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易经》是一本算命的书,有人也说,“八卦五行是迷信”。 “不知者,不可怪!” 这样评论《易经》的人,一定没有真正去认识《易经》、读懂《易经》,去感悟中华这部古典智慧结晶。 (一) 《易经》成为中国哲学思想的总源头,它既陌生又熟悉,既高深莫测又简单易读,对中华文化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易经》中所阐明的变化,生成,发展,进化,灭亡,调和,统整,循环不息,消长盈亏,相互调节,推移演变于无穷;于生成发展之中,有损失与调节存在,并保持和谐与统一。 这一原理法则,与宇宙、人生,关系密切而不可分。 也有人从易理上总结出了,《易经》中包含的十大“厉害”天机:1、大喜易失言;2、大怒易失礼;3、大惊易失态;4、大哀易失言;5大乐易失察;6、大慎易失节;7、大思易失爱;8、大醉易失德;9、大话易失信;10、大欲易失命。 今天,“源易缘”从这些易理方面出发,浅论下《易经》的科学性,欢迎大家交流补充。 (二) 《易经》博大精深,所表达的森罗万象,远近内外,无不包含在内。 《易经-系辞》上说:“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 《系辞》告诉人们:八卦是圣人观察大地及四面八方器物的变化而“演绎”成卦的。 《系辞》同时还讲到了两点:一、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二、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 这就又告诉人们,《易经》设立八卦之象,是法则于“天地”,“日月”、“四时”,而且是正观、正明之道。 (三) “科学”的概念,早在《四库全书》用过。 明太祖朱元璋曾在发布的《科学诏》中谈到了:“分科的学问”。 现代人谈易学,就是在谈《易经》的智慧和学问。 因此说,《易经》也是一门“分科”的学问。 早在17世纪,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就将《易经》八卦与计算二进制,联系了起来; 后来又有俄罗斯的学者EREM著《中国古代科学史》,将八卦标注了正立方体的八个角上面。 “上下四方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时空就是宇宙。” 《易经》八卦具有宇宙时空属性,也必定如日月般久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