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馆内一景 冉庄地道战遗址位于保定市清苑县冉庄,距保定市约30 公里,建于1959 年,由聂荣臻元帅题写馆名——“冉庄地道战纪念馆”。2013 年9 月,冉庄地道战纪念馆新馆落成,展厅面积1800 多平方米,厅内悬挂了杨成武将军题写的“冀中冉庄地道战展厅”牌匾,陈列了当年民兵挖地道的工具、作战武器、缴获的日军战利品、抗日烈士遗物等抗战文物,并增加了大量声、光、电等多媒体综合表现手法展示的场景和平台,同时,经过修复后的地道增加到2000 米左右。 抗日战争中,侵华日军对我华北地区抗日根据地采用“铁壁合围”“纵横梳篦”的清剿战术,在无险可守的冀中平原上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至1942 年“五一大扫荡”后,有计划地修筑据点、炮楼1783 处,挖封锁沟4000 多公里,把我冀中抗日根据地细碎分割成2670 块,使冀中人民蒙受了巨大的战争苦难。 为了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冀中平原抗日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神出鬼没、出奇制胜的地道战,冉庄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被誉为“地道战模范村”。 冉庄地道战工事有“三通”“三交叉”和“五防”的特点,“三通”就是高房相通、地道相通、堡垒相通;“三交叉”就是明枪眼与暗枪眼交叉、高房火力与地堡火力交叉、墙壁火力与地堡火力交叉;还有“五防”即防破坏、防封锁、防水灌、防毒气、防火烧。 冉庄地道战纪念馆主要有冀中冉庄地道战展厅、地道遗址及地下作战设施和地上遗址保护区。冉庄地道战遗址保护区30 万平方米,现仍保留着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环境风貌,完整保留着高房工事、牲口槽、地平面、锅台、石头堡、面柜等各种作战工事,并对冉庄抗日村公所、抗日武装委员会等进行了复原陈列。地下完整保留着当年作战用的地道,以及卡口、翻眼、囚笼、陷阱、地下兵工厂等地下作战设施。展厅内珍藏的革命文物431 件,其中一、二、三等革命文物101 件。 冉庄地道战遗址作为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地道战的典范,现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首批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4A 级旅游景区,也是著名的民俗文化风情景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