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明清以来,人们根据化石的大小,制作成印泥盒等文房用具及工艺品。现在,化石除了对研究地质发展史、古生物及气候的演变进化过程具有重要的价值外,还具有很高的收藏和观赏价值。在佛山,就有一群收藏化石的藏友,随时带着放大镜。 业内人士提醒,对于化石没有一定了解的收藏爱好者,购买化石的时候应该多留几个心眼,仔细观察,最好请专业人士鉴定。据了解,我国《古生物化石管理办法》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采掘古生物化石。因此,藏友在收藏化石的过程中,应该“取之有道”。 昨日,记者在陈村一花场的诗书画院暨美协书协创作基地,竟罕见地零距离看到了13枚连体、每枚直径十多厘米的恐龙蛋化石,而且内含珍贵的水晶体。这个恐龙蛋化石收藏者是收藏爱好者黄庆昌,他介绍,几年前,有朋友告诉他河源地区有一户人家藏有一块珍贵的化石,如不及时保护很可能就散失掉了。后黄庆昌登门了解到,这化石的原主人家族已珍藏几代人才保存至今,这是侏罗纪时代的恐龙蛋化石。 记者看到,这13枚恐龙蛋化石基本一样大小,形状为卵圆形,在蛋窝中的排列整齐,恐龙蛋的蛋壳很厚,表面具有别致的纹饰。 河源素有南国生物宝库之称,自从14年前发现第一窝恐龙蛋化石之后,全世界馆藏恐龙蛋化石加起来尚不及河源的一半。更有专家表示,研究恐龙或许能解开恐龙世界之谜,或许能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很多启发。在黄庆昌眼里,河源不仅恐龙化石资源丰富,而且极具科研价值。研究河源恐龙相关化石,极有可能找到恐龙灭绝的原因。大量的恐龙蛋化石、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脚印出现在同一个地方,说明河源在恐龙灭亡前夕“人丁”非常兴旺。 为了探寻秘密,黄庆昌对13枚恐龙蛋化石做了一番研究,他告诉记者,从表面看只是石头而已,但深入审视,其中蕴藏着许多万物造化的天然信息密码,蕴藏着科学和艺术的内涵。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恐龙蛋中的软组织部分很快就腐烂了,坚硬的部分(如骨骼、牙齿、外壳等)被遗留下来,经过几百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含矿物质的地下水逐渐渗入,矿物质逐渐代替了有机组织,形成化石。 化石仍然保持了原来有机组织的形状和大小,而内部物质却早就改变了。他说,“如果精心切割开恐龙蛋化石,你会发现它们中的大部分内部包含的多是红砂岩、沙子、晶体的混合物。”因为河源地区的地下水矿物质含量比较丰富的缘故,也有一些恐龙蛋化石的内部已经不是普通的石质成分,而是晶莹剔透如同水晶一般。在晶体的最中央,甚至可以发现一个隐隐约约的黑点,那是没有发育成形的小恐龙的胚胎。这种带有“龙气”的恐龙蛋是最珍贵的。 黄庆昌说,化石还能给我们展示一幅史前时期生物历史的画卷,给人以知识,给人以大自然的享受,加大人们追溯生命之历程和自然历史的脚步,可以拓宽现代人心理空间和精神世界。“现在还不能鉴别恐龙蛋所属的恐龙类别,这不仅是因为许多不同种类的恐龙所产的蛋,外形是相似的,而且恐龙的生活场所与产蛋地是分开的。”他说,由于自己不是内行,他希望有更多的专业人员一起来探讨,以更好地研究这化石的来历与价值。 据记者了解,按规定恐龙蛋不能进行交易,但可作民间收藏,关于造假的恐龙蛋,收藏者可以酌情参考。 由于造假者对恐龙蛋的认知程度比较高,市面上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假恐龙蛋,且要价很高。 黄庆昌认为,要识别恐龙蛋化石需“火眼金睛” ,恐龙蛋化石大多形成于湖泊、河流的环境中,而且大多是成窝成片地出现,恐龙蛋化石外表都有一层约1至3毫米厚的蛋壳,蛋壳上都有龟裂的花纹,有椭圆形、卵圆形、长条形,蛋内部大多是实心的紫红色砂岩,紫红色砂岩埋藏在地下时比较坚硬,但暴露出地面后,受潮湿空气影响,开始变得疏松,用手指就能抠动。 2011年7月10日,佛山驴友廖帆辞职用10个月的时间走遍全国。一个偶然的机缘,他第一次接触了化石,2年时间不经意收藏了近百件海螺化石。 “2011年10月,我背着土黄色的旅行大包,在喜马拉雅山脉一带游逛,看到有藏民用锄头在刨一些东西,走过去一看,惊呆了,这些黑不溜秋的东西,居然是几亿年前形成的海螺化石。”廖帆介绍说。 廖帆觉得这些化石极其特别,就问藏民能否送他一些,藏民非常豪爽地送了他十几个化石,重达十几斤。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搭了几十趟“顺风车”,才把这些化石辗转运送到拉萨,并最终通过快递托运到老家,才继续旅行。 “化石将亿万年前的信息沉淀下来,留给后人以启示、缅怀。喜马拉雅山脉为何会有海洋化石?记者查询资料得知,该地区在4000万年以前还是一片浅海,自3000万年以来,印度次大陆(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印度洋板块插入亚欧板块之下,将珠峰地区抬起。由此看来,这批海螺化石的历史至少也有4000万岁,甚至可能有几亿年。 记者发现,廖帆所收藏的化石个头较大,基本都在10厘米长度以上,重量普遍在1斤左右,颜色介于黑褐色和黄褐色之间,由于运输过程中有一定的挤压,50%左右的化石都出现破损,但仍有40%的化石完整度较好,保存着较好的形态。在化石上方,分布着海螺所独有的条纹,看起来规整而美观。廖帆说,如果有博物馆愿意珍藏化石,他也愿意将其捐献出来,让更多的人通过化石,感受地球亿万年沧桑之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