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我们一起学健康~涨姿势~ 40岁后不吃生冷是非常好的习惯。“胃肾喜温不喜凉”,冰冷食物对胃伤害大。人体的气血、五谷营养,都要靠脾胃来吸收运化;靠肾脏排除人体代谢“毒素”,所以要保护好脾胃和肾脏。 糖类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碳水化合物和甜味剂,消耗量较大。但对人体而言蔗糖食用过多则弊大利小。 特别是中老年人胃肠功能渐弱,多食蔗糖类甜食会腹胀气滞,不利消化,影响营养的正常吸收。形成慢性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疾病,而削弱体质;摄入蔗糖过多与摄入高盐、高脂肪一样,会导致肥胖、血管硬化,诱发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但我们没必要把所有糖都拒于门外。因为糖类是人体必须的三大营养物质之一,应该均衡地摄入。 世界卫生组织在 2014 年营养指南中建议: 成人每天添加糖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能量的 5% 以下,即约 25~30克每天。 建议大家用蜂蜜替代蔗糖。 已有大量的研究发现,相对于葡萄糖,蔗糖可诱导血脂升高、胰岛素抵抗、血小板功能障碍,最终导致肥胖、冠心病、糖尿病的发生。 蜂蜜也称蜂糖,它的主要营养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这两种单糖,双糖的蔗糖含量仅在4%以下。单糖类进入人体胃肠道后不需转化就可被直接吸收为营养物质,不易积累而造成脂肪堆积。 蜂蜜中富含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酸类、酶类及生物界唯有蜂蜜中才独具的乙酰胆碱等营养成分,其含量均符合人体所需的比例,所以蜂蜜是纯天然、绿色、食药兼备的保健食品(工厂生产的蜜类无此功能)。 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的一项新研究说,吃盐过多会引发心血管疾病等,全球每年约165万人因此死亡。 盐摄入过多,会使肾脏分泌的肾素增加。可激活体内的血管紧张素。顾名思义,这一化学成分能让血管紧张起来,引起收缩,血压岂有不高之理。 所以肾脏病、肾功能不好的人,肝硬化腹水、心力衰竭、高血压患者,不能多吃盐。除此之外,健康的人也不要经常吃过咸食物,会使体内水钠储留,心、肾负担加重,伤及脾胃,诱发高血压。 很多人都不知道,盐吃太多还会增加糖尿病风险。 中国成人糖尿病患者数量居世界第一,达 1.14 亿——10 个人里就有 1 个糖尿病患者。 从 1980 年到 2014 年,中国 2 型糖尿病患者人数整整翻了5倍。 糖魔肆虐,原因何在? 除了遗传因素等,生活中的坏习惯是造成糖尿病的重要推手。 这些坏习惯,包括我们熟知的:吃了太多油腻、高热量、高糖分的食物等。这也是为什么控制和预防糖尿病,总是强调管住嘴的原因。 然而有一点,大家可能没想到——长期吃太多盐,也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有研究发现,其他生活方式相似的前提下,吃盐多的人,得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 2 倍。 研究人员给出的解释是: 一方面,过多的盐会使体内一种名为「饥饿素」的物质增多。这种物质会抑制胰岛素分泌,让人体「抵抗」胰岛素,并直接削弱胰岛素的降糖能力。 另一方面,听名字就知道,「饥饿素」会增加食欲。吃得多,自然就容易变胖,而糖尿病常常伴随肥胖而来。 另外,盐会增高血压。高血脂、高血压本身,也会加重血管的损害,增加得糖尿病的风险。 想预防糖尿病,或者想控制好血糖,除了少吃甜的,也要记住,少吃过咸的食物。 健康成人每人每天吃盐不应该超过 6 克——就是普通啤酒瓶盖去胶垫后,平平一瓶盖的量。超过这个量,盐就算吃多了。 如果年龄已经超过65岁或已经确诊高血压,每天最好不要超过5克。 建议购买一个 2 克的控盐勺,一平勺盐是 2 克。这样平均一下,每餐就吃一勺(2 克)盐。 一盘菜放一勺的话,如果一顿只有一个菜,可全部吃完;如过做了两个菜,每个菜吃一半……以此类推。菜汤含盐较多,不建议用菜的汤汁拌饭吃。这么一来,吃进去多少盐,就心中有数了。 当然,要记得,这还是只算了食盐,没有计算日常零食、酱油、黄酱等所含的钠,因此,盐应该放得更少才对。 过烫饮食是导致食道癌等消化道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饮食过热,会损伤、刺激食道黏膜上皮,长期刺激下将诱导组织恶变。 国人的消化道肿瘤明显高于西方人,就是与中国人多喜热食,一日三餐均喜配以热汤有关。 大家都有不小心吃了烫食的经历,不想吐出来时通常会让食物在口腔中快速倒几下,囫囵吞枣地咽下去。 热爱烫食的人每顿饭都是如此。这会让食物在口腔还没充分咀嚼并与唾液混合,就进胃了,加重了胃的负担,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这些烫食也会让溃疡、炎症等在食道扎营。可食道也不愿意整天破破烂烂的,只好不停地增生修复。在这样一次次的伤害——增生——修复过程中,增生的细胞中会渐渐产生出一些坏分子,也就是形态、功能不正常的“异形性”细胞。当这些不正常的细胞多了,恶变也就发生了。 为此,建议大家每餐吃食的时候不要太烫,尽量以70°以下进口比较合适。 60~70℃煮牛奶、 70~80℃泡茶、50~60℃冲蜂蜜比较合适。 人们喜欢说,吃饱撑着。实际上,吃太饱真的会撑出病。 帮助身体饮食不过量,细嚼慢咽是个看似平常,实则宝贵的方法。 有人推荐吃饭每口都嚼26下,虽然有些死板,但有道理。 习惯了狼吞虎咽的人,可以先强制自己多嚼几下再咽,慢慢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这样既能充分调动人体的味觉器官和消化系统,又能给脾胃的运转吸收留下充足的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