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8年来坚持小规模办学,这所大学如何走出突围之道?

 文武不全 2017-10-13


近年来,国关从建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优化专业课程与实践教学体系到积极推进学分制建设,通过持续推进综合改革来探索小规模高校的特色之路。当改革步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如何找准并解决阻挡发展的问题?如何基于学校实际,创新和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学院的综合改革、本科生培养模式等话题,《麦可思研究》(以下简称《麦》)与国关教务处处长许可进行了深度对话。

麦:作为一所富有特色的“小而精”高校,国关期望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着重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素养?


许可:国关是一所有较长办学历史的重点高校,毕业生在国家外交外事战线和其他专业领域都有着非常好的表现。教育部审核批准了学校的章程,章程将我校长期的人才培养特色归纳为“具有国际视野、人文精神、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卓越人才”。


具体来说,“国际视野”指的是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开放精神和中国情怀,通晓国际关系基本知识,熟练运用外语,具备较强的跨文化沟通、综合协调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国际化人才。“人文精神”指的是培养坚持理想、坚守价值、人格健全、科学理性、品学兼优、德才兼备,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爱国情怀和服务奉献精神的卓越人才。


“创新能力”指的是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综合分析及应用能力、实践与创造能力,并具有高度适应性的创新人才。

麦:国关进行学生成长全程评价,始于怎样的契机?


许可:学校开始做学生成长全程评价的契机有两个。第一,在校生的全程监测源于学校的综合改革。国关的综合改革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切入,是对整个人才培养的方式及全部流程进行的一次深度总结和反思。另外一个契机,则是学校去年参加了教育部的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这两个方面的工作,都需要学校对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有全面、准确的把握。


如何做到全面准确?我们想到了引入第三方评价。虽然我们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当中,不管是管理部门、教学部门还是学生工作部门对在校生的整个培养全过程都有一定的认识,但这些认识没有经过第三方机构相对客观或权威的衡量。


不管是我们自己的数据还是我们自己的经验和感受,这些都还不足以为学校已至深水区的下一步综合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撑。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非常需要第三方帮助我们对学生成长进行全程的监测和评价。


麦:学校比较看重学生成长评价的哪些指标,希望了解哪些方面的问题?通过学生成长全程评价,学校发现了什么问题?


许可:学生成长评价项目的指标是学校与第三方进行沟通的结果。包括生源建设、能力知识素养增值的情况、学生专业认知的情况、职业成熟度、学习行为、教学培养的现状等指标,学校都比较感兴趣。后来我们也根据学校的情况提出了一些要求,比如学校想通过第三方的调查了解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接受情况。


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线上和线下两部分有机融合又各有侧重的教学改革,将教学内容进行了拓展,提高了课程的挑战度,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我们进行了这方面的试点工作。至2017年春季学期结束,国关的在校生基本都上过这类混合式课程,覆盖面非常广。


对于这样一种新的模式,学生的接受程度、教学效果及学习效果如何是我们特别关注的问题。下一步,学校会顺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在本科人才培养方面开展跨学科、跨专业的培养模式改革试点,这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这样的需求出发,我们非常看重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落实情况。


而这一教学模式要想达到我们的预期目标,必须在实践过程当中不断完善,所以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效果这方面的数据和结论就变得重要。在这样一个崭新的教学模式推广和应用的过程当中,学校也进行了实时跟踪,包括对学生进行访谈以及全方面的问卷调查,有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数据。而第三方机构可能在数据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上比我们自己做得更有保障,所以学校期望借助第三方机构来做更专业和规范的工作。


从第三方的调研来看,混合式教学的情况是比较理想的。比如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较之前提高了21个百分点,现在达到70%多。学生对“MOOC+翻转课堂”这样一种混合式的教学模式认可度比较高,其中大一的新生对这一教学模式更感兴趣。有70%左右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所增强。50%左右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对提升教学效果非常有帮助或有较大帮助。这些数据对于我们未来更好地发展或完善混合式教学模式意义非凡。

麦: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不同阶段会遇到不同类型的问题,例如大一学生可能会遇到适应性的问题,大四学生可能会遇到深造或是步入职场的抉择问题。对此,学校如何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帮助?

许可:国关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我们概括为“一制三化”。“一制”即本科生导师制,“三化”即小班化、国际化、个性化。这四个特点中的本科生导师制,实际上就是为了解决你刚才提到的大一、大二学生的适应性问题。


在国关,每位新生入学之后的第一个学期,通常是在10月份左右,学校就会配备导师。本科生导师的人选主要是在校的专任教师及负责学生工作的干部,一位老师分配六七名学生。本科生导师的主要职责就是帮助大一、大二的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两方面适应大学的节奏。


不少学生进了大学以后很容易松懈下来,这对于四年的学习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本科生导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比较快地适应大学生活,还会帮他们快速建立自己的学习目标,明确专业目标及以后专业发展方向,了解学习策略的选择以及实现目标的路径。


除了学习,本科生导师还肩负着生活上的引导责任。导师需要帮助他们比较快地适应集体生活,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对待他人。这方面的工作,除了本科生导师负责之外,学校还有专门的心理教育研究中心以及自己的心理辅导团队。


对于大三、大四的学生,我们主要针对他们毕业以后的不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环节的设置。比如针对毕业之后还想再深造的同学,学校会提供与升学相关的课程及其他辅导措施。针对准备就业的同学,学校除了有从大一开始贯穿本科四年的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指导中心还会安排一些专门的针对性帮扶工作。另外,在课程教学、课程设置方面,学校也会重点关注综合实践类课程的设置。总而言之,尽管学生在本科学习的每个阶段会遇到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但学校都会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麦:您刚刚提到国关的本科生培养有“一制三化”的特点。“一制”您解释了,关于“三化”是否能再具体谈谈?


许可:“三化”里的第一个“化”是小班化,指的是学校的教学规模。国关历史悠久但规模一直非常小。大家都知道,中国高校在近二十年的改革和发展过程当中,不管是占地空间的规模,还是在校生的人数规模,普遍都有了非常大的扩张。


但是国关在这68年间,无论是办学空间还是培养人才的数量,体量一直相对较小。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学校也不是没有过摇摆。


例如在曾经的“985”“211”这样的高校认定上,对学校的规模是有要求的。而国关这样的小型院校达不到一定的在校生规模,所以跟“985”“211”无缘。后来国家也意识到高校规模的问题,在“985”“211”之外新设了一个小规模特色高校的名录,对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和政策支持。所以基于这一情况,我们一直坚持小班化教学模式,尤其是专业外语教学和公共外语教学,教学班都不会超过30人,有的只有20人出头。


“三化”的第二个“化”是国际化。国际化这一块,学校目前主要采取两方面的措施:从2013年开始,在春秋两个学期之外,学校设置了独立的夏季小学期。夏季小学期相当国际化,每个小学期我们都要邀请30名左右的外籍专家来学校授课,给学生提供不同内容的课程,丰富和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另一方面,不断地扩充本科培养过程中的合作办学途径,譬如国关的法语专业学生赴法国相关合作高校进行为期一年留学的比例,目前超过50%。


当然国际化的含义实际上比较广,除了学生学习过程的国际化,它还包括校本资源的国际化,比如师资、课程、教材的国际化等很多内容。


“三化”的第三个“化”是个性化。指的是学生能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或专业兴趣的角度,自主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自主设置自己的培养方案——这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它跟学校人才培养的学分制的要求紧紧挂钩。学分制发展的程度越彻底,学生可以自主设置培养方案的空间就越大。


完全学分制跟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有密切关系,这并不是各个学校自己说了算的。比如学生在通识教育这一块,必须要完成一些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除此之外各个专业需要设定哪些必修课也有一定的规定。所以学校能够自主安排的培养空间实际上并不是特别大。


这些年来,国关一直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比如设置了部分辅修专业,这也符合社会发展进程中国家对人才需求的趋势。但是从我们现在的体制来讲,跨专业面临的一个现实情况就是学生毕业拿什么学位的问题。


比如有学生主修英语,辅修国际政治,是不是只要学生按照国家的要求完成了相应课程的学习并拿到学分,就可以拿到国家承认的两个学位?这个问题只有部分有体制优势的高校可以解决,很多高校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所以说,彻底的个性化修读需要一个逐步改善的过程,这里面有学校自己进步和完善的空间,也依赖于整个高等教育体制机制的逐步完善。


目前,我们还在从学年学分制向完全学分制过渡,我们拿出了一部分学分由学生自主选择和设计自己的培养方案,学校争取在“十三五”末实现体制和政策允许的完全学分制。其他一些高校在这方面可能走得更靠前一些,国关未来也会不断地往前推进。


麦:将调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到教学管理中相当重要。在国关,学生成长评价的调查结果有着怎样的反馈改进流程和机制?


许可:评价报告出来以后,我们专门请第三方机构来学校做了分析,参加的人员包括校级领导和各院系领导、教务部门、学生工作部门的同志,还有全校的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涉及面非常广。


这就让大家对评价报告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对于我们本科教育改革取得的办学成绩可以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能客观把握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


在国关,人才培养各个环节问题的发现和改进主要靠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转,这是最根本的。通过质保体系的有效运转,我们可以不断发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然后及时反馈,有效整改,良性运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