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汉武帝的舅子,终于在临死前“英雄”了一把

 文中未提及 2017-10-14




1、沾了哥哥妹妹的光


如果皇帝嫔妃的兄弟可以叫做皇帝的舅子的话,那么李广利也应该是汉武帝的舅子。

李广利是中山(今河北定县)人,是汉武帝宠妃李夫人的弟弟。除了这个,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汉武帝宠臣李延年的弟弟。

他姐李夫人得宠,是因为长得美貌。他哥李延年得宠,却是因为精通音律,是个所谓的音乐家。

实际上,李延年先得宠于汉武帝,然后才是其妹李夫人。

李延年原本是宫中养狗的,而且因犯法被割了小鸡鸡(腐刑)。他结识汉武帝并且成了他的好基友(与上卧起,甚贵幸,埒如韩嫣),是因为他给汉武帝献了一首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汉武帝说既然有这么美的佳人,还不快弄来让哥见识见识!

原来那佳人就是他妹妹。

也就是说,李延年不但给汉武帝献了一首歌,为了自己的人生小目标,还把妹妹也献出去了。

兄长和妹妹都受宠,李广利不受宠就说不过去了。尽管其本事不怎么样(有人干脆说他是个笨蛋),但还是被汉武帝委以重任,以他为贰师将军,派他不远万里去征讨大宛。

2、灰溜溜撤回敦煌

为什么叫他“贰师将军”?原来贰师是大宛国的一座城(现吉尔吉斯坦的奥什城),那里有良马。到那么远的地方去打仗,没有良马是不行的,但是汉朝没有良马,而贰师城有,汉武帝便叫李广利到那里去弄,这就是贰师将军的来由。

除了没有良马可以给他,汉武帝也没有像样的军队给他,李广利所带的兵,是属国(具体是哪个属国或者哪些属国,有关史料记载不详)的六千骑兵和郡国好几万“品行恶劣的少年”。

这么多人一路浩浩荡荡,别说打仗,吓也会把人吓个半死。所以沿途那些国家都吓得不行,都紧闭了城门,坚守不出。这样一来,汉军就弄不到粮食。打下来才能弄到粮食,可是又打不下来。

当然并非所有的城堡都打不下来,不然他们早就饿死了,只不过能打下来的都是小城堡,粮食也不多。比较下来,打下来的占少数,大多数都没打下来。

打不下来,只好灰溜溜地离开,部队到达郁成城的时候,士兵们只剩下几千人了,损失了百分之八九十,一个个饿得皮包骨头,累得走路都没力气。

但是没办法,仗还得打,因为他们就是来打仗的。结果依然很悲催,不但没打下郁成城,又损失了很多人。

愁眉苦脸的李广利对手下说:“咱们连郁成都打不下来,更别说大宛王都了。要不咱们撤吧?”手下连连说好。

一撤就撤到了敦煌。

撤回来的部队,不到两年前出发时的十分之一。

如何交代?赶紧上奏吧,其他啥也不谈,就谈客观原因,比如路途十分遥远、粮食百分缺乏、兵士万分不足等等等等,请求朝廷让他们暂时罢兵,以后兵多了再去。

我去,几万人还少,要不要把全国人民都带上嘛?汉武帝大怒,派使者到玉门关扬言,哪个敢过这个关就宰了他。李广利只好呆在敦煌。


3、再征大宛

第二次征讨大宛,李广利才尝到了一点胜利果实的滋味,不然丢死人了。

为什么败得那么惨,汉武帝不见“坏”就收,还要去打大宛呢?

原来那年汉匈之间爆发战争,浞野侯赵破奴不敌匈奴,损失惨重,一些大臣便建议把攻打大宛的军队调回来。汉武帝偏不,他认为大宛必须打,而且必须取胜,若是这样的小国都无可奈何,还不被其他国家笑死?咱们大汉的脸往哪儿搁?其他国家今后会怎样看待咱们?再说了,搞不定大宛就得不到它的良马,所以大宛必须打,必须打胜。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汉武帝这回拼了,不但惩治了对征讨大宛说三道四的邓光等大臣,还紧锣密鼓地准备了一年多,除了六万多相对正规的部队(私人带着粮食跟随部队参战的还不在内),还把十多万头牛、三万匹马,以及无数驴、骆驼等交给李广利,仅随他出征的校尉军官,就达50多名。

既然血本都拿出来了,再没有一点效果,就太不像话了。

还好,这回所经之地都还算顺利,沿途各个小国明白再不知趣就不行了,除了热烈鼓掌表示欢迎,还把粮食拿出来让他们随便吃,吃完了还有。

只有一个轮台国不知趣,死战不降,结果被血洗。

边打边走边走边打,终于来到大宛王都,围起来打,打了四十多天。对方扛不住了,高级官员们聚在一起商量:“汉朝打我们的原因,是我们的国王把好马藏起来不给他们,还把人家的使者杀了。看来咱们得把国王杀了,把好马给他们,他们就不会打咱们了。如果那时候还打,咱们再和他们决一死战。大家觉得怎么样?”

这主意好。于是他们就把国王毋寡杀了,派人提着人头去见李广利:“咱们谈个判怎么样?我们给你们好马和粮食,你们退兵。不然我们就把好马杀了。再说康居的救兵就要到了,到时候我们来个里应外合……干还是不干,给句痛快话。”

李广利心想,咱们来的目的就是教训不给好马的毋寡,既然目的达到了,见好就收吧,不然真如大宛人所说,那就麻烦了,咱总不能来个反胜为败吧?其他军官们也认为这条件可以接受,于是就答应了大宛人的条件。

第二次远征大宛,可以说是“大获全胜”,汉军至少得到好马几十匹、中等以下三千多匹,既有公马也有母马,回去可以让它们生娃娃,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还扶持了一个过去对汉人友好的人当国王,那人叫昧蔡,是大宛的高级官员。


4、犯了皇帝大忌


这个虽然本事不大,但极受重用的皇亲国戚,最后的结局却很惨。

其实,仅凭他的身份,他原本可以富贵平安一辈子的,都怪他把自己太当回事,以为是皇帝的舅子就可以想干啥就干啥,以至于发展到得意忘形,居然想“管”皇位继承人问题,而这个,是历代帝王的大忌。一个人若是犯了皇帝的大忌,那他离死就不远了,无论这人是谁,身份有多特殊。

那是公元前90年的事情,匈奴到五原(今属内蒙古)、酒泉来搞事,汉武帝命李广利去收拾他们。

千不该万不该,他的亲家刘屈氂不该为他饯行,因为饯行即将结束的时候,李广利希望这个身为丞相的亲家建议皇上立昌邑王为太子,还说什么只有昌邑王今后当了皇帝,“你的相位才能长久”。刘屈氂自然一口答应下来,因为这正是他所希望的。

昌邑王是何方神圣?李广利妹妹的儿子。

他的如意算盘是:如果妹妹的儿子当了太子,自己将来就是国舅爷,地位将更高,权势将更大,哪个都不敢惹,哪个都惹不起。

不料泄了密,被人直接告到汉武帝那里去了。

告密的是内者令郭穰。

他告了两件事:一件是丞相刘屈氂老婆对皇帝不满,原因是她老公多次遭到皇帝责备后,她请巫师作法,诅咒皇帝早日归天;另一件就是刘屈氂与李广利“共同向神祝祷”,希望昌邑王刘髆将来当皇帝。

汉武帝令廷尉一查,情况属实,刘屈氂以大逆不道罪被腰斩,妻儿斩首,李广利的妻儿也被抓了起来。

在前线打仗的李广利顿时六神无主,又怕又愁,不知道咋整。掾吏(相当于副官、助手)胡亚夫劝他干脆投降匈奴算了,反正回去也活不了。李广利虽然笨,但还没有笨到家,明白这样只能让妻儿老小死得更快,如果他立功赎罪,也许能保住他们的命。

他决定孤注一掷,以数万将士的生命为赌注赌一把,在一点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冒险北进,深入匈奴腹地,虽然先赢了一把左贤王,但接下来就吃了大败仗,七万将士葬送殆尽,他本人则投降了匈奴,也不管妻儿老小的死活了。

投降匈奴后,李广利被灭族,妻儿悉数被杀。

5、好景不长被害死


他个人的小日子却过得很滋润,仅凭狐鹿姑单于把女儿嫁给他这一点,就足以说明一切。

可惜好景不长,富贵来得快,去得更快。

一切,都毁在一个名叫卫律的家伙身上。

这个卫律本是匈奴人,但在汉朝长大,以前在宫廷做官的时候,和李广利李延年兄弟俩的关系都不错。后来李延年犯事伏法,怕受牵连的卫律就跑去投降了“祖国”。

既然他与李广利的关系不错,怎么又成了他的灾星呢?原来他见李广利比他投降晚,受到的尊宠却远远超过自己,心理不平衡,而且很不平衡,要想心理平衡,只有从肉体上消灭导致他心理不平衡的因素。

机会是李广利投降一年多后到来的——单于的妈生病,要请巫师作法驱邪,卫律便买通巫师,巫师便说单于母亲生病的原因,是逝去的单于在生气。去世的单于为什么会生气呢?原来他活着的时候发过誓,一定要把贰师将军李广利捉来祭神,如今李广利倒是“捉”住了,却没有用来祭神,神就生气了,去世的单于也跟着生气了。

对此深信不疑的单于,就把李广利杀了祭神。

这个用屈膝投降换来屈辱偷生,本以为可以苟安一世的大汉朝皇亲国戚,终于在临死前“英雄”了一把,朝全世界大喊一声:“我死必灭匈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