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板桥的回想》

 wangshuixian 2017-10-14

  1968年的春天,我应征入伍成为人民海军航空兵的一名战士,从东北来到山西的海军802厂。厂区位于吕梁山区的一个小山沟,名叫黄楼沟。厂区的建筑依山就势,隔河分布,中部由一座铁架桥把东西两区连结在一起。此桥长约80余米,宽约三米,桥体由9组铁架组成,横架在四座水泥墩上,桥面两侧由粗大的钢缆将铁架串连起来,以为扶手。铁架上铺着木板,作为桥面。官兵们称其为板桥。第一次踏上板桥,脚下微微颤抖,透过桥板的缝隙可见桥底深深的河床与流水,还真有点儿心慌。人走桥面上,桥板咚咚作响,犹如鼓乐擂鸣。

从入伍到调离802,我在这里学习、训练、工作、生活了六个春秋。这里是我军旅生涯的第一个驿站,给我留下的印像终生难忘。尤其对那一日六过的板桥,更是情有独钟。

在我的心中,板桥是802的风景线。

板桥惯东西,成为全厂的交通枢纽,又处中心部位,成为展示802风采的地方。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情况下,板桥会有不同的画面出现在你的眼前。那些在车间开着机床,手拿喷枪,挥舞着螺丝刀、扳手、电烙铁的人,那些头戴耳机,手持话筒,不时操弄三用电表的人,他们会身着工作服,列队或零散走过板桥。这时,他们俨然是工人。然而在另外的时间和另外的活动中,他们又身着海军军服,以军人的步伐和身姿行走在板桥上。这时,他们俨然又是标准的军人。队伍走上桥,犹如通过检阅台,雄赳赳,气昂昂;三人成队五成行,步调一致目有光;男兵走过来,高大伟岸真帅气,女兵走过来,就象秀发掠过钢枪,英姿飒爽;来队军嫂走过来,行人如同见罗敷,驻足桥头懒移步;儿童走过来,蹦蹦跳跳上学去。

在我的心中,板桥是802的战鼓。

每当军号响起,板桥上的脚步咚咚做响,军营开始沸腾了。你可以从官兵们的脚步声推测到军营的活动,就像那战鼓,从鼓点的疏密、响度大小,持续时长,看出战斗的过程。早操,队伍呼喊着'一、二、三、四',跑步过桥,鼓点密集而急促;三餐之际,队伍整齐衔接过桥,歌声此起彼伏,鼓点持续而悠长。待到桥面少行人,偶尔传来零星的鼓点声,定是官兵们在车间里和办公楼内緊张有序地忙碌时。等到月上东山,息灯号响,忙碌一天的官兵进入梦乡,板桥上也便偃旗息鼓矣,只有那一字横陈的桥面下,黄楼沟的溪水在轻轻流淌。待到夜半三更后,老百姓的雄鸡比军号还响的早,那些通宵加班的晚归者和身先士卒的领导人,以及辛勤的炊事兵,又会最先把足迹轻轻地踏在冷结微霜的板桥上。此时此景,会使你想起'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诗句。板桥无言解军情,此时无声胜有声。

在我的心中,板桥是802的歌声。

军歌应唱大刀环,何辞易水灭楼兰。802的歌声哪最多?桥头桥尾歌最多;802的歌声哪最响?自然是在桥面上。当'二米饭'的清香飘出圆顶饭堂和其它食堂时,下班的官兵列队高歌从桥上走过去;当礼堂会散,电影收场,部队又列队高歌从桥上走过来。各车间,各分队你方唱罢我开腔,声声嘹亮震天响。板桥俨然成了歌的赛场,歌的海洋。就连那平日饭后和休闲假日,徜徉漫步板桥上的战士们,也会在这里自觉不自觉地哼唱起军歌或小曲。板桥又是802军歌展示的独特舞台。

在我的心中,板桥是802的里程碑。

一代又一代的热血青年参军来到802,为国防事业而献身,为海军建设而奋斗,同时也在战斗和工作中快速成长。他们在板桥上走过的脚步会被記录下来,板桥见证了他们的成长,板桥知晓他们的行程。'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802的板桥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老兵,也迎接过一批又一批的新生力量和新鲜血液,使他们在军营里锻练成长,成为军队、国家、社会的有用人才。'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把并州作故乡。'对于那些离开802的人,无论他们日后的行程有多远,无论他们的路途有多艰,只要是他们記住了走过的板桥,并把'坚毅顽强,默默奉献,宽容待人,厚德载物'的板桥精神融化在心中,他们就会以板桥为故乡、视板桥为偶象,执着坚定,一往前行。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晚年的回忆常把我带回802,带回那吕梁山麓的黄楼沟,青春的岁月难以忘怀,耳畔总是回响着,反复回响着板桥上的脚步声。…………

  这是802的铁架木板桥

  这是后改建的水泥桥

  这是军人服务社和澡堂

  这是圆顶饭堂

这是礼堂

  这是厂办工楼

  这是操场

  这是车间厂房

  68年入伍的女兵在办工楼前摄影

  老军人的眷恋

王仁、高国华、张汝南、柳凤池在新厂区内合影留念。

后面的许多照片都是王仁老哥提供的,感谢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