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油炸馓子,又叫麻油馓子,洪洞县独有的一种汉族面食小吃,属于油炸食品。 油炸馓子用上等麦子磨的面粉,加少许食盐和调料,用水调和,揉成面坯。然后再搓成条状,环绕排满盆中,上面洒抹一些菜籽油。待面条在盆中回透,弹拉力恰到好处时,将面条绕在手上,用手来回抻开,粗细均匀一致,折叠造型,放入油锅,用筷子轻轻翻动,掌握火候,炸成大把或小把的,便是金丝套环的黄脆脆的金馓子。 历史文化据《洪洞县志》载:每年农历二月二,洪洞、赵城两县要在广胜寺进行祭水庙会。逢此日,广胜寺人山人海,两县县令及地方绅士都来参加。但见庙会中有敲锣打鼓的,有放三眼冲的,还有卖油糕、豆腐菜、羊杂烩等各种风味小吃的。在这众多的摊点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两县来的烹饪高手,在此架起油锅炸馓子。这既是一场技术表演比赛,又是祭水前的必要准备。待炸出的馓字在大方桌上堆成了“山”,人们便开始祭水。 祭水由“水神庙”的高僧主持,主要内容是向莲花池投馓子。说来奇怪,每投进10个馓子,到了分水亭,必然分成北面7个,南面3个。经过测量,北面的水流量之比为7:3 。为什么三、七分水,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很早以前,洪洞、赵城两县人为争夺霍泉水经常发生争斗,甚至出了人命。后来两县达成协议,在滚沸的炸馓子的油锅里,放10个铜钱,每县推选出一个代表用手捞,依据捞出的铜钱数分水。结果赵城代表捞出7枚,洪洞代表捞出3枚,于是便修筑了这个三、七分水的亭子。 做法食材:小麦面粉500克,食用油适量,食盐7克,鸡蛋1个,清水适量。 做法: 1.小麦面粉放在和面盆里,用筷子在面粉中央挖个小洞,打入一个鸡蛋,加食盐7克、凉水250克,用筷子把小洞边缘的面粉向里搅动,使鸡蛋液和面粉充分融合。 2.用手把所有的面絮揉合在一起,反复揉成表面光滑的面团。 3.盖上一块干净的厨用布,放在一边饧30分钟。 4.饧好的面团放在案板上,用手搓成长条的圆柱形状,再切成10小块。 5.取一个面剂子,在案板上来回滚动。 6.把面团拉长,然后搓成筷子粗细的圆长条。 7.左右手分别握着粗面条的两端,左右手相配合上下抖动,轻轻向外拉抻。 8.将面条对折,端口处与另一端并齐,形成一个环状条。 9.左右手分别握着环状面条的两端,上下抖动,轻轻向外拉抻。 10.再拉细的面条再对折,接口口并齐,形成并列的四根环状面条。 11.左右手分别握着环状面条的两端,上下抖动,轻轻向外拉抻。 12.拉长的细面条从一端开始缠绕在筷子上,形成环状面条。 13.锅里放适量食用油,烧至7成热。 14.将面条移到油锅边,下端先放入油锅炸制。 15.待面条下端定型后,即可将面条整个放入锅中。 16.将筷子抽出,直到将面条表面炸成金黄色即可夹出来,放在吸油纸上吸取面条表面多余油分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