶壁内外,那就不能直接泡茗饮用。另外,泥料在高温中炼烧时,其特殊属性与显微结构虽未被破坏,然其间却已无甚水分,产生了一种“燥气”,是故得先让它养足水分。



首先,选干净无异味且口沿高过壶身的容器,注满冷清水,将壶轻轻放入直至全部浸没于水中,用中火烧。在水将开未开之际投入适量干茶叶同煮,干茶叶的量视容器大小酌情而定。待水全沸后,转用小火续煮2分钟左右,此时茶汤色已深,即可离火置放。最后,在已自然冷却的茶汤中捞出壶与盖,覆转于干燥无异味处,自然阴干即可开始正常使用了。 



完成这第一步的“开壶”之后,就要开始长期的、耐心的、细致的日常养护了,需要您不断地用它、擦它、维护它,经过若干春秋后,不仅仅能与壶有休戚与共之感,而且最终温润的雅光显现,壶已在您的细心呵护下脱尽燥气,登堂入室成为一件雅致的器物了,只要日常养护得法,就会有质的飞跃,当然若是高档、稀少或秘炼老泥料那就是不止飞跃了。



喝完茶后对壶的处理方法是养护的关键,也是争议最多之处。一般来说,喝完茶后,应随手将壶内清空,用沸水涤除余汤残渣,然后才置于干燥通风无异味处自然阴干,然后搁置起来以备下次品茗之用。此法主张的是“时时勤擦拭”,一来保持内外清洁卫生,二来不必担心处理不当时壶内易有酸馊有害于壶。从陶泥的岩相分析结果以及显微结构来看,壶的成品吸水率小于2%,说明它的气孔率介于一般瓷器之间,而它蕴含的大量团聚体内部的闭口气孔与其周围的开口孔群,使得壶成品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所以壶素来有“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暑不易馊”的赞誉。



必须对壶身进行擦拭,才能让壶最大限度接受滋养。所谓的“其色黯黯,如古金铁”一方面是陶土的本色,而如金如铁,则完全是您用手抚摸,且均匀吃进茶油,由内而外的效果。用手经常抚摸磨蹭是肯定的。壶体上的触感犹如豆沙一般的细而不腻,表面光挺平整之中含有小颗粒,表现出一种独特的砂质效果,久而久之能焕发出陶泥本身内敛的光泽,过了若干年后,甚至能形成一种“包浆”,浑朴润雅,耐人寻味。 



新壶刚开始养护使用的第一年,它的外部感官变化是很大的,泥色会在原底色基础上益发沉稳,盖与子口之间易先有茶垢,两者的摩擦感基本消除趋于光滑。从第二年开始到第五年之间,茶垢会使壶壁内外色调一致。这时,已能有初步效果,基本上脱尽燥气,雅光也开始有了,而泡茗时香味均胜以往一筹,开始登堂入室成为雅致的器物了。



沏一壶好茶,品一首好诗,坐看浮云淡雾,耳听百鸟之鸣,心生悠然,其乐无穷。啜饮茗茶,把玩着手上的壶,仿佛是甘泉入喉,清香百味,怎能不出诗句,以记这天然茶皿-壶。“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秋月茶香万古吟,小壶竹林情意深”,茗茶紫瓯,诗词人间,清香飘远,历史铭记;带着灵气,悠悠然,飘向你的心境间,记下一首诗,一段词,书写着壶的文人气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