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染病知识-每日学习(第19期)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马拉cml37vnyza 2017-10-19


1、引起流脑的病原学种类:脑膜炎奈瑟菌。

2、流脑的传染源:带菌者和流脑者是本病的传染源。本病隐性感染率高,带菌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更重要。

3、流脑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咳嗽、打喷嚏借飞沬由呼吸道直接传播。

4、流脑的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本病隐性感染率高,人群感染后仅1%出现典型临床症状。

5、流脑的的地区分布:本病遍布全球,在温带地区可出现地方性流行。

6、流脑的的季节分布:全年经常有散发病例出现,但在冬春季会出现季节性发病高峰。

7、流脑的人群分布:发病以儿童为主,尤以5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8、流脑疑似病例的诊断标准:流脑流行季节出现发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等症状者,实验室检查末梢血象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明显增加;或脑脊液外观呈浑浊米汤样或脓样,白细胞数明显增高,并以多核细胞增高为主,糖及氯化物明显减少,蛋白质含量升高;颅内压力增高。

9、流脑临床诊断病例的诊断标准:疑似病例皮肤、黏膜出现淤点或淤斑者为临床诊断病例。

10、流脑确诊病例的诊断标准:在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的基础上,具有下述任一项者。

(1)淤点或淤斑组织液、脑脊液涂片可在中性粒细胞内见到革兰阴性肾形双球菌;或脑脊液或血液培养脑膜炎奈瑟菌阳性;或检测到脑膜炎奈瑟菌特异性核酸片段。

(2)急性期脑脊液、血液检测到脑膜炎奈瑟菌群特异性多糖抗原;或恢复期血清流脑特异性抗体,效价较急性期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11、流脑个案的报告标准和要求: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单位、责任报告人,对于符合病例定义的流脑病例,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24h内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在24h内寄出传染病报告卡。

12、流脑聚集性疫情的报告标准和要求:聚集性病例是指以村、居委会或学校或集体单位7天内发现2例或以上流脑病例;或在1个乡镇14天内发现3例或以上流脑病例;或在1个区(县)1个月内发现5例或以上流脑病例为聚集性疫情。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聚集性疫情后,应在2h内以电话方式逐级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13、流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标准和要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3天内发生3例及以上流脑病例,或者有2例及以上死亡时,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核实并认定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在2h内以电话方式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有关规定,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相关信息的报告。

14、流脑散发疫情的调查处理程序: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地段医院预防保健科接报后24h内,派人对报告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详细填写流脑个案调查表,通过流脑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在本辖区内出现首例流脑病例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对患者所在地的医疗机构开展病例搜索,必要时开展社区病例主动搜索。医疗机构发现流脑病例和疑似病例时,要尽快采集患者脑脊液、血液、淤点/淤斑组织液标本,标本要尽可能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前采集,及时送实验室检测。

15、流脑聚集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处理程序:发生聚集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病例所属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地段医院预防保健科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到达现场,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派人参与协同处理疫情,对病例居住地开展病例搜索和追踪观察,对患者发生地医疗机构幵展主动搜索。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医疗机构开展日报告和“零病例”报告工作,如果最后1例病例发病10天后,没有出现续发疑似流脑病例可停止日报告、零病例监测和病例搜索工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根据疫情发展情况确定监测范围和时限,开展主动监测,核查医疗机构门诊日志、入院记录,搜索疑似流脑病例,并于疫情处理结束后3天内写出调查报告。

16、流脑疫情的控制措施: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开展健康教育。

17、流脑标本保存和运输的要求:  

(1)患者标本

1)脑脊液标本:无菌采集患者早期脑脊液标本>1ml,置灭菌带螺旋帽小试管中,室温保存,20~36°C条件下2h内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进行脑膜炎奈瑟菌分离培养,并对阳性菌株完成耐药性检测。

2)急性期血液标本:采集患者急性期血液2ml加入含EDTA抗凝剂的灭菌小试管中,-20°C保存,2~8ºC条件下24h内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测特异性核酸PCR。

3)淤点/瘀斑标本:选患者皮肤上的新鲜淤点/瘀斑,消毒后用针头挑破,挤出组织液,直接涂抹在PV巧克力琼脂平板上,20~36°C条件下2h内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脑膜炎奈瑟菌分离培养,并对阳性菌株完成耐药性检测。

4)血清学标本:釆集流脑病例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标本各1份,间隔4周。每份采全血2ml,2~8ºC保存,24h内分离血清,血清量不少于700μL,-20°C冻存。双份血清标本于采集完成后24h内在冷藏条件下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测流脑特异性抗体。

(2)密切接触者标本木集:应在预防性服药前釆集病例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标本,标本采集后直接涂抹在PV巧克力琼脂平板上,20~36°C条件下尽快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分离培养,阳性菌株需进行分群鉴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