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象山语录》澄解之三:为己学 心勿紧

 那片杏林 2017-10-19


原文:

“此道非争竞务进者能知,惟静退者可入。”

又云:“学者不可用心太紧,今之学者,大抵多是好事,未必有切己之志。夫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须自省察。”

——《象山语录》上


澄解:

象山先生教导弟子说:“我们所修学的大道,不是那些整日想着竞争攀比、务必大进大得的人,所能知晓并体认的;反而是那些身心静定、甘于隐退的人,方有希望入门的。因为大多数的竞争攀比,实是基于他人而有,与己无甚相干;而静定隐退、远离繁华的人,反而多能由心而走。”

先生又说:“修学之人,固然需要立志,甚至最好能立下此生必欲成圣成贤的高远之志;但是,修学的过程,却是一丝一毫都急不来的。修学之人,切忌用心太紧了;因为用心太紧的人,如果稍有所得,就难免会大喜而冒进;如果长时间无所得,则又会气馁而退转。然而,大道是不会因为修学者的急躁或退转,就随意改变自己自然而然的运行规则的。所以,对于大道而言,修学者的急躁与气馁,其实都是属于与大道毫无相干的、无谓的多余动作,纯属修学者自己多事而已。如果还进一步深究的话,我们还会发现,修学者之所以喜欢多事,其实是因为他们未必真正由心出发、由自己出发而立下高远志向的;而他们自己所谓的高远志向,反而多是因为他人而有。这种情况不仅容易欺瞒他人,甚至有时连自己都未能细致察觉。所以,孔夫子说:‘古代学者修习学问,多是受自身深层需求的推动,所以才来学的;一旦修学有成,最终都会返归自身并解决自身的深层需求。但是,今天的学者,虽然也常常将为己之学的口号挂在嘴边,可事实上其所言、所行,却大多是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同而做的,从骨子里讲是真正的为人之学。’关于这个问题,各位实在应该自己好好反省一下,看看自己到底是真正为己而学,还是为人而学。若发觉自己实属自欺欺人,就应该速速改过来才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