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穿过大半个中国来看你

 楚地吾桐 2017-10-13


 



中国十大重要传世绘画之一

18岁天才少年王希孟所作
每打开一次都弥足珍贵

基本都得排队三个小时

甚至还可能重现“故宫跑”

宋代名画《千里江山》

自从开展以来

这以上的关键词都能出现

在每篇报道文章之中

国庆假期,

在结束了香港的拍卖季的观察后

马不停蹄穿过大半个中国

千里迢迢的来到北京

只为看你


十月烟雨

故宫




看展日,冷风冷雨

把我想拍许多美照的幻想破灭

好在托朱绍良老师的福

进入保利贵宾专场

即免了排队之苦

也比一般只有三分钟观看时间

略长许多

然而,在一班专业观众面前

肯定不能像吃瓜群众那样

光数房子、人、船啊什么的

咱得做些功课

把格调猛的提升一下不是

依然还是托朱绍良老师的福

早在上海交大古代书画鉴赏班

开学典礼时

朱老师就已经给我们提前塞了

满满的干货





尺幅大


    高:51.5cm

    长:1191.5cm



如此大尺幅堪称长卷中的姚明,相当于4层楼的高度,是另外一幅国宝《清明上河图》的两倍。

当然,要想显得更专业范时,可把高说成纵,长说成横,想象一下要特别自信淡定的口气哦。


(下图来源于网络)



颜色美



青绿夺目

金彩辉煌



已经完成九百多年时空穿越的《千里江山》,颜色依然那么炽烈,青和绿堆得很厚,是青金石、孔雀石等贵重的矿石、次宝石,打碎,磨成细粉,再加胶,在绢上一层一层渲染。


群青浓艳的靛蓝、碧玉般透润的石绿与温柔的光交互辉映,熠耀辉煌,像看到宝石在闪烁。

据说,每一次展开卷起,矿石颜料和碎绢都会掉出来,所以这就是它很少展出的原因。真的是见一次少一次了。



天才作



当代著名画家、

作家陈丹青

曾描述自己

观画的感觉:

看得

“像一个傻子一样”。





能得到陈丹青为之打call,很多人以为这应该是一个研磨画艺到耄耋之年的画家。


but,王希孟在画这幅画时才十八岁,而且仅用半年就完成了这幅构建宏大,展现细致入微的旷世之作。并敬献给了他的老师宋徽宗,一个不爱江山爱书画的皇帝。


依然是but,就是这样一个天才,二十多岁便去世了。至于去世原因,史书曾留下的一点只言片语,并不能证实。而他唯一存世的画作就是这幅《千里江山》,在画中居然还没有落款,只有在宋徽宗之后的拥有者蔡京的题跋中才看到希孟的字眼和介绍。


真是天妒英才啊,也许正是这样的青春年少才能信马由缰、肆意用彩、耗费心力地敢挑战如此大尺幅的长卷。





看六远


高远   深远  平远

 幽远   阔远  迷远



好,现在开始专业的、重点的来了。

作为传世的青绿山水最重要的作品,《千里江山》不愧为典范。布局构图、透视都是非常精彩。


北宋著名绘画家、绘画理论家郭熙在他写的《林泉高致》中,针对山水画的布局提出了“三远”透视法,即高远、深远、平远。而在郭熙之后,韩拙又在《山水纯全集》中提出了“六远”的说法,补充了阔远、迷远、幽远。


然而,不管什么远,天才少年王希孟都在《千里江山》这里满足你,就看你找不找得到。


首先,这六个远的原话是:“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

“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

“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有烟雾瞑漠,野水隔而仿佛不见者,谓之迷远。”

“有近岸广水,旷阔遥山者,谓之阔远。”

“景色至绝,而微茫缥渺者,谓之幽远”。


看晕了有没有?是不是不好记?来来来,大白话发挥一下。比如:“从山脚下往山顶看,哇,好高啊,叫高远”。剩下的爆发你们的小宇宙想象一下,加上一张示意图搞定。

再送一个按音韵的记忆法:

高平深 迷幽阔,这么记很入脑的。


示例图:来自朱绍良老师课件



品六法



应物象形  气韵生动

骨法用笔   随类赋彩

经营位置   传移模写



六法是一个叫谢赫的人提出来的,他活动于南齐年间,是当时出现的一位杰出的绘画理论家和画家,他对绘画有切身的体会和理解,并善于观察和进行理论概括。他在绘画批评专著《古画品录》中首先提出了有关绘画批评的六条标准,即画家创作的六个准则或者说应该力求达到的效果,这六个标准也就是六法在以后的千百年间始终被推崇为中国传统绘画创作的根本准则。

我按听课的讲法,大概提炼了一下。

应物象形:

真山真水的景物表现到画卷上

气韵生动:

要有生命、要有精气神

骨法用笔:

参悟哪家的笔法?

哪个流派?

随类赋彩:

各种不同的颜色构勒出

真山真水真人真景

经营位置:

按照一定的比例把真实的场景

缩减在画卷上

传移模写:

传承前人的绘画技艺


在《千里江山》你也会毫不意外的找到这六法的踪迹。依然一张图示例,多看几次就会品出其中深意。


示例图:来自朱绍良老师课件



未完待续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一顿吃的太多不容易消化,先分享这么多,能记住尺幅、六远、六法,就很不一般了。

当然,这么一件神品,在许多方面都是可圈可点、精彩至极,比如还有桥、房子、船都有门道和学问,下篇再来说道说道。



点个赞再走吧!拜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