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Zhengsqhz 2017-10-18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每次读到朱熹的这两句诗,我便思考我们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在哪里?虽然语文教学改革轰轰烈烈地进行了十几年,但学生怕作文、作文难的现状依然没有改变,但是作文的重要性,又容不得教师有丝毫的怠慢。“作文难,作文教学更难。”这是吕叔湘先生在“如何改进作文教学”讨论会上所发的感慨。面对作文的困难,不少同仁不懈努力,寻求变革,但有些改革多囿于作文本身,就作文谈作文,没有从内容入手解决“米”的问题。学生阅读所获甚少,生活积累贫乏,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在初中生作文写作训练中,我逐渐认识到:要提高学生作文的素质,就必须探索一条符合学生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这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只要做到以下几“活”,就能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一、找“米”开“源”,丰富积累--------积累之“活”

(一)材料的积累

有米下锅,才能煲出一锅诱人的粥。有浑厚的文化积淀,有丰富的生活素材,学生创作的源头才会活水长流。学生只有厚积薄发,“下笔”才能“有神”。只有积累多了,写作时,那些妙词佳句才能源源不断地从笔尖流淌而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积累:

1、在课堂学习中积累。学生的课本多是名篇佳作,让学生通过文本学习,积累素材这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2、留心生活,关注时代,从报刊杂志上汲取营养,积累新的词汇。这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表达能力大有帮助。刘国正先生曾说过:“打个比方说,课内和课外,是语文教学的双翼,只张开一翼,自然飞行无力,只有双翼并举,才能自由飞翔。”作文教学必须树立“大作文观”,强化课外积累,坚持课内课外双管齐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3、开辟 “每日名言”栏目,内容包括:谚语、格言、警句、诗词佳句。每天由一位学生负责在黑板的一边写出两三条,我第二天上课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全体学生背着说出黑板上的名言,有时还让几个学生说说每条名言的含义。这样做对学生可谓是一举多得:积累了素材,又会运用,从中还能修身养性。

4、让学生讲富有哲理的、具有醒人警世的教育小故事。一周安排一、两次,每次5分钟。形式:利用早晚自习或课前前几分钟进行。资料来源:杂志、网络等等。这一环节的进行也是一箭双雕:既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又能全方位的塑造学生的优秀品质。

5、向学生推荐读经典课外书。书读得多了,素材自然就多了。每个寒、暑假,我必布置的作业就是:读一、两部好书,写读书笔记。生活素材的拥有,主要是解决学生写作“米”的问题,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

(二)情感的丰富

积极的作文情感是作文成功的关键,古人云“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这就是说情感积累是写作的巨大推动力,当情感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学生才会有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欲望。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的形成阶段。语文教材中众多鲜明的典型人物形象闪烁着心灵美、性格美和言行美的夺目光彩,在他们身上体现着震撼人心的人格魅力,体现着对生活、对人生的正确认识和积极态度,为同学们提供了营养丰富的精神大餐。如《散步》里的三代人相亲相爱,人到中年,自觉地赡老养幼的责任情怀;《背影》中父亲虽境况窘迫,仍故作轻松的拳拳爱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周敦颐,“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的陆游,“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李白,无一不令人铭刻在心。他们的亲情、友情、爱情、乡情,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幸福观、价值观,往往会熏陶感染学生,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学生情感的积累,关注自我,让学生勇于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独特风采,引导学生有直面自己的勇气,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剖析自己。使学生在写作中丰富自己的思想境界!

二、有“米”下锅,还原积累--------写作之“活”

学生有了量的积累,有了丰富的情感,教师就应当让学生打开“米仓”!

1.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作文练习

树立人的主体性,是提高人的素质的根本。在作文教学中,始终启发、调动和维护学生的主体性,把作文变成他们的自觉行动。我常常以放胆文的训练为主,以自由命题和日记、周记、随笔等形式练笔,从题材到体裁,从命题到立意,从观察到记叙,直至作文的全过程,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写作中,学生思想不受限制,行文没有条条框框,敞开心扉,直抒胸臆,喜怒哀乐,和盘托出。这不仅激发了学生作文的主动性,且激发了学生的真诚性,还培养了学生的个体独特性。学生的写作题材由原来的单调贫乏逐渐走向丰富多彩,作文内容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呼唤母爱的,如杨梅的《我需要母爱》;有歌颂人间真情的,如黄纯燕的《大雨无情人有情》,文永焰的《愿真情永驻人间》;有评论师长的,如苏菲的《中剑》;有探讨道德观念的,如李平的《难忘的一天》……浏览着学生的作文,我们常常为这些小大人的真知灼见叫好,被他们的真情所感动!

2.作文时间的计划与灵活

作文活动的时间、内容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决定,使作文活动既有计划性,又有灵活性。例如,每周有一节固定的作文课,每两周一次作文单项目标训练,这就是作文活动的计划性;但生活中随时都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事,只要能够提供作文训练的机会,绝不会让它溜走,我会不惜打破既定的教学安排及时指导学生作文。例如,有一次,在课堂上,突然听到学生大喊:“灯管要炸!”只见头上的灯管正冒出浓烟,一股浓烈的焦臭味扑鼻而来。这时,一个男同学箭步冲到电闸旁拉下了电闸。我觉得这是一个训练学生写作和指导学生做人的好机会。于是,停下刚才的阅读教学,转为作文训练课:首先让关键时刻迅速果断拉下电闸的潘洪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并赞扬了他在危急关头敏捷的反映和勇敢果断的举动。接着让学生口头描述刚才那令人恐惧的瞬间里嗅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当潘洪同学拉下电闸解除危险后你想到了什么?然后让学生动笔写一个片段。在这样特定的生活情景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了培养,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还可让学生积累一些生活经验,在做人方面有所启迪。

3.倡导师生互动,教师现场下水

“互动原则要求对于同我们发生交往的人,我们应首先接纳、肯定、喜爱他们,保持在人际关系的主动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融洽、愉快的气氛,产生互动效应。”因此,教师应当与学生同甘共苦,下水作文并与学生交流写作成果。具体可采用师生同题作文,或师生交换命题等形式,这样,教师把自身的思想、志趣、情操融注在作文中,就会进入“润物细无声”的佳境。同时,教师与学生同甘共苦,勇于实践的精神将极大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学生相应品质及写作能力必然得到提高,真可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三、选 “米”下锅,提升积累--------交流展示之“活”

学生有了积累,有了一定的写作经验,教师应当让学生善于表达,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

1.写日记、展日记

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事、抒我情。写日记的过程,是一个积累写作材料的过程,也是一个练心志毅力的过程,正如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所说,写日记是一种“道德长跑”,只有坚持长跑,才能练就“耐力”。学生有时会觉得写日记很枯燥,甚至觉得苦,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苦是一服灵丹妙药,我们要成长起来,就得天天吃它,一旦学生把苦当成了自己的内在需要,用苦来磨练意志的时候,实际上吃苦也成了一种享受,能自觉自愿吃苦的人,必然有一个美好的人生!同时,每周用固定时间让学生交流日记,并要求学生在日记中运用积累的名言佳句,每月精选一定数量的优秀日记汇编成册展示

2.常演讲、练口才

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作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触动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演讲活动正是能触及学生情绪,触动学生精神需要的好形式。因此,教师可将演讲内容界定到社会、个人学习、生活、家庭诸多方面,必然引导学生最终关注社会、家庭与人生,形成积极的情绪体验并在自己作文中反映出来。近几年来,我每月定期开展演讲常规活动,学生情绪高昂,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也得到有效提升,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3.限时写作展风采

限时作文就是教师规定时间,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篇作文。以往,学生大都是将学校两节课可以完成的作文带回家去做,由于时间过于宽松,学生往往写了撕,撕了写,前后要花好几个小时才能完成,加之断断续续写作思维不连贯,效果也不好,还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由于学生有了一定的积累,平时强化了快速构思训练,让学生当堂限时作文,学生没有选择时间的机会,短时间构思、行文一气呵成,当作文本交上讲台的时候,将会一身轻松面对下一节课,这无论是对于学生的作文兴趣,还是保证教学质量、减轻学生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都有很多好处!教师对学生习作

四、及时评改-----突出讲评之“活”

莫怀戚老师说“给文章打分,是一件荒唐又尴尬的事。”但评价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因此,教师要设置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合适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汇报写作成果,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自主合作探究中收益,使学生感受自我成就和团结协作的好处,融洽伙伴关系。在作文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评价办法:

1、师生评价。教师要用放大镜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加以肯定、表扬,对优点要讲足,对缺点与不足要讲准,评价语气要诚恳,对出现的毛病要及时给予纠正,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进行作文评价。

2、生生互评。修改错字、病句,勾画出佳句、优美的段落,并用文字对文章做出评价。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纠错能力,又能让其领会、借鉴别人的长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可以促进他们更认真的倾听别人的发言,并判断正误优劣,欣赏别人的优点,对别人提出建议和批评,并说明自己的观点及理由,畅所欲评,教师伺机指导,激起朵朵浪花。

3、学生自评。可分两步进行:先让学生独立对自己习作进行评价(包括选材、立意、构思、谋篇布局、错字病句或好词佳句、书写等);在同学们老师们评价后进行再评价,通过交流,教师鼓励,必将极大激发学生写作热情,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和他人帮助,定能提升写作水平,同时,会浏览完,再上一节欣赏课:让学生唱主角儿,说说这次作文自己最欣赏的文章,欣赏何处?欣赏的原因是什么?让他们尽情的品头论足。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让其明白了别人文章优之所在、自己应向何方努力!更重要的是: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得到别人的欣赏,创作的激情又一次被激发!我则往往会挑差一点的学生的一、两个好句子欣赏欣赏,让他们也一样快乐、一样喜欢写作!这样,学生的写作就能大面积的获得提升。

作文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的难题,也应是每个语文教师不断探究的一个领域。我们只有顺应教育改革的需要,不断地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的水平,不断地改进作文教学,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在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的基础上说真话,抒写真情;也才能让自主写作成为学生的习惯,充实学生的生活,适应社会的需要。给他们阳光,他们就灿烂。踏踏实实地做好以上几个“活”的工作,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就不成问题;无论面对何种类型的作文要求,学生一定能沉着应对!学生写作水平一定能普遍提升,一定能真正实现学生作文的“百花齐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