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炯: 银行未来将成为具有银行功能的科技公司

 gulijunmu9xxvg 2017-10-18



10月14日举行的河南省首届产业金融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清华五道口金融EMBA 2016秋季班学生、中原银行行长王炯发表了《金融业发展趋势与创新》的主旨演讲,分析了变革中的金融市场形势,并以中原银行的金融实践出发,对未来的金融业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王炯认为银行未来的改革重点,应该落实在轻资产、低成本运营、资源应该更加集约化应用,并且要积极拥抱年轻一代,加强金融科技产品推广和普惠金融的发展,银行未来将成为具有银行功能的科技公司。



对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王炯从短、中、长期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对于最为迫切的短期环境,他围绕释经济进入新常态、金融市场化的影响和金融监管双重性的压力进行了阐释。


他认为:


第一,经济进入新常态。


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持续低迷,主要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动力弱化,内部约束增强,由高速增长调整为中高速增长,经济金融转向深层次变革。


一是发展模式的变革,经济结构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发展方式由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化发展转型,发展动力从要素增长转向创新驱动,传统的采用标准化、大批量、低成本盈利的模式面临淘汰,而提供差异化、个性化、创新性产品和服务的模式将成为主流。这就要求金融业下沉服务,转变传统“垒大户”的思路,做好多样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更多地支持小企业、小项目、创业企业而非传统制造业。


二是增长动力的变革。消费已经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存量的优化取代增量扩张,经济发展质量在提升。这就要求金融业从同质竞争走向差异化竞争、从“坐商”转为“行商”、从单一服务功能转向综合服务功能。


第二,金融市场化的影响。


一是参与主体多样化。在市场化的过程中,市场准入不断地放开,金融业的门槛不断降低,基金、保险、信托、互联网金融公司等经营实体不断涌入,丰富了传统的资金供需主体,尤其是互联网金融企业,对于传统金融机构冲击较大。


二是可交易资产进一步丰富。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在传统的股权、债权基础上,大量新的金融衍生产品浮出水面,国家在产权制度上推进改革,也使农村“三权”流转成为现实,资产流动性增强,持续丰富了金融资产市场。


三是价格体系进一步市场化。利率、汇率的市场化对金融业产生巨大影响,银行的净息差最近几年在不断地缩小,利率波动加剧,甚至出现倒挂风险,可以说,商业银行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寻找新的、稳定的利润增长点已成当务之急。


第三,金融监管双重性的压力。


一是对传统金融企业的严监管。近年来,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企业受到了日益严格的监管。尤其是2016年以来,监管部门把防控金融风险和抑制资产泡沫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掀起了新一轮监管风暴。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对进一步推动经济脱虚向实,推进金融普惠,金融回归本源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是非持牌金融参与主体面临的监管环境相对宽松。近年来,大量社会机构通过私募、控股金融实体等手段参与金融市场,出于对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改善金融服务方面的考虑,一些互联网金融公司获得了政府的支持。同时因为个别领域监管边界相对模糊,客观上也给此类企业创造了相对较为宽松的发展环境,在监管的灰色地带迅速发展起来,对传统金融行业形成了很大冲击。


从中长期环境来看,产业结构和技术革命将带来经济和金融的深刻变化


人口结构的老龄化、新生代加入消费群体,将会改变现有的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这都需要金融业做出相应调整。


对于中期环境,王炯判断认为:


第一,行业格局发生显著变化。随着大量传统企业陷入困境,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要素配置,提升经济增长能力的供给侧改革应运而生。新一轮产业分工进程加剧,创新型产业如雨后春笋,从资金、市场、人才等各个方面形成对传统产业结构的颠覆态势。金融业也是变革的前沿阵地,竞争日益白热化,国内仅银行业法人机构超过4000家,各类金融机构超过2万家,同质化竞争严重。新兴金融科技企业跨界进入支付结算领域并从事实质性的存贷款业务,撬动客户关系,目前互联网金融的市场渗透率已接近40%,存款搬家至互联网金融公司金额超过2万亿元,网络贷款交易规模超过1万亿元。为应对竞争,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各家商业银行纷纷转向综合化经营,凭借多元化产品和服务重塑市场竞争力。


第二,新技术带来重大机遇与挑战。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发展,推动金融科技公司迅速崛起。银行业需要尽快吸收、应用并提升科技转化能力和经营效率。如借助大数据分析,更加精准判断客户需求,提高销售服务效率,深挖客户价值;利用云计算提供更加低成本、高效率的财务和运营支持等。同时,新技术应用也带来数据风险和系统安全等问题,商业银行亟须提高对数据的整合、挖掘和管理能力,不断夯实IT基础,严防泄密风险,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长期环境则主要是人口结构的老龄化、新生代加入消费群体,将会改变现有的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


一是人口老龄化加速,带来对消费品和服务的新需求。首先是养老金融,即围绕居民养老资产储备开展的金融服务;其次老年服务金融,即针对老年人消费、投资开展的特殊金融服务;最后是养老产业金融,即支持养老、健康、医疗老年相关产业的投融资金融支持服务。这些方面,都是潜力巨大的市场和金融发展方向。


二是年轻一代的消费习惯和方式将成为社会的主流。中国现有11亿移动互联网用户,年轻的90后甚至00后更是在互联网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具有个性强、自我认知度高、购买行为网络化、注重体验、追求时尚、消费行为和习惯更为多元化和分散化等特点,也给企业传统的生产销售方式带来了新挑战。互联网时代的用户高度分散,客户行为分化和忠诚度下降倒逼各家银行拿出差异化的客户定位和营销服务方案。只有找到客户“痛点”,用创新的产品和服务解决“痛点”,才能留住客户,实现可持续发展。王炯认为,银行未来将发展为具有银行功能的科技公司。


就银行金融创新问题,王炯提出三条原则


一是打破传统金融服务的模式,构建“客户+场景”的服务。


二是树立互联网思维,依靠金融科技实现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简单的问题标准化,标准化的问题极致化。


三是坚持合规稳健的原则。


王炯认为银行要从模式、技术和产品三大方面着手,寻求创新突破。


在转变发展模式方面:


一是轻资本发展。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资本是银行最宝贵的资源,由于严格的监管约束,银行必须转变高资本消耗的业务扩张模式,积极拓展“轻资本”业务。经营目标不能仅关注账面盈利,更重要的是关注风险资本调整后的净利润。商业银行需要建立以RAROC为目标的绩效评价体系,积极发展投行、理财等中间业务,通过资产转让及证券化等途径,加大风险出表,积极构建银行、基金、信托等多方合作模式,共担风险。


二是低成本运营。随着交易电子化程度的提高,部分商业银行离柜率达到90%以上,传统物理网点在交易金额和业务量占比大幅下降,而这些物理网点占用大量非生息资产,且运营成本高企,因此,传统网点的收缩和转型迫在眉睫,未来网点要向智能化、体验化、社区化转型,走轻资产道路。同时,在技术支撑增强的背景下,客户服务流程进一步简化,客户营销模式由原来的漫天撒网的业务费用投入,转向依靠精准营销和线上渠道的获客,降低获客成本。此外,商业也要积极抢抓低成本资金来源,重点是做好居民的结算型服务,提升客户的忠诚度,增强客户黏性,来获取更多客户沉淀的低成本资金。


三是资金应用集约化。当前,由于缺乏优质金融资产,银行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实体经济的有效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形成大量金融风险,主要原因是有效客户发现能力不足。商业银行应积极跟进政策导向,提升服务能力,通过产品服务的创新,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有效对接实体经济领域的资金需求方,避免资金在体系外空转。此外,要建立完善的市场价格传导机制,完善商业银行内外部定价模型,增强价格机制的引导作用。


现代金融就是科技,商业银行应积极向互联网化、数据化转型


在发展金融科技方面:王炯提出,当前,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日新月异,大数据分析已得到广泛应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深度学习等数据技术也已经投入使用,智能投顾、移动支付、在线客服等依托金融科技的产品服务不断扩展,可以说,现代金融就是科技。商业银行应积极向互联网化、数据化转型,力争实现弯道超车。


一是加快业务线上化。线上化已经成为业务的基本要求、基本配置。线上化不是简单的线下业务的简单照搬照抄,而是要以客户为中心,推进产品服务的持续迭代更新。业务及管理的线上化,可有效提升管理能力,提高业务效率,降低业务成本,改善客户体验,做到足不出户随时随地办理银行业务。商业银行要抓住历史机遇,从制度机制、产品、人才等多方面创造条件,推进线上化进程,构建线上的资金、渠道、风控、平台、技术、数据和智力平台,打造场景、营销、产品、服务、风控和定价功能为一体的线上业务体系,优化客户旅程,改善客户体验,增强金融的易得性。


二是提升大数据的应用能力。金融科技的核心是数据,各项科技的应用主要围绕数据加工分析处理能力展开,数据成为未来银行的重要资产,数据加工处理能力成为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要推进大数据处理能力由结构性数据延伸到非结构性数据,由简单的数据挖掘扩展到深度学习、神经网络计算等,提高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在大数据获取上,银行单靠自身力量获取客户信息较为困难,必须树立共享思维,广泛建立信息渠道,与外部数据公司、互联网企业、政府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积极打通数据获取渠道。


三是丰富金融科技服务场景。要推进建立“场景+渠道+平台”的线上生态体系,找到金融需求的痛点,形成解决方案,实现尽快迅速推广。以中原银行为例,我们通过线上的直销银行,推出了线上信贷产品永续贷,找到了市场痛点,迅速获得了市场认可,短时间内实现信贷业务的快速发展。要抓住客户需求痛点,有针对性地研发线上化产品。


对于推进产品创新方面,王炯认为应通过日常经营管理、资源配置和考核机制的引导,改变传统银行“以我为主”的思维方式,真正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和运作机制,围绕投资银行、交易银行、消费金融、普惠金融四个方面,大力推进金融产品和业务模式创新,探索转型发展新路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