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攻略丨班级文化建设不知从何入手,怎么办?

 昵称43199128 2017-10-13

今日话题

新学期,学校倡导老师们开展班级文化建设。虽然我对班级文化建设这个概念不陌生,但是具体思考如何在班级里开展文化建设时,似乎又不知从何下手,因为觉得涉及的方面太多,如教室布置,板报、墙报,制度规范,班风学风,等等。现请大家帮忙指导!——北京 李丽

这是一封读者来信,本刊专门针对信中提到的“班级文化建设不知从何入手”的问题展开过话题讨论,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线老师们纷纷建言献策,本刊特邀专家学者也从专业视角提出了建议,现将部分案例呈现于此,以飨读者。

从班级显性文化建设入手

案例一

“四化”并举,打造和谐教室

教室既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要场所,也是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第一阵地。因此,班主任要带领学生一起把一切和教室有关的要素合理配置,优化教室环境,打造和谐教室,让学生身心愉悦地学习、生活,发展自我。

美化教室

优美的教室环境,离不开一系列的美化工作。

首先,悬挂书画作品。书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基因。在教室里悬挂书画作品,可以营造教室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我请学校擅长书画的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来创作或提供书画作品,然后精心装裱,选择适当的位置悬挂起来。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节省开支;另一方面也可以展示师生和家长的特长,增强亲和力。书画作品每学期更换一次,替换下来的作品将作为奖品,奖励给本学期出全勤的学生。学生们很喜欢这种奖励方式,有的学生还把书画作品带回家挂在客厅里,自然地实现了美育活动从教室到家庭的延伸。

其次,精选名人名言宣传画。对名人名言的选择要做到古今结合,中外结合。学生们经常品读名人名言,在不经意间就能受到某种启迪,形成个人感悟。

第三,悬挂钟表。我们班教室前方挂有一块石英钟,意在提醒学生珍惜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杜绝了学生以看时间为由带手机的现象。

第四,张贴地图。我带过的班级,在教室后墙上有一处风景是永恒的——一幅中国地图和一幅世界地图,并在地图上方醒目地写着“胸怀祖国,放眼全球”。这样不仅可以普及地理知识,也可以调节学生情绪。

我告诉学生,当你们在压抑、烦躁之时,请站在地图前面,以我们的城市为起点,任意选择一个方向并一直看下去,你就会被地图丰富的色彩、密集的交通网络、多变的河流水系所吸引,就会发现祖国之美、世界之大,从而使得心中的烦恼不悦烟消云散,视野也会越来越开阔,胸怀越来越宽广。

我还常常建议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只要出现地名,马上在地图上找找,说不定那些陌生的地名会变成形象具体的地理空间。

绿化教室

绿色,给人以清新柔和之感。所以,教室离不开绿色植物的装点。在教室中养一些绿色植物,如观叶类的文竹、吊兰、非洲茉莉、鹅掌木等,不仅可以净化空气,隔音消尘,维护教室生态,还可以消除师生的视觉疲劳,缓解精神压力,给教室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根据我近年来的实践经验,可以把花草交给学生分别来养护,开展“比比看谁养得好”活动。因为在养绿、赏绿的过程中,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情趣,还能使学生获得劳动的成就感。

优化教室

首先,建立图书角。书籍由师生自愿提供,每人至少一本;派专人管理,对学生的借阅情况按周、月、学期进行统计,统计结果作为班级读书人物评选的依据之一。另外,围绕图书角开展班级读书活动,建设书香班级,提升班级文化品位。

其次,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音画欣赏活动。利用上午课间操和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播放新闻、音乐、flash动画、短片、相声等,以活跃教室文化氛围。

第三,合理编排学生座位。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年,我始终有一个原则——座位面前人人平等。具体做法是:每周分前后左右两次调换位置,科学安排,打破“终身制”“男女搭配制”,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这样一来,不但拓宽了学生间交流的渠道,而且增进了学生间的了解,班级的凝聚力也得以增强。

第四,设立百宝箱。百宝箱中备有针线包、订书机、棒棒胶、削笔刀、创可贴、螺丝刀等,以备不时之需。

第五,开展室内文体活动。活动种类丰富多彩,如五子棋、跳棋、象棋等,又如邮票、摄影、书画、优秀作业展览,以及辩论、演讲等,让教室这方小天地更有力度和厚度,成为学生提升思想、涵养心灵的港湾。

净化教室

干净整齐,是任何一间教室应具备的起码标准。为保证教室整洁,我在班级推行了值日生和卫生承包制相结合的办法。值日生负责常规的卫生清洁工作,而卫生承包制则依据就近原则,把一些卫生死角承包给个人,然后进行不定期检查。

如,坐在讲台边的学生要随时搞好讲台卫生;坐在窗户边的学生要保持窗台无杂物、玻璃无脏痕,并负责开窗通风换气;坐在卫生工具旁边的学生有义务随时整理和监督值日生摆放好卫生工具;坐在教室电灯开关边的学生,要根据光线情况随时开关灯,节约用电,做到节能减排;每个学生的桌凳由自己负责保养维护。这样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也使教室环境大为改观。

与此同时,我要求教室里不设垃圾桶,垃圾由学生自己收集,利用课间投放到学校指定的垃圾收集点。这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学生吃零食现象,也有助于保持教室卫生。我还设立了“班级贴吧”,集中张贴各种材料、表格、通知等,防止乱贴乱挂,以保持教室的整洁。

通过美化、绿化、优化、净化,一个环境优美、格调高雅、绿色健康、和谐统一,且富有人文气息的教室便展现在师生面前,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场所、求知的天堂、成长的乐园。

(辛治国 甘肃省临夏中学 731100)

案例二

让墙壁会说话

提起班级墙壁,可谓我们班班级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那是我精心打造的一片交流平台,包括“班务播报”“老师心语”“学生园地”等板块,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真正做到让墙壁会说话,时时刻刻给学生以教育、感染,激发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使得学生的自主教育渐入佳境。

班务班情及时播报

除学校统一要求张贴的“三表”外,我还设置了“每月五星”栏目,包括“文明之星”“守纪之星”“勤奋之星”“进步之星”“劳动之星”,并在旁边附上评选标准和学生每月表现积分表。

公开这样一个评价的动态性过程,是要让学生时刻对照标准作自我检查,从多个角度评价督促学生的成长,既是一种警示,也是一种鼓励;同时努力做到公正、公平、民主、透明,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学校或班级的一些其他活动通知、评选结果、惩处规定,以及社会热点、时事新闻、典型人物等材料也都张贴于此,从而使学生见多识广,增强对班级、家乡、国家的主人翁意识。

教师心语真心表达

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我意识到,身边的平民典型比电视上的英雄事迹要来得更真实,更能打动人。于是,我抓住学生中的典型事迹、典型人物,撰写一些表扬稿,并用粉纸打印出来,张贴在墙上。

比如,我写过《由吴小明同学修椅子引发的感想》《夸夸我们班的两个女孩子》《家长会上的所见所闻和所想》等文章。由于大家都习惯了学生习作老师看,没想到老师竟也写出感想给他们看,所以学生们都很感兴趣。每篇文章“发表”后,都能引来大批“读者”围看。学生们阅读、评价、体会、感悟,从中感受文字的力量,感受老师的真诚,汲取榜样的力量。

如在《由吴小明同学修椅子引发的感想》一文中,我是这样写的:

昨天中午,吴小明同学冒雨去把自己椅子掉下的两根横杆焊接好了。这样,椅子又恢复了“健康”。回来后,他很开心地告诉我只花了4元钱。我猜他为何那么开心,或许是费用远远低于预期,或许是他“救了椅子一命”,很有成就感吧!

他对公物负责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同时我也想到,椅子出毛病了就如同我们人身上的缺点,小毛病及早修正,付出的代价只有一点点,如果不及时修理,等到报废的时候,那就要付出千倍万倍的代价了。

攻略丨班级文化建设不知从何入手,怎么办?

学生情感倾心交流

有些时候,学生间或碍于面子,或不善表达,或缺少机会,都不愿或无法轻易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这给学生们的日常交流带来了束缚。于是,我设立了“学生园地”板块。

如,小明将捡到的50元钱还给了失主小阳。我得知此事后,抓住契机顺势引导,让小阳写了一封感谢信给拾金不昧的小明。几经修改后,小阳的感谢信发表在“学生园地”里,这让一向讨厌写作的小阳很受鼓舞,从而懂得什么叫有感而发,也让一向默默无闻的小明得到大家的关注和掌声。

又如,小凡和小菲参加完学校的国旗下演讲,我利用班会课时间让其他学生给她俩的表现作评价并打分,学生们兴致高涨,分别从体态、表情、音量、节奏等方面进行了评价。我又让班长计算出她们的综合得分,并摘录了学生的评价,然后公布出来,既给参赛的两名学生以指导,又让其他学生在点评过程中得到提升。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这类活动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关注自己与他人的言行举止,更容易形成自我审视和自我教育的心理磁场。

此外,我还引导学生写开学初的展望、单元测验后的反思、新年心愿等,经筛选后张贴出来。看见自己的作品上墙,学生们很受鼓舞;看见同学的作品上墙,大家很受感染。

班级文化墙的打造,使一股正能量在传递弘扬,班风得到了很好的净化,学风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学生的精神面貌积极向上,班级和个人发展进入良性互动、循环上升。一个学期下来,我们班多次荣获“文明班级”称号,学生学业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后进生小浩、小林的进步也非常明显。

学生小丽在日记中写道:“我们班教室的墙壁很有吸引力,课余时间总有一群同学围观,即使是老师不在的时候,她也在悄悄提醒着我们应该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连那些调皮大王们都变得文明、安静了许多。”

其实,要让墙壁会说话,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真实真诚无论是教师的文章还是学生的作品,不一定需要多高的文采或多华丽的辞藻,但一定要做到真实真诚,有感而发,杜绝无病呻吟。

2. 及时更新。要经常深入班级,抓住契机,并组织班干部细心观察,收集材料,定期更新,及时反馈,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时刻在关注着他们。

3. 正面宣传。班级发生负面事件在所难免,但处理起来应该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场所,单独交流,耐心教育。班级园地里应多宣扬一些正面的典型和事迹,千万不能有“批斗”“打击”的成分,毕竟教育的初衷是唤醒而不是打压。

4. 精心打理。版面的设计,色彩的搭配,材料的选择,无不浸透着我们师生的心血。精心地安排,耐心地点拨、悉心地呵护,虽然辛苦,却苦中有乐,苦有所得。

(胡迎兰 江苏省高邮经济开发区中学 225600)

案例三

办好班级黑板报,营造健康班级文化

丰富的班级文化,正确的舆论导向,浓厚的学习氛围,主要依靠宣传引导,而班级黑板报正是营造这种环境氛围的主阵地。

笔者认为,良好的班级黑板报,不仅能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还能消除学习带来的紧张与疲劳,为学生增添学习乐趣,拓展视野,增进相互间的交流。

更为重要的是,黑板报从准备到出版,需要学生平时在博览群书与收集整理资料上有所积累,从而养成平时动手又动脑的阅读习惯;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空间设计能力、绘画能力、文字的设计书写能力,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增长文化知识、开阔视野、增进友谊。所以,品质优良的黑板报有利于学生身心素养的全面提高。

班级黑板报的栏目设置及其内容安排

制作有品位、质量高的黑板报,要求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喜闻乐见、积极健康、催人向上、令人回味深思的板报内容。总之,要切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求知需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反映学生的心声。

开始时,可以先固定栏目,按要求“填空”,如:

1.“一句话新闻”。此栏目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的生活实际,及时、准确地报道校内外发生的一些具有教育意义(或令人深思)的事件。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观察、体验、辨别生活中的是非、美丑、善恶。

2.“知识窗”。以介绍生活中的一些小常识、小窍门为主,让学生在学习课堂知识的同时,领悟生活中的窍门,感受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扩大知识视野,了解未知领域,学会探索与发现。

3.“说说议议”。主要是探讨或交流个人在学习上的体会。学习是学生生活的主旋律,学习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会掌握知识的方法才能主动学习,通过学习方法的探讨交流,提高班级整体学习水平。

4.“考考你”。主要编辑一些脑筋急转弯、妙趣问答、智力测验等益智增趣的内容,从而让每个学生的头脑动起来,活起来,增长智慧,寓教于乐,寓学于乐。通过你问我答式的相互交流与互动,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5.“让你乐”。选择学生生活中的小笑话、小幽默,来陶冶学生的情趣、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紧张的学习带来一丝轻松与快乐。

6.“历史小故事”。选择一些历史人物勤奋好学、刻苦成才的经历或成语典故,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位和文化修养,从而达到让学生美化心灵、净化思想、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远大理想的目的。

7.“班级论坛”。针对近期生活中发生的焦点事件,发表个人感受、体会与见解。广开言路,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从学生自身角度来褒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以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8.“我的座右铭”。精选格调高雅、含义深邃、催人向上、警醒至深的格言、警句、古诗文名句,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陶冶高尚的情操,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所选用的座右铭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50字;同时,应多鼓励学生自己撰写座右铭,并大力推广。

9.“剪贴栏”。学生把平时阅读的经典或喜爱的文段、图片剪切后进行张贴。最好选取能够配合各科学习或有助于陶冶性情的内容,可以图文并茂,也可以配上心得体会一起张贴。如果能够引起争论的话,还可以引导学生共同探讨,以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效果。

10.“表扬与批评”。从班级实际出发,从自身角度去品评人和事,表达个人的爱憎情感,褒贬是非美丑,弘扬正气,倡导文明新风。让每个学生都能以此为鉴,及时改进自己的缺点与不足。

除此之外,还可以开设其他一些栏目,至于栏目的选择与开设,应依据班级具体情况和黑板报内容的需要,灵活机动进行设置。

班级黑板报的编委组成及办报方式

为了充分利用班级黑板报这块宣传阵地,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动手”的良好局面,班主任应要求全班每个学生都能把黑板报当成自己的“责任田”,用心去播种、去呵护、去收获。因此,在班级黑板报的编辑出版上,要将全班学生按照不同的文化层次与能力水平划分为若干小组,确定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自职责。在此基础上,每组创办一期,周期为一周左右。这样周而复始,形成有序的良性竞争。

一学期里,每个小组大约承担两至三次的黑板报出版任务,每次更新要结合实际并及时反映班级学生的学习、生活动态,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班级氛围之中。另外,在出版形式上,不只局限于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写画画,也可采用图文拼贴或手抄报的形式来完成。

黑板报的检查与评定办法

为了鼓励学生认真做好黑板报工作,班主任应及时对每一期黑板报进行检查评定和归纳总结,并与全班学生一道欣赏,点评优劣得失,交流阅读感悟。否则,此项工作就会变得虎头蛇尾、有始无终,形成表面轰轰烈烈、实际形同虚设的局面。只有按计划开展活动,并不断进行检查与总结评比,才能达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效果,才能深入持久地开展出版活动,从而充分发挥黑板报的教育功能。

评定的方法,可由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组成评议小组,评议小组成员从每个黑板报编辑小组中产生;班主任及时组织评议,对每期黑板报进行综合评议打分。每期一评,学期结束时再进行综合评议。通过评议,指出优劣所在,提出建议与要求,以达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增进友谊,更加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目的。

(王泽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天岗湖中学 223913)

从班级隐性文化建设入手

案例一

我的班规我做主

唐代白居易曾说:“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同理,个人的成长、班级的良好运转也离不开班规约束和保障。

去年,我接手高一(6)班,这是一个新组建的理科班,学生来自年级27个班,绝大多数相互不熟悉(注:我校是在高一下学期进行文理科分班)。因此,建班伊始,我就和学生开始探讨研究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事宜,并制定了各种班级管理章程,为班级营造了良好的制度文化环境。

在我看来,制定班规首先要弄清楚以下问题:班级是谁的班级?班规是谁的班规?班规由谁来制定,如何产生和修订,并与学生的评价机制相结合?理清这些问题,再去制定和落实班规就水到渠成了。

广泛宣传,明确班规的重要性

由于学生比较习惯由老师来制定班规,所以要点燃学生制定班规的热情。首先,我在课下与多名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其次,我在班上郑重说明班规的重要性,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接受班规。这既对学生进行了民主思想的启蒙教育,也让学生明白班规是集体的意志和智慧的结晶,是形成优秀班集体的制度保证。

群策群力,制定符合班情的班规

班规作为一项制度,是用来规范学生行为、为学生的学习生活保驾护航的。因此,班规的制定要集思广益,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充分尊重学生,这样制定出来的班规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才有利于学生行为习惯的自我塑造和良好道德素养的自主养成。

为此,在周五放学之前,我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我的班规我制定”倡议书,要求学生周末完成。倡议书内容如下:

亲爱的同学们:

开学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周,但是在学习上,我看到了你们求知的欲望;在行为上,我看到了你们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作为你们的班主任,我很欣慰,更是庆幸。有你们在,我的工作将会充满乐趣。我愿意和你们一起,走过高中三年,哪怕风雨兼程。让每个人都能够顺利起航,让每个人都能够学有所成,这是我的愿望。所以,为了这个共同的目标,我们需要一个制度来为我们的学习、生活保驾护航。

接下来,请大家认真阅读班规制定要求,认真思考,然后填写表格(见表1)。你的每一条建议都是使6班成为优秀班集体的保证!

(一)班规制定要求

1. 代表性。代表大多数学生的意见。

2. 广泛性。内容尽量广泛,囊括今后可能发生的违纪现象。

3. 操作性。班规条文是对行为的约束,不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4. 有弹性。违反班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生病、没赶上校车……因此,对这些情况要限制,如每月迟到次数不能超过2次,等等。

5. 公平性。班规面前,人人平等。

(二)违反班规处理条例的制定原则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违纪就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具体要求如下:

1. 不泄私愤搞报复进行人身攻击。

2. 不以权谋私。

3. 惩戒处理要合理。

4. 惩戒是为了更好地进步。

5. 惩戒形式要多样化。

攻略丨班级文化建设不知从何入手,怎么办?

周日返校时,我收齐学生的班规建议,从学习、生活、卫生等方面进行分类汇总,打印后发给学生。学生独自细读,对有异议的条例做出标注,由组长整合小组建议后提交上来,再由我将各小组的修改意见做成PPT向全班学生展示,最终大家举手表决,根据票数多少来决定。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不是撒手不管,而是要对通过的班规做最后的定夺。一旦班规得以通过,就成为班级所有学生的意向,才有条件顺利执行下去。

积极组织,全面深入学习班规

班规涉及的内容比较多,要让班规在所有学生心里生根发芽,外化为实际行动,就需要组织学生及时学习。于是,我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着手,灵活运用了一些生动新颖的形式,调动起学生学习班规的积极性。

我班男女生比例将近3∶1,且男生性格比较外向,女生比较内敛。为了发挥男生性格开朗的优势,来充分调动女生的积极性,我和班委商讨后,决定采取学生表演的方式:全班分成4组,即学习组、生活组、卫生组、两操组,12个女生平均分配到每个小组;4个小组分别以“学习”“生活”“卫生”“两操”为主题,表演人员和形式自定,时间为10分钟。

这种小组表演班规的形式,既加深了学生间的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和表达能力,而且对班规内容进行了诙谐而又合理的诠释,让学生在轻松的表演和欣赏中,较好地学习班规,并留下深刻印象。

全体动员,不断修订完善班规

班级是不断发展的,所以班规也不能一成不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当然,班规的修订不是随随便便由班主任一人决定,必须有严格的程序,方能保证其权威性。比如,在“宿舍卫生纪律”一栏,其中有一条班规最初是这样规定的:“宿舍得分低于98分的,按照学校标准对值日生进行扣分,多次被扣分的同学,须写下800字以上的说明,并在教室内做卫生一周。”

“多次扣分”是什么概念?两次还是三次?这里并没有明确指出。所以在实施过程中,班委很难对违规的学生实行惩罚。因此,有必要对这条班规进行修改。修改过程是:先由班委开会,集体商议;表决通过后,在班会上提出修改意见;超过半数以上学生同意,此条班规修订才算成功。

班规修订落实后,每个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就有了约束自己言行的准则规范,就能让自己的发展既符合班级群体利益,又符合教育培养目标。在第一个月的班级量化考核中,我班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获得了当月“文明班级”荣誉称号,不但激发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也为班级日后各项工作的开展做好了铺垫。

(吴静 陈勇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高级中学 518106)

案例二

阅读点亮人生——班级文化建设之海量阅读

在我的班级,有一种观念深入人心——阅读是一种风尚,更是一种美德。这也是我们班级文化的特色。学生热爱阅读,喜欢写作,人年均阅读量在50本书以上,最多的达到70多本书;人年均写作量超过30篇,两年来在全国各地的报刊上,如《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南方周末》《新民晚报》《全国优秀作文选》等,发表文章70余篇。

那么这种班级文化特色是如何形成的?最为重要的有三点:首先,我认识到阅读对学生的重要意义,阅读可以点亮人生;其次,我是语文老师,阅读和写作是我的专长;再次,从开学第一天起,我就告诉学生阅读的意义,并把我的做法一直坚持下去,直到他们毕业。

具体而言,做好海量阅读工作,可以用三个短语来概括:三年规划,四个阶段,十种措施。

海量阅读之统筹规划

我根据初中生的特点,把初中三年的海量阅读规划为四个阶段,然后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不同引导。

第一阶段:让学生喜欢上阅读。通过观察了解,我发现初一学生中有一小部分人非常喜欢阅读,还有一小部分人特别不爱阅读,其余大部分人偶尔阅读,但尚未养成阅读习惯。所以在这一阶段,要让大部分孩子喜欢上阅读。为此,教师要努力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意义,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激发阅读的兴趣;不要推荐书目,更不要局限学生的阅读范围,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阅读,只要是积极健康的书籍都可以读,教师都要给予鼓励。这一阶段主要是在初一上学期。

第二阶段: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在学生喜欢读书的基础上,推荐一些适合学生目前阅读的书籍,引导学生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好书来读。这些书籍涵盖文学、军事、历史等方面,也包括一些报刊。在此过程中,要注意书籍的生动性、趣味性,保护学生们初步建立起来的阅读兴趣。这一阶段主要在初一下学期。

第三阶段:必读和选读相结合。这一阶段,就应要求学生必读某些书籍,不再仅凭兴趣和爱好进行阅读;要多方面阅读,让学生的阅读面更加广阔,真正达到“海量”阅读的初步效果。这一阶段主要贯穿整个初二年级。

第四阶段:增加学生必读书目。这是初三阶段的重点工作。初三面临中考压力,学生没有充裕的时间大量阅读,所以这时应适当缩减阅读量,根据课标要求,增加必读书目,让阅读更有针对性。这样做也是为了让学生和家长更加支持学校的阅读要求。

这四个阶段是一个由感性阅读逐渐走向理性阅读的过程。

海量阅读之配套措施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我实施了十项系列配套措施。

1. 固定读书时间。每周有一节语文课是专门的读书课,老师什么都不讲,就是让学生安静地阅读。这给学生的阅读提供了基本保障。

2. 进行“海量阅读之星”评选。每月一次,根据本月的读书情况评选出月度之星2人,让优秀成为榜样,引领更多学生喜爱阅读。从初一到现在,共有24人次当选“海量阅读之星”,超过班级人数的一半。

3. 开展海量阅读小讲堂。每月的“海量阅读之星”要在班会上进行读书交流,或介绍自己的读书情况、读书心得,或针对某一作品进行深入解读。到目前为止,我们班评出了24人次的“海量阅读之星”,也开展了24次海量阅读小讲堂。

4. 规范海量阅读笔记。为了使海量阅读更有效果,我要求学生把阅读、积累和思考相结合,所以便有了海量阅读笔记的做法。从初二开始,学生有一个专门的海量阅读笔记本,每读完一本书要完成一篇笔记,且每周要完成一篇笔记。笔记对字数不做特殊要求,但须包括以下几部分:书名、作者、阅读日期、摘抄积累、思考感悟。到现在,最多的学生已积累下70多篇海量阅读笔记,这成为他们阅读的宝贵财富。

5. 开展每周读报活动。每周,我会利用一个晨检时间给学生读一条近期的热点新闻,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最后由我进行总结。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心社会,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思考的习惯。阅读,就要广泛地读、批判地读,而非读成书呆子。

6. 开展全班共读一本书活动。要求学生在一段时间内阅读同一本书,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目的是形成班级读书交流的氛围。比如,初二上学期,我组织学生共读余秋雨的《山河之书》,初二下学期共读于丹的《〈论语〉心得》。学生阅读同一本书,他们交流的话题会比较集中,非常有利于班级读书氛围的形成。

7. 以书为礼。书籍是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每次海量阅读表彰时,我送给学生的奖品都是书籍;每次新年联欢会,我们班给学生的礼品也都是书籍。如2014年新年联欢会,我送给学生的书籍就包括《目送》《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世说新语》《影响世界的100幅地图》《变形记》等10余种。这些书籍的所有权归学生个人,但阅读权归全班学生。书籍就放在班里的图书角,班里学生可以随时借阅。

8. 以写促读。把周记纳入海量阅读的范畴,鼓励学生多写。学生隔周会写一篇周记,同时隔周也会利用一节专门的课时交流优秀周记。我在点评时,会去发现周记的亮点而非缺点,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激发阅读和写作的兴趣。每学期,我还会把学生优秀作品集结成册,用班费印刷出来发给每个学生。

9. 鼓励学生投稿。对于学生周记、作文中的优秀作品,我会指导他们进行修改,帮助他们给合适的刊物投稿。对于学生来说,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发表,是一件非常鼓舞人心的事。这种鼓舞远大于任何言语上的表扬,让学生充满了阅读的动力。

10. 抓住契机,营造氛围。在对学生进行海量阅读的指导过程中,也需要抓住契机。一次阅读课前,一个学生在他们小组的黑板上写下“阅读、悦读、越读”。我抓住这个机会,在下课前让该学生给大家解释一下其中寓意,并给予肯定。结果下次上课前,所有小组都在黑板上写下他们的读书格言或者读书感受。如今,这已成为班级的一种常态。

正是由于既有总体规划,又有细节深入,我才得以在班级中营造出良好的书香氛围。在这种氛围的浸淫下,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极大提升,阅读习惯得到很好养成。长期坚持下来,阅读在班里便成为一种风尚,更有一种观念逐渐深入人心——阅读是一种美德。

(江武金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 100013)

栏目:我该怎么办

责编:周芳 曲怀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