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对苹果着色不好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

 宋云屹 2017-10-20

在下乡调研期间,发现有部分果园的苹果着色不良,表光也不好,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综合分析不外乎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品种不良

早期引进的品种如长富2号等品种老化,着色较差。晚期培育的品种如烟富系列,红将军等品种系列着色较好。建议结合密植郁闭园的改造,将品种更新改造成新品种。

二、通风透风差

许多果园密植郁闭,通风透光条件差,果实因见不到光或见光太少而着不上色,这是着色不良的一个主要原因,在调研期间发现许多果树内膛和下裙枝结的果着色差都是这个原因引起的。对于这种园必须进行密植郁闭园改造,先确定永久行或临时株的交叉郁闭部分逐年进行回缩,直至彻底伐掉,为永久行或永久株让位。对于品种不优良的果园可采取隔行或隔株换头的办法,将改造的行或株确定为永久行或永久株,其余作为临时行或临时株对待,等行间或株间交叉郁闭时,对未改造的临时行或临时株进行逐年回缩,直至彻底伐掉,为改接的永久行或永久株让位。对于树不密的果园,要结合树体整形疏除过密的大枝,尤以疏除过密过大的侧枝为主,彻底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三、养分供应不均衡,不充足

这是引起苹果着色不良的另一重要原因,多氮缺钾均可导致苹果着色不良,缺镁也会使苹果产生失绿症,一些果农对此可能不甚了解,施肥存在盲目性,没有按照平衡施肥的技术要求去做,长期以来重无机肥轻有机肥,重N、P、K大量元素轻中微量元素肥,致使果实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养分不能均衡供应,从而影响了产量和质量,特别是影响苹果着色,对于这种情况,要转变秋施基肥观念,重视有机肥的使用,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适当减少化肥的使用量,也就是说,要立足长效缓释,坚持生物有机,科学配方施肥,要注意N、P、K和各种中微量的合理配合,在作物生长期注意增加磷、钾、镁、钙的使用量,以满足果树生长发育所需营养元素的均衡供应,使之高产优质,生产出全红果。

另一方面是因肥力供应不足造成树体衰弱,导致果实质量下降,在近年果价低迷,供大于求的背景下,有些果农舍不得投资,一年只施一次肥的大有人在,使果树长期处在饥饿状态。所以要以生产优质果为目标,加大投资力度,改善树体营养供给,防治早期落叶病,尽快恢复树势,只有生产优质苹果,才能卖好价钱。

四、果树负载太重

树体超量负载,不仅易于形成大小年,而且果品的质量明显下降,由于果实相互拥挤,光线受阻,着色也就不会全面。正确的做法是合理负载,比较容易掌握的方法是间距留果法:即大型果按20~25cm的间距留2个苹果,小型果按15~20cm的间距留1个苹果,一般亩产量控制在3000~4000公斤为宜。

五、夏秋修剪不及时

夏秋修剪的任务是剪去那些直立的长枝、徒长枝、过密枝、交叉枝和重叠枝等,目的是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促进光合作用,均衡树体营养,减少养分消耗,如果不剪或剪的过晚,则达不到上述作用,从而影响着色。这项工作最晚在脱袋前完成,以促进苹果着色。

六、摘叶、转果、铺设反光膜

苹果脱袋后,应及时摘去贴果叶片和遮光叶片,使果实见光,等果实的阳面着色好后及时转果,使果面着色均匀完整。铺反光膜可以使较密园的内膛和下裙枝上的果实着色完整,尤其是促进果洼部位着色较明显。

七、劣质果袋

因其遮光度差,不耐雨冲刷,易破碎,不能很好的抑制叶绿素的形成,促进花青素的合成。所以,脱袋后不利于苹果着色,应选遮光度好,耐雨水冲刷的优质双层纸袋。如:外袋外黄内黑,內袋袋内红色的双层纸袋等。套袋过晚,脱袋太早、过晚都不利于着色。套袋时间应掌握在幼果30日后进行套袋,脱袋,嘎啦等早熟品种应在采收前一星期左右,富士晚熟品种应在采收前7—10天,着色好的品种可适当早脱袋,着色差的品种应适当晚脱袋。

(老刀网编辑:李玉娇;苹果技术交流学习请加农管家小编微信号:laodao2018)

声明:本平台原创内容,其他平台或媒体转载请注明出处。本平台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本平台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若侵犯著作权,请主动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章,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