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亚欧大陆4大帝国:其中三个都灭亡了,只有中国越来越强大!

 好了明理 2017-10-16

在2000年前,欧亚大陆这块文明的大陆上几乎同时代存在着四个古老大国,他们分别是中国大汉、罗马帝国、贵霜帝国、安息国。当年这些文明古国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科技,疆域也非常庞大。然而2000年过去了,现在再来看其中三个都衰落了,不断被外族入侵,国土面积越来越小,只有中国越来越强大,疆域也比大汉时增加很多。

罗马帝国

常常有人会对比罗马帝国与大汉朝谁更强大,这很难比较,在某些方面大汉比罗马强,在有些方面罗马又比大汉强,总体来讲不分伯仲吧。罗马帝国在古代中国被称为“大秦”或“犁靬”,两国并没有真正交往过,一是因为路途遥远,而是因为两国之间还存在很多其他文明的阻隔。

罗马与大汉最亲密的一次接触大概是,传说中遗失的罗马军团定居在中国。大概是公元前53年,罗马军队与安息军队打仗,罗马人大败,战斗中一支约6000人的罗马军队突围成功,一直向东逃窜……历史上关于这6000人没有记载了,人们叫它“遗失的罗马军团”。其实这支罗马军团并没有遗失,而是向东逃到中国境内,然后为了生存被匈奴招安。后来大汉军队打败匈奴,并俘虏了上千罗马军。汉朝就把这些罗马军人安置在了一个地方,起名骊靬城(同“犁靬”),就是现在的甘肃永昌县焦家庄的者来寨。即使2000年过去了,者来寨的村民还有高鼻子、蓝眼睛、黄头发的现象,他们就是古罗马与大汉朝亲密接触的证据。

罗马帝国在历史上存在了1000年,可谓是很长久的了。然而实际上,罗马帝国很早就一分为二成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西罗马帝国很早就灭亡了,这1000年主要是靠东罗马帝国延续下来的。当东罗马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灭掉后,曾经辉煌无限的罗马帝国彻底消失在历史中,看不到影子了。后来有一些国家自称为罗马帝国的正统继承者,全是扯淡。比如神圣罗马帝国就自称是罗马帝国正统继承者,但实际上他们既不“神圣”,也不“罗马”,他们跟罗马帝国半毛钱关系都没有。还有莫斯科大公国也宣称是罗马帝国正统继承者,但实际上只是莫斯科大公娶了拜占庭帝国末代皇帝的侄女而已。这些所谓“正统继承者”不过是屌丝逆袭之后往自己脸上贴金而已。总之,罗马帝国是早就灭亡了,这个事实不可改变。

贵霜帝国

罗马与大汉太远了,能有一点点接触就很不容易了。而靠近中国的贵霜帝国跟我们的接触就比较多了。贵霜帝国位于中亚地区,是中国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作为大汉的邻居,贵霜帝国跟中国来往频繁,交流很多,自然发生矛盾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贵霜帝国的迦膩色伽一世曾向班超表示想娶汉朝公主,以示友好,被班超拒绝了。迦膩色伽一世觉得受到了大汉朝的侮辱,一气之下便率兵7万攻打班超。贵霜军在战术上完全不是班超的对手,班超只坚守不出,跟他们耗着,时间一长贵霜军自然就粮草出现问题,这时候班超再以逸待劳,一举打败了贵霜军。

贵霜帝国曾强盛一时(所以才会膨胀到主动攻打大汉朝),后来很快又衰落了。主要是中亚地区民族成分十分复杂,贵霜的内部很多城邦又处于一种相对独立的状态。中央不能集权一直是贵霜帝国的大问题,所以贵霜的统治者不得不老往返于平叛、征服的路上,这种局面大概持续了400年,终于抗不住了,灭亡!

现在,贵霜帝国的土地分布在很多国家,阿富汗、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还有中国的新疆一部分。谁能想到以前在这些国家的土地上还有如此庞大一个国家呢?

安息帝国

中国古丝绸之路的尽头就在安息帝国境内,接下来到欧洲的贸易由安息人来完成,所以说,安息帝国是那时候连接东西方文化的纽带,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就连安息的内部文化结构也充满了中西合璧的味道——波斯文化和希腊文化完美地融合在里面。

作为东西方贸易中转站的安息帝国也有很腹黑的一面,他们并不希望罗马帝国与大汉朝直接接触,一来是会影响安息人的收入,二来是怕大汉与罗马达成同盟,而两面夹击他们。当年,班超派遣秘史甘英出使罗马帝国。甘英路过安息帝国时,安息人告诉甘英去罗马帝国路途非常遥远而且只有走海路一条路,必须要在波斯湾上船走海路才能到达罗马帝国。甘英不知被骗了,于是只得返回,中西方第一次直接交流就这样被扼杀了。

由于长期的内部斗争已经与罗马人的战争,安息帝国消耗十分严重,终于在公元224年支撑不住了,轰然倒塌……

你看,欧亚大陆的四大帝国中,罗马帝国泡影都看不到了,贵霜帝国也早已分解成N多个国家,安息帝国还勉强有个继承者伊朗,但在世界上影响力很有限。唯有从大汉一直延续下来的中国越来越强大,如今这个古老的文明大国还在继续复兴中,前途一片光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