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古代,为什么大军行军很少超过每天40公里?

 思明居士 2017-10-18

这个话题是有前题的,那就是7天以上的野外行军,而且,规模上万的大军,配备有步兵、骑兵、随军文官以及辎重车队...的混合军队。无论是元征南宋,还是后金打打明,都是这样的混合部队(当然这是不包括在草原环境下的游牧民族军队)。

在古代,为什么大军行军很少超过每天40公里?

步兵+骑兵实际上也就几百人,可是上图看起来是不是人很多的感觉?

古代道路的条件大多只能够满足二三人并排走。所以,无论军队多少人,大多都为2列或4列。

在古代,为什么大军行军很少超过每天40公里?

这个道路的条件就算是不错的了。如果是2列行进的军队,按每人一米的道路长度算得话,10万人军队就会占50000米!

但是因为军队牲口会吃沿途的东西,路上铺的东西也会被踩坏,,军队也不可能像上面所说那么大密度行军,所以,10万的军队也会分批次、分道路前行。日常最常说的就是“兵分五路”了。

在古代,为什么大军行军很少超过每天40公里?

非战斗人员以及后勤在队伍后面,在最前面的是步兵,中间的是指挥中枢极其卫队。骑兵以及轻装部队机动性强,前后照应,一般会在侧翼小路行进。

在天气很好、道路很棒、沿途河流没有干的前提下,你是一位麾下有五百人(晚清一营士兵编制)的指挥官,你们最先出发。三更造饭”(半夜12点),五更出发(早上5点)。路上还能抢劫一下没逃走的村子补充下士气。

在古代,为什么大军行军很少超过每天40公里?

作为前锋,到了午后时分就得停下了,接下来你就得选择空地为后面军队安营扎寨。

不是搭个帐篷就完事的,电视里我们也常看到,望楼、鹿角、拒马、壕沟都得有,毕竟你得防着晚上被偷袭。

在古代,为什么大军行军很少超过每天40公里?

你还得准备饮水、燃料、挖好粪坑...当然,这些你不是全部都得搞定,搭好框架就可以。这一天下来,除去休息,一天前进距离不到40公里!

这只是第一天,以后可能会有受伤的、生病的人或牲口,车子也会坏。你的大军行进速度只会越来越慢。

在古代,为什么大军行军很少超过每天40公里?

前进速度完全取决于最慢的队伍,一天不会超过40公里。

可以快速前进的就是纯骑兵部队。三国的夏侯渊三天207公里,六天416公里。差不多一天前进了70公里。

如果全军都骑马,一人一马肯定是满足不了的,马能被累坏了。而且又没有那么多马匹,大多还是马慢慢跟行,人步行。也就早期蒙古军队马多,能够一人三马甚至更多。

在古代,为什么大军行军很少超过每天40公里?

这么说有什么证据吗?

李自成在崇祯去世后出师山海关,共六万马步兵从北京出发,通过地图,距离有330公里,行军9天,算下来一天36.6公里!

在古代,为什么大军行军很少超过每天40公里?

在古代,为什么大军行军很少超过每天40公里?

对手多尔衮从沈阳到山海关,耗时12天,大约417公里。算下来一天差不多34.8公里!

他们的速度如此接近,是为何?行军方式等方面差不多,虽然战斗有差别,可是一旦撒开蹄子前进,自然差距小,也都没超过40公里/天。


关注一下,不会迷路

(青梅煮酒,闲话古今——阿密特考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