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化学诺奖沦为理综奖的背后“功臣”,操纵评奖20年重新定义了化学

 金贝壳bf6un0sx 2017-10-21

播放GIF

在远离海岸线的海面上,许多灯塔为夜行的船指引了方向,但它们的维护却曾是个问题。

在20世纪以后,新的灯塔开始依靠乙炔作发光源,逐渐取代了过去的煤油照明,日落时闪烁,日出时停止。

这些灯塔才能连续工作68年无须修理,全自动化的照明系统使它们再不需要人力管理。

无人管理的灯塔

这套系统是瑞典发明家古斯塔夫·达伦的杰作之一。

巧妙的构思将布置费用从每座灯塔20万克朗降到9000克朗,每年的维护费甚至只要60克朗。

达伦的发明降低了夜间行船的风险,对于漫长海岸线的瑞典而言,无疑是极重要的。

为此,在瑞典皇家科学院力荐之下,达伦拿下了191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了第二个凭借工程发明获得诺奖的人*。

*注:第一个工程发明是由19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古列尔莫·马可尼发明的无线电报。

古斯塔夫·达伦

但这一年的颁奖现场却是极为尴尬的。

在颁奖前,因为达伦发生意外并失明了,他的弟弟代替了他出席领奖。

领奖时,既没有惯例的诺贝尔获奖演讲,会后也没有印发达伦的获奖研究成功,仅在授奖辞中提到达伦的贡献。

不仅如此,这件事在当时也是极具非议的,许多科学家对此评定都颇有微词。

失明后的达伦

原来,达伦获奖的背后竟有着许多令人不齿的黑幕!

诺贝尔先生设立诺奖时,将评审的权利交给了瑞典的科学界,责任和荣誉让他们的“爱国情怀”更盛。

但是直至1912年,11届诺贝尔奖颁奖近50位诺奖得主中,只有四个瑞典人获诺奖,正当他们迫切需要一个自己人获奖时,达伦恰巧出现了。

于是皇家科学院的人否决了呼声极高的昂内斯*、普朗克、爱因斯坦等16人,“背叛”了诺奖本质选择了达伦。

*注:海克·昂内斯是荷兰物理学家,超导现象的发现者,低温物理学的奠基人,为了让达伦获奖,昂内斯的诺奖推迟了一年,是1913年的诺奖得主。

诺贝尔:你们怎么能这样?

于此,1912年诺奖颁奖现场的异常反倒是情理之中。

也有一些江湖传言,这一年的物理学奖本该是爱迪生和特斯拉为诺奖得主。

但是两人因为恶性商业竞争结仇,拒绝共同领奖,这才让达伦捡了个漏。

这传言毫无历史依据,听起来反倒像是掩盖真相的幌子

达伦事件绝不是诺奖评奖史上唯一的黑历史。

专职研究诺奖历史的作家罗伯特·弗里德曼曾说过:诺贝尔奖的历史,就是利用诺贝尔奖的历史。

若是要探究其中奥秘,斯凡特·阿伦尼乌斯是一定绕不开的人。

他利用诺奖的时间长达20年,只为个人目的颁奖,一度将化学奖颁成了物理奖

斯凡特·阿伦尼乌斯

熟知化学史的人,一定听过阿伦乌尼斯,190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他的成长之路布满荆棘,因为热爱物理化学,大学时的他受到了许多顽固的老教授排斥、打压。

他们认为阿伦乌尼斯的研究不过是四不像,还将他撵出了实验室。

最终150页的博士毕业论文也只获得勉强通过的分数,但同样一篇论文,当时物理化学研究的领袖人物们却是称赞有加。

物理大牛们的聚会,阿伦乌尼斯在后排第三

直到阿伦乌尼斯被瑞典皇家科学院的物理系接纳,这才得以继续试验。

尽管在瑞典本土,他的研究遭到权威们的排斥,但国外不少科学家却非常认可。

在众多国外科学家的支持下,他以电离理论*获得了1903年的化学奖。

讽刺的是,电离理论正是当初博士毕业论文的核心内容。

*注:电离理论认为水中解离出的正离子全是H+的化合物为酸,解离出的负离子全是OH−的化合物称为碱。

对于阿伦乌尼斯而言,诺奖的意义远不止得到业界承认而已。

他所受过的不公待遇、学科歧视,以后都不会再有。

荣光加身足以证明,那些意图将他扼杀于摇篮的老教授是多么愚蠢

最重要的是,属于他的时代终于到来了。

阿伦尼乌斯很快向世人证明,他不仅是一位科研天才,同时也是交际能人。

在他无可挑剔的周旋和打点下,他跻身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拥有的话语权越来越大。

直至后来,他成为了诺贝尔奖评选中绕不过去的一个人。

庞大的能量赋予他为所欲为的能力,那他会用这能力做些什么

*注:诺贝尔组织由诺贝尔基金会、评奖机构以及由这些评奖机构选出来的小型的诺贝尔奖专业评委员会构成。基金会不参与评奖。诺奖评委会向评奖机构提交最初的推荐名单,而评奖机构则独立负责最后的决定。

阿伦尼乌斯(最右)参与活动

1906年,老一辈化学家门捷列夫被提名诺贝尔化学奖。

门捷列夫提出了著名的元素周期表,在化学界更是有着深远的影响力,如无意外他将摘得这一年的化学奖。

但阿伦尼乌斯可不这么认为,他在皇家科学院的讨论会上大肆贬低“老掉牙”的元素周期表,同时力挺另一位候选人。

与他交好的科学家们纷纷站队,在瑞典科学界根基不深的门捷列夫最终与诺奖失之交臂,第二年便溘然离世。

门捷列夫摄于1897年

许多人无法相信阿伦尼乌斯的眼光,竟短浅地分辨不出元素周期表的伟大。

但只有他本人知道,早年门捷列夫曾批评过他的离解理论,现在恰好报那一批之仇。

尽管当年,阿伦尼乌斯曾深刻体会过权威们的排挤、打压,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同样的伪君子。

正如缅甸古老的传说,勇士斩杀了恶龙,看着遍地的黄金竟也长出犄角和鳞片

1909年,物理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摘得诺贝尔化学奖,这背后也有着阿伦尼乌斯的意志:

早年阿伦尼乌斯被打压时,奥斯特瓦尔德曾给予他许多帮助,恰巧的是,同年被提名的物理化学家能斯特却是他不死不休的死对头。

最终,诺奖新秀奥斯特瓦尔德毫无悬念地战胜了高票高人气的能斯特。

倒霉的能斯特万万没想到,他的化学奖竟因此推迟了12年到来。

奥斯特瓦尔德与阿伦尼乌斯

尽管阿伦尼乌斯在委员会有着巨大能量,但也不是没有人能够制衡他。

在同为评选机构的皇家科学院中,数学家米勒·塔夫*也是把握话语权的人物。

恰巧塔夫与阿伦尼乌斯是天生的冤家,什么都要对着干。

*注:米勒·塔夫被认为是传说中诺贝尔的数学家情敌。

两人之间最经典的战役,是1910年物理学奖之争

这年,塔夫举荐了法国数理物理学家庞加莱

为了防止阿伦尼乌斯捣乱,他事先向世界各地出名的物理学家寻求提名支持。

随后支持信如雪片飞往瑞典,庞加莱在这一年得票34票,离诺奖只是一步之遥。

庞加莱:你怎么能这样

阿伦尼乌斯得知此事后,竟主动为庞加莱作报告,却将其描述成一位数学专家。

他精准地拿捏皇家科学院元老们的心情,大家都不希望数学家得奖,34票提名霎时作了废。

最终由阿伦尼乌斯提名,仅有一票的另一位候选人成为这一年的物理学奖得主。

不过麻烦事也是接踵而来,法国科学界得知此事,群起怒批他的恶行。

为了平息众怒,阿伦尼乌斯又在暗里操纵,让居里夫人获得化学奖,除了1903年的物理奖,这已是她第二次得奖。

法国科学院受到补偿后,不但熄了怒火,次年还给了阿伦尼乌斯一个外籍院士的头衔。

居里夫人:真是让人头大

化学奖在他的操纵下,彻底变成了“阿伦尼乌斯觉得你不错”奖。

就在第8届诺奖时,物理学家卢瑟福竟也被他推上了化学奖的领奖台,连卢瑟福都迷茫自己怎么会是化学家。

由此可见,如今化学奖总是由物理学家包揽,是有前因的。

卢瑟福:怎么回事

虽然他行事荒诞,不过他还无意间,帮助过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1905年闻名于世,此后便不断被提名,却始终不能上垒。

这是因为当年的瑞典科学权威们对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极为排斥。

眼科鼻祖、瑞典科学家古尔斯特兰德曾说过:绝不能让爱因斯坦得诺贝尔奖,哪怕全世界都支持他。

古尔斯特兰德最著名的发明:检目镜

为表政治正确,阿伦尼乌斯亲自为爱因斯坦做报道,却不敢谈其他科学家对相对论的肯定。

在瑞典科学界的不懈努力下,爱因斯坦始终被隔离在诺奖舞台之外。

幸运的是,理论学家奥森找到了帮助爱因斯坦的方法:他在提名里避而不谈相对论的伟大之处,只建议表彰其发现光电效应定律。

这方法巧妙,又能让支持爱因斯坦的科学家们满意,又不会抚了瑞典权威们的面子,阿伦尼乌斯顿时看清了其中门道

在阿伦尼乌斯的变相支持下,爱因斯坦成为了1921年的物理学奖得主。

不过瑞典方面仍是表示,决不允许在颁奖礼上谈及相对论的内容。

当然,尽管这对爱因斯坦不公平,但急需用钱的他真没有理由拒绝这一大笔奖金。

颁奖结束,瑞典国王在宴会上听爱因斯坦演讲时,国王竟说想多了解一点相对论。

主持会议的阿伦尼乌斯大喜过望,顺势大谈相对论的伟大之处。

心底恐怕默默地想,支持爱因斯坦的自己是多么的明智呢

瞧见阿伦尼乌斯那段荒唐的诺奖历史,多少让人知道,诺奖的神圣也隐藏有黑暗。

庆幸的是,最终能够登上颁奖台的,即使是从物理学“跨界”到化学奖领奖的人,也都是在科学界登临巅峰的学者。

也许是巧合,如今的化学奖已经很难找到与其内涵对应的化学家领奖。

倒是阿伦尼乌斯开的坏头,无形中也给那些在自己的领域“跑偏”的物理学家、生物学家一个机会。

*参考资料

R.M. Friedman, 权谋:诺贝尔科学奖的幕后.

谢力, 发明家达伦为什么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科学网.

Robert N.Clark. Nils Gustaf Dalén(1869-1937): Inventor, Experimenter, Engineer, and Nobel Laureate[J].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2003, (8): 68-7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