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泥盆纪

 babyzsp 2017-10-18
继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之后,古生代进入了第四个纪元泥盆纪,它也是古生代的第二阶段——“晚古生代”的开端。与之前地球生命几乎局限于海洋不同,植物、昆虫和两栖动物在晚古生代逐渐占据了陆地和淡水,大气中的氧含量也开始接近今天的水平。

海陆丰饶的新世界

距今3.6亿年前的晚泥盆世,在后来成为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片海湾,河水汇入大海,形成了生机勃勃的河口三角洲。河流带来的丰富养料,滋润着海陆交汇处的生物们。

靠近海岸的河口处,一条胸脊鲨从大海游进河中,逆流而上搜寻着小鱼。瞧见它的身影,小鱼们纷纷躲进岩缝里,而一条1米多长的“娃娃鱼”却大摇大摆地从河底泥沙中露出身子——原来是一条海纳螈。

恐鱼
泥盆纪最大的掠食鱼类之一,属于盾皮鱼类。它们体长可达9米,身体前1/3的部分都覆盖有骨质的“甲片”,就连咬东西都是用口中的骨板(还没演化出真正的牙齿)。它们的出现,表明当时海洋里食物资源丰富。
胸脊鲨
体长不到2米的的原始鲨鱼,样子和今天的鲨鱼类似,但雄性的背鳍不是三角形,而是顶部隆起,如同潜艇的指挥塔。鲨鱼家族在泥盆纪开始活跃,不过当时还要屈居盾皮鱼类之下。
海纳螈
从肉鳍鱼类演化而来的早期四足两栖动物,体长1.5米。它们在岸上活动的能力可能比较有限,但可以帮它们在水源干涸时迁徙别处,或作为躲避捕食者的最后一招。
原始鳞木
属于石松类植物,是地球上最早的“树”之一,部分种类的主干高达数米,表皮呈鳞片状。枝条顶端的“麦穗”是它的叶子。

海纳螈是较早登陆的两栖动物之一,体型不比胸脊鲨小。它扁圆的脑袋和大嘴巴适合在水底捕食游鱼,四条小粗腿和一对肺又能让它爬到岸上。海纳螈正准备浮上水面换气,突然察觉到一个极具压迫感的黑影正在靠近,连忙扭动身体朝岸边游去……在它身后,一条小汽车般大小的恐鱼张开血盆大口紧追不舍。恐鱼属于泥盆纪常见的盾皮鱼类,是当时这片水域的顶级掠食者。它的头部和胸部包裹有一层坚硬的骨甲,口中锋利的骨板霸气外露。

泥盆纪肉鳍鱼类化石

终于,海纳螈抢先游进了浅滩,施展不开的恐鱼奋力扑腾,却没法再向前一步,只好挣扎着回到了深水区。逃过一劫的海纳螈爬上了岸,在水边趴下来恢复体力。在它身边,生长着低矮的灌木丛和好几米高的乔木,它们是木贼、石松和真蕨类植物。在这个时期,地球陆地已经和海洋一样,成了众多生命的家园。

大事件:全面登陆

泥盆纪的时间范围是距今约4.19亿至3.58亿年前,它和之后的石炭纪、二叠纪共同组成了“晚古生代”时期,总时间跨度达到1.75亿年。晚古生代的重要标志,就是陆生动植物的大发展。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