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象视界】应景围观!万里挑一的国粹“红太阳”

 alayavijnana 2017-10-18

今天,我们继续在大胡建为朋友们探访库房,今天我们将视线从厦门转移到福州,一起去探访福建东南拍卖。今天,自然是全体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日子,所以,今天我们介绍的藏品,也有一点点应景。


东南拍卖是大象个人十分喜爱的一家拍卖行,原因有两个,其一,地处福州的东南拍卖,绝对称得上是中国寿山石拍卖的一面旗帜,熟悉大象的朋友都知道,田黄是大象的最爱之一,每次去东南库房,各种顶级田黄上手摸个够,其二,东南拍卖可能是整个行业中做得最规范的拍卖行之一,底价绝对不来虚的,竞投绝对真实,而且毫不夸张的说,东南拍卖整体的“保真率”在所有内陆拍卖行中,绝对可以挤进前三位。有一点嫉恶如仇的大象,便很喜欢这样的拍卖行!



而今天,大象去福建东南拍卖,主要目的并不是摸田黄,而是上手一块极为特殊的石头,在这一周全国人民为“红太阳”普天同庆的时候,我们则有幸很应景的看到了一块绝对万里挑一的“红太阳”。

这块超级颜值的芙蓉石,一经曝光,便在“石头玩家圈”引起了刷屏和骚动,作为我国四大国石之首的寿山石,竟然有着如此超级的颜值!大象在东南拍卖的库房为朋友们拍了几张现场照片,说实话,手机或者相机很难还原“红太阳”肉眼所见到的迷人色彩,不过还是请朋友们将就着看看呗。

 

陈达 芙蓉晶石 红太阳把玩件    

3.6×7.9×3.6cm   

估价:RMB600,000~1,000,000    

款识:陈达与竹石居。

出版:《唯美 寿山石雕》P22-23,福建美术出版社,2012

 

芙蓉石中何以会产生如此高颜值的“红太阳”呢?


我们知道,作为中国国石寿山石中的两大最有名的品种,芙蓉石和田黄都有着悠久的开采历史,芙蓉石在清代就被自古以来就被文人雅士乃至皇家贵族所青睐。就在今年的福建东南春拍上,由清初雕钮名家周尚均所制的将军洞芙蓉石 马鸣菩萨坐像拍出598万元高价(约10cm高)。


2017年福建东南春拍

清  周尚均  将军洞芙蓉石 马鸣菩萨坐像

成交价:598万人民币


自古以来,田黄被誉为“石帝”,芙蓉石则是有着“石后”的美誉,既然是“石后”,自然是寿山石中的“颜值担当”了。不过清代所开采的芙蓉石,绝大多数以白色为主,并没有如此缤纷的色彩。所以,我们能够看到红太阳般迷人的芙蓉石,大约还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情,而这样的石头,绝对是“万里挑一”的。


以大象个人的理解,田黄和芙蓉都有“新老”之分,清代开采的我们姑且称之为“老田黄”、“老芙蓉”。八十年代后,田黄和芙蓉在寿山还有出产,而众所周知,在如今的整个寿山产区,要再挖出一块优质的田黄已然成为了不可完成的任务,而像“红太阳”这样品质的芙蓉石,也开采自十几年前,如今,在寿山石产区同样也已经难觅踪影了。


我们一般将近三十年来出产的芙蓉石称之为新坑芙蓉,而我们所见到的超级颜值的“红太阳”则只出产于十分短暂的一段时间。“红太阳”这便是这十年来为市场所追捧的“结晶芙蓉”。


1993年之前,曾经出产过一批芙蓉石,我们一般将其称之为“新坑芙蓉”中的“老性”芙蓉,基本没有像我们所看到的像红太阳这样的透明而又绚丽的质感。这段时间所开采出的芙蓉石,而偶尔有十分稀有的半透明的“结晶”质感出现,但是色彩相对比较的单一,不会出现类似于红太阳这样的丰富色彩。


而到了2000年左右,寿山地区才开采出了一批极品芙蓉石,这便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红太阳”品种——结晶性芙蓉,带有透明度,同时色彩极为艳丽迷人,色彩丰富,称得上是芙蓉石中的颜值之最了。这批超级颜值芙蓉石大约在2000年前后开采了两年,就断绝了,所以在寿山石界被美誉为千禧芙蓉,自然有着不可复制之意了。这批结晶性芙蓉的一个特点是,几乎都会黏岩石而生,出产后祛除砂岩,就很难形成完整的大块材料了。因此,尽管结晶芙蓉色彩绚烂,但几乎很少看到能够做成完整的方章料的,所以,大多数的结晶芙蓉,都像我们所看到的“红太阳”这样做成了随形的把玩件。


而在这几年市场所能见到的结晶芙石中,像这块“红太阳”这般绚烂迷人的,几乎难以见到,所以我们在今天的标题中才会说成是——万里挑一。


如此万里挑一的石材,自然邀请了一位业界知名的大师精雕细琢一番,“红太阳”的作者便是也业界享有盛誉的陈达先生。看过日出的朋友都知道,红太阳从地平线升起,往往都有着一跃而出的视觉冲击力,而极为难得的是,陈达先生巧妙运到之下,居然雕出了日出东方刺破云浪而出的动感,一块顶级颜色的芙蓉结晶在高人的手中竟产生了跌宕起伏的快意,而与此同时,深谙三代古文字的陈达先生还在底部刻下了他最擅长的“砂地阳文”题字,为这块令人心跳加快的把玩件留下了浓浓的翰墨书香。称得上是完美之作了!




客观的说,这两三年寿山石市场的环境经历了不小的变迁,一方面,宏观经济环境相对欠佳,另一方面,廉价的老挝石入侵,也对市场产生了不小的冲击。但就大象观察,寿山石中最有代表性也最令人津津乐道的主要品种——田黄、芙蓉和荔枝,仍然是市场的主流,一方面,这部分石材的质地是外来的老挝石所难以相似的,另一方面,数百年传承至今,它们所承载的文化含金量也是外来石种所难以取代的。欣赏完了“红太阳”,大象继续在东南拍卖库房,为朋友们现场呈现一些这次秋拍即将呈现的精彩藏品。


陈达、郭祥忍 芙蓉晶石 雅玩    

1.8×9.1×4.7cm   

估价:RMB 100,000~150,000       

款识:祥忍、物喜楼主陈达刻。

 

又是一件芙蓉晶石的作品,相比较上一件的红太阳,这件的颜色更加的冶艳如火,浓稠热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件雅玩摆件是由两位寿山石大师陈达和郭祥忍合作完成,而背后则同样留下了陈达先生标志性的砂地阳文的金石文字。


将军洞芙蓉石 素方章 

8.6×4.1×4.1cm   

估价:RMB 100,000~200,000

 

说到芙蓉石,最著名的一个产地便是传说中的“将军洞”了,将军洞的开采大概可以追溯到清中早期了,传说由于该洞所产芙蓉极佳,被当时某位将军霸占了去,因而得名。到了乾隆年间,矿洞塌陷,将军洞芙蓉一度绝矿,一直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才在塌陷的将军洞原址上重新开采,但产量仍然十分有限。我们在东南看到的这块将军洞素方章,便属于近三十年新开采的石头。尽管是“新石头”,但由于历经数百年,早已褪去了火气,因此,将军洞的“新芙蓉”也有着喜人的“老气”,手感极佳。


熟悉寿山石的朋友也应该都知道,将军洞的矿脉单薄,所以,要开采出这么大一块成方章的将军洞芙蓉,极其、极其、极其的难得(必须说三遍),大象将其握在手中,不肯放下了,嘿嘿。

 



看过了“石中皇后”——芙蓉,接着,我们当然一起来看看石帝——田黄了,这两年,大象每年都实地爬了一次寿山探访田黄产地,全球各大拍场所上拍的顶级田黄也全部都一一上手了,因此,对于田黄,个人还算是有一点粗浅的心得的,而福建东南拍卖,每次都有好田黄让大象过一下上手的瘾。


郭懋介 田黄石 春江水暖薄意摆件    

H:9.3cm,543g   

估价:RMB 5,600,000~8,000,000

款识:石卿。

出版:《寿山石杂志》P6 ,2012年        

附:作者原作证明书、福州石雕厂珍品证明书、拓片

 

一块超过一斤重的巨大田黄,产自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最后的田黄出产高峰期,在如今的寿山上下,掘地三尺,估计都很难找到这样的石头了,如此巨大的一块田黄,竟然一眼看不到什么瑕疵,真够牛的。这样超过1斤重的超级田黄,自然一定要请名家雕刻,否则绝对的暴殄天物。而这件摆件的作者,便是当代著名的薄意雕刻大师,东门派的传人——石卿郭懋介(1924-2013)。在所有的寿山石中,只有田黄我们习惯以每克单价来论,最贵的老田黄,每克单价早已突破了20万元人民币,新田黄质地上佳,工艺精湛的,每克两三万也不在话下,因此,这颗543克出自名家之手的田黄,性价比仍然颇高。




田黄石 螭虎衔芝方章 

3.1×2.3×2.3cm

36g 

估价:RMB 450,000~600,000       

印文:闲中魔障


就大象个人的偏好来说,可能更喜欢这样的清代老方章,由于论克卖都是天价的田黄越来越金贵,因此,近二三十年出产的田黄,都很少有人愿意把它切成方章料来使用,这显得太过于奢侈了,另一方面,很多老田黄上的所承载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也是不可替代的。如去年香港佳士得春拍,董沧门刻恭亲王龙凤田黄对章就拍出了8500多万港元的高价,


东南秋拍上的这枚清代田黄方章,在每一个角度拍摄,绝对都是绝佳的田黄的教科书,田黄,就是这样的质地!而更难得的是,螭虎衔芝钮上,巧匠别具匠心的用田黄天然所带的一条红筋取俏,巧妙的用作螭虎所衔的灵芝梗,这样的取巧,一方面自然是工匠的绝妙创意,另一方面,也正是古代田黄用料极度奢侈的体现,绝难复制的艺术品!

就这样的章料,仍然只是估价每克单价1万元出头,太便宜了。





林清卿 田黄石 薄意随形章        

3.7×4.3×3.6cm,

83g 

估价:RMB 650,000~800,000       

附:福州石雕厂珍品证明书、拓片


绝大部分的田黄,可能都因为材料本身的局限,无法做成正气的方章,但是就是这样的田黄料在艺术大师的手上,也绝对会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林清卿(1876-1948)是这两年市场上最炙手可热的近现代薄意雕刻大师,作为“西门派”的代表人物,林清卿的作品极具文人气息,格调极高。而在这其中,如果是田黄材质+“清卿”雕工的顶级组合,毫无疑问就是最优质寿山石藏品的代名词了,田黄原石的些许天然纹理,在林清卿的手上,全部都幻化成了最为优美的画面。




林清卿 高山石 芦雁薄意椭圆章        

3.3×2.7×1.4cm

50,000~100,000      

附:福州石雕厂珍品证明书、拓片


说到林清卿,再给朋友们看一方高山石雕的圆章,虽然不是田黄石材,但格调和品位,不会变!

 



最后我们再一起来看看另一种只有中国寿山才独有的国石——荔枝洞!荔枝洞和属于水坑的田黄石不同,是高山石的一种,大多数的荔枝呈现白色,质感很像新鲜的荔枝肉,里面也往往带有类似田黄的萝卜丝纹,有果冻的感觉,因此被称为“荔枝”,荔枝洞大约在1987年才被开采,但产量极少,没有几年就断矿了,所以,也称得上是寿山石中的名贵品种。同时,色彩绚丽的红色和黄色的“荔枝”就更加的难得了,称得上是荔枝里面的奇品。


郭懋介 荔枝洞石 刘海戏蟾方章        

14.6×3×3cm          

估价:RMB 1,000,000~1,800,000

款识:刘海戏钱壬午春石卿作于抚石斋 时年七九。

 

这件仍然是石卿郭懋介(1924-2013)先生的作品,称得上是荔枝石中的极品了!荔枝石中,这样色彩艳丽的三色石极其罕见,而郭懋介先生极其生动的雕刻了刘海戏金蟾的画面,整件作品在动人心魄的色彩之间有洋溢着飘逸的仙气,仿佛被带入了一个神话世界。




林东 荔枝洞石 大肚弥勒摆件    

10.4×10.4×4.8cm          

估价:700,000~1,000,000    

款识:林东。

 

这件则是荔枝石中又一个十分罕见的品种——黄荔枝,黄荔枝能够做到如此大料仍然几乎全部都纯净莹澈的,可谓凤毛麟角,其作者则是寿山石名家中擅长圆雕雕刻的林东先生,一如其代表性的风格,神态诙谐、形体夸张,极富幽默感,又带有古味,这样顶级的石材,绝对是要有相应的高人雕刻所配,缺一不可。




郭功森 荔枝洞石 渔翁得利摆件        

13.5×8.8×3.5cm   

100,000~150,000   

款识:功森。

出版:《寿山夜话》P135,福建美术出版社,2010年

 

前文说到,荔枝石开采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但不久便枯竭了,这件当年名家郭功森(1921-2004)所作的渔翁得利在每一个细节处都令人叫绝,极为写实,刀法圆熟。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我们所见老翁蓑衣斗笠,甚至能感受到隆冬时节蓑衣结冰的质感,而凿冰得鱼持酒归家又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人间暖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件摆件的底座,都是由荔枝石所雕刻,或许,郭功森先生雕刻这件摆件的时候,正是荔枝石开采不久,现在的雕刻大师可绝对不会用如此金贵的石材,去雕刻一个底座吧,一件摆件,一个底座,如此奢侈的用料,也算是留下了当时时代的印记了。

 



最后,大象不得不多说一句,福建东南这两年的书画专场质量相当高,大象仅仅给朋友们看其中的一副伊秉绶的对联,“政声韩吏部,经义董江都”,将对联主人比作唐代韩愈和汉代董仲舒两大名人,上世纪三十年代珂罗版出版,底价才130万元人民币。更多的精彩,还是请朋友们自己去福州一探究竟吧!




【大象视界】大象带您看库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