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我眼中的泉城济南

 温柔开心手 2017-10-21






编者按:



我们一直认为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发展的底蕴和规律,所以济南作为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历史的城市,有着山东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城市,有着山东丰富人力资源的城市,肯定有其发展、突破的路径,因此在和其他城市竞争中不见得非要人云亦云,而是另辟蹊径,弯道超越。至于怎么超越?就不是我们这类纸上谈兵的人能够提出的。


此前虽然一直很想写一篇关于济南的文章,但实在缺乏相关认知。作者竹林曾经在山东大学上学,也是山东人,给我们投来了他写的有关济南的稿子,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写,值得关注。但作者也没有从个人角度详细提出其认为济南的未来应该如何发展,所以这个宏大的命题就留给我们读者,欢迎在本文下面留言,比如给济南提点建议。


顺便说一下,我们识局的特约作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山东,这次在济南,又遇到了好几位识局的读者,所以特别感谢山东读者的支持。明天我们会刊发青岛相关的文章。




济南素描


“到了济南府,进得城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比那江南风景,觉得更为有趣。”这是晚清著名的谴责小说《老残游记》里面第二回“历山山下古帝遗踪 明湖湖边美人绝调”对老残进入济南府之后的描写。济南的风景自古以来都是非常吸引人的,大明湖铁公祠楹联最具代表性“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十四个字描写出了济南最主要的风景特色。此外,既然别称泉城,各种泉水当然也是最重要的城市元素。


在历史上,济南是一座著名的城市。其最早的历史可追溯到新时期时代,而《老残游记》这一回中所说的历山,就是现在的千佛山,古帝,就是三皇五帝里面的舜,史载舜“渔于雷泽,躬耕于历山”,至今济南还有以其命名的舜井以及舜耕路、舜耕山等。经历漫长的封建时代,济南一直都是重要的行政区域,地处齐鲁大地,孕育了对中华文明有很大贡献的各种人才,历史名人辈出,比较著名的如春秋时期的墨子、与颜回同为七十二贤的闵子骞、扁鹊,隋唐时期的房玄龄、秦琼,宋朝的两个著名词人辛弃疾、李清照等等。即使不是家乡在济南的历史名人们,很多也有在济南生活游历、求学为官的经历,远的不说,很多人都对中学课本的课文《济南的冬天》耳熟能详,这正是老舍在济南任教的时候写的。正是有这么厚重的文化积淀,早在1986年,济南就被国家确定为历史文化名城。


现在的济南,作为山东的省会,自然而然地有着重要的地位。笔者是山东人,最早去济南是上世纪九十年代,至少二十年前了。后来2001年考入山东大学,算是开始了真正的四年济南人的生活,虽然身份是学生,但是四年时间,足以让我对济南的风土人情做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济南是一个人情味浓厚的城市,我曾经对朋友们多次说过,在我生活过的几个城市里,只有车到济南的车站之后,会让我有一种到家的感觉。这种亲密感,我想正是因为在济南生活期间,所经历的事情让我生出的一种心理感觉。济南人绝大多数可以说都乐于助人,也很谦虚礼貌,所以我在济南的几年时间里并没有那种大城市的疏离感。有笑话说济南人见人就喊“老师”,其实真正喊的时候是“老师儿”,是有儿化韵的,意义等同于“师傅”,也算是一种有地域特色的称呼吧。


老舍写济南的冬天是那样的动人,其实济南的夏天是真正的炎热极了,四大火炉里面虽然没有济南,但是那种炎热,已经不亚于火炉了。曾几何时,济南由于市政建设的相对落后,被很多济南人诟病,甚至都称济南是全国最大的县城,再加上经济方面不如沿海的青岛发达,很多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后如果是不出山东省的话,首选城市是青岛而不是留在济南。但是,这些年的发展,也让济南慢慢的改善了好多,这两年也有机会去了济南几次,城市建设已经比当初好了许多。济南的国企较多,机关事业单位也多,这些都是省会经济的特点。




济南的几个细节


笔者只是曾经求学在济南,对于城市的发展也并不是具有什么专业的高水平,只是凭借个人对济南的感情,以及对济南的感觉,来聊聊自己的一点小小的看法。读者中如有研究更深入、眼界更宽广的专家,希望能容忍一些普通的声音。对济南的描述,各种宏观的数据估计网上都能找到,本文就不再列举,就聊聊一些笔者自己知道的小细节。有好几个同学毕业后留在了济南,有的在高校、有的在国企、有的自己当老板。聊天的时候也时而聊起来各自城市的事情,尤其是房价疯涨的时候。全国的房价经过2016年那一拨,估计都涨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个水平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尴尬的水平,不但刚需买不起了,连想改善住房条件的一时也被挡住了。这个全国大多数城市情况都差不多,就看未来怎么破局了。济南在这方面不会例外,市区房价在两万以上,这价格是普通工薪阶层承受不起的。新进入济南职场的毕业生们,也只有自己努力挣到高工资,或者是有家人的帮助了。


由于是省会城市,济南也吸引了很多山东各地农村人过去打工,早在多年前,我们老家就很多去济南的。济南距离山东尤其是鲁西各地不算太远,一二百公里的距离,也算是个比较大的城市,所以成了我们那里第一代打工者们的首选。打工数年之后,挣到的钱足以再回老家办一些重要的事情。也有留在济南继续发展的,我一个堂哥,已经在济南二十多年,就已经从当初送煤球,发展到自己做媒的生意,成为一个个体老板,在济南买了房,几个孩子也都留在了济南。也算是一个济南励志故事,是一个彻彻底底一步步打拼出来的小中产的故事。


两年前又去济南出差的时候,看到济南的公交站牌已经有很多具备了到站显示功能,火车西站加汽车西站已经建设完成,比原来市区内的火车站宽敞了很多。多年来,山东的公路运输位列全国前茅,济南汽车总站发送的旅客数量多年来位居全国前列,被誉为中华第一站,当年第一次进入这个车站的时候,感觉这车站真大,后来去了更多的火车站才感觉济南总站很小。其实,这车站的占地面积才110亩,以这么小的占地面积能发送那么多旅客,也算是一件壮举。


除了趵突泉、大明湖等几个最著名的景点是收费的,其他有很多分布于护城河一带的泉都是开放式的,尤其是黑虎泉,三个虎头不断地喷出清冽的泉水,多年来吸引着老济南的市民拿着各种水桶水瓶去接水带回家,这泉水可是纯天然的水,估计比市政自来水更好。植物园也是免费多年了,据说也就是刚免费拿几天,市民蜂拥而入,但是后来,人们也就慢慢的新鲜感散去,植物园现在已经改名较泉城公园,成为一个普通大公园,这算是济南市民的一个福利。济南的老城区也一直在改造,原来的一些老厂区、老小区等等逐渐地被改造成新的房地产项目,所有在济南上过大学的人心里的山师东路这个著名的杂货、小吃一条街,也经过了一次改造,前段时间听说又要改造,以后估计那个山师东路只能存留在记忆中了。


济南的城区这些年向外扩充了不少,我比较熟悉的就是经十路一线,十年前顺着经十东路到山东建筑大学新校区找老同学去玩,感觉那地方真是太远了,坐车都要一个多小时,而且一路畅通。过了燕山立交桥基本上就是郊区了,但是现在济南市政府都迁到了龙奥大厦,现在的繁华程度与之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在老城区,仍然有很多地方还是二十年前的老格局,只是路面重新建设了一下,可能老城区的改造是个普遍的难题。我再去找我的堂哥的时候,他自己开设的一个煤炭经营店,仍然设在老城区里面,和十年前我去的时候几乎一个样子。只是他们自己买的房子是在外面,那里仍然当做一个经营的门面罢了。但是,那样的老街道上,倒没怎么堵车,人们的生活也比较便利,附近菜市场、小饭店等各种生活类公共设施一个都不少。可能老城拆迁成本巨大,人们生活又没什么不便,政府外迁反而能够让城市外延式的快速发展,这倒也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总比强拆要好的多。




济南的未来


济南毕竟是山东省会,历史又悠久,地理位置又占据着优势,这些都构成济南未来发展的基础。只是近年来,济南的发展速度可能没有一些城市快,这也让很多济南人心里着急的很。其实城市发展是一个宏观命题,看似和个人没多大关系,但是其实又关系着每一个人。人们希望自己的城市快速发展,享受发展的红利,这是人之常情。但是这需要良好的城市规划,需要政府在城市建设和各种政策方面的对症下药。目前看来,济南的经济依然不如同省的青岛有活力,著名的企业也没有多少,这应该仍然是影响济南毕业生去向的一个因素。


说到底,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聚集,如果没有人才留下来,城市也只能靠着自身制度的惯性在发展。但是济南也不能像是一些新兴城市那样一心只发展经济,毕竟自身历史文化基因比较厚重,怎么发挥这种历史文化名称、泉城的优势,也是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点。中国已经有了深圳,深圳从一个小渔村起步,又有特区政策护航,发展起来迅猛异常,二三十年跻身一线。济南不可能成为第二个深圳,或许比较好的一个发展方式是结合自身的特点,发展成一个特色的城市,哪怕是经济方面并不是太强的,也在人们心中也会成为一个好城市。那时候,希望这句台词变成 “还记得大明湖畔的济南城吗”久久地萦绕在全国人民的心中。(识局君注:这次在济南拜访相关企业和开发区,最大的一个感受是,在学习杭州、合肥、郑州等先进经验方面,济南的确下了很大力气,并结合本地实际,努力寻找自己的发展之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