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课现象由来已久,应试教育的唯分数论,让补课有了土壤,迅速生根发芽,特别是在经济大潮的推波助澜下,补课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加之与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高尚无私奉献相左,也随之形成了社会焦点。 补课的现象,可以说是功利性的综合体,原因很复杂:一是当今社会背景下考试的选拔功能,导致了教育的类工业化,人才速成化,让很多学生和家长似乎找到了某种学习的捷径,补课可以帮孩子及时巩固知识,快速提高学习成绩,甚至某些家长觉得付出金钱的同时就可以换来分数。二是功利目的使然,既然叫补课,“补”就需要教育者占用工作以外的时间,并为此付出更多的精力,所以索取报酬也变成了心安理得的事,这就是教育者追求的利;而家长则因为孩子补习,成绩提高,升学有望而满足了自己对孩子的高期望值或虚荣心,即所谓的功。功与利的结合自然而然,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很多家长觉得不让孩子去补课,就是对孩子的未来缺少了一份责任和希望,不管怎样也要“赌”一把。三是学习者和家长对学习的认识偏差,行为偏差,导致了补课成为一种“时尚”,学生之间的竞争、家长之间的攀比,补课也成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一种重要方式。四是中国教育的行政化导致教育投入的不足、教育的产业化使得教育严重脱离了育人的根本,学生沦为了学习的产品、家长成为了教育消费者,创收、盈利是某些学校和教师的主导思想。 补课现象绝对不是简单的教育问题,其实是某种社会问题历史问题甚至是政治问题。虽然现在教育行政部门打压、阻拦,只能说治标不治本。没有教育体制、育人目标、人才观念等方面深刻的变革,补课现象是难以消除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