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雒三桂专栏|重印《古籀汇编》序

 秦岭之尖 2017-10-22

雒三桂专栏 | 重印《古籀汇编》序

雒三桂专栏|重印《古籀汇编》序

重印《古籀汇编》序

文/雒三桂

中国的古文字研究肇始于汉代。秦朝统一中国后,出于文化上的考虑,大力推行小篆,秦代以前古文字渐渐湮没。

雒三桂专栏|重印《古籀汇编》序

▲秦小篆

隶书的风行又使得小篆也仅使用于少数正式场合,变成一般读书人不懂的东西,先秦古文字更是如此。由此而引发的对儒家经典的解读也出现了很大的歧异,引发了中国学术史上最大规模的争议,形成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东汉许慎之撰著《说文解字》,就是从文字源头弥合两派学术的一种努力。清代学者孙星衍在《重刊宋本说文序》中说:“唐虞三代五经文字毁于暴秦而存于《说文》。《说文》不作,几于不知六义;六义不通,唐虞三代古文不可复识,五经不得其本解。《说文》未作以前,西汉诸儒得壁中古文书,不能读,谓之‘逸十六篇’。《礼记》七十子之徒所作,其释《孔悝鼎铭》‘兴旧耆欲’及‘对扬以辟之’‘勤大命’,或多不辞,此其证也。许叔重不妄作,其九千三百五十三字,即史籀大篆九千字,故云‘叙篆文,合以古籀’。既并《仓颉》《爰历》《博学》《凡将》《急就》以成书,又以壁经鼎彝古文为之左证,得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字。其云‘古文’‘籀文’者,明本字篆文;其云‘篆文’者,本字即籀古文。”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今虽有尉律,不科,小学不修,莫达其说久矣。”“郡国亦往往于山川得鼎彝,其铭即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虽叵复见远流,其详可得略说也。而世人大共非訾,以为好奇者也。故诡更正文,向壁虚造,不可知之书,变乱常行,以耀于世。

雒三桂专栏|重印《古籀汇编》序

▲起于西周的籀文

诸生竞说字解经谊,称秦之隶书为仓颉时书,云父子相传,何得改易?乃猥曰马头人为长,人持十为斗;虫者,屈中也。廷尉说律,至以字断法,苛人受钱,苛之字止句也。若此者甚众,皆不合孔氏古文,谬于史籀。俗儒鄙夫,玩其所习,蔽其所希闻,不见通学,未尝睹字例之条,怪旧艺而善野言,以其所知为秘,妙究洞圣人之微旨。又见《仓颉篇》中‘幼子承诏’因号古帝之所作也,其辞有神仙之术焉。其迷误不论,岂不悖哉!《书》曰:‘予欲观古人之象言,必遵修旧文而不穿凿。’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今亡也夫!’盖非其不知而不问,人用己私,是非无正,巧说邪辞,使天下学者疑。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赜而不可乱也。”许慎的努力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并极大地影响了后代,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今天我们研读汉代乃至秦代以前的古代出土钟鼎彝器简帛文字,都因为有了《说文解字》的传承而使得这种研究读解成为可能。尽管《说文解字》也存在部分谬误,但并不妨碍它承先启后的重大作用。因此,许慎应该是中国文字学的真正奠基人。

雒三桂专栏|重印《古籀汇编》序

▲钟鼎文

从汉末至宋初,古文字学研究相对沉寂。到宋代,随着钟鼎古文出土的日渐增多,相关研究也日渐兴盛,并出现了几部有代表性的著作,如王俅《啸堂集古录》、王厚之《钟鼎款识》、王黻《博古图》、吕大临《考古图》、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郭忠恕《汉简》、夏竦《四声韵》等。而元、明两代,学问空疏,士子很少用心于此,因此也没有产生什么像样的文字学研究著作。

雒三桂专栏|重印《古籀汇编》序

▲殷商时期的甲骨文

至清代,古文字研究迎来又一个高峰。特别是乾隆、嘉庆以后,金石小学研究进入极度发达的时期,大批学者倾注于古文字学研究,尤以阮元、赵魏、张廷济、徐同柏、吴荣光、吴式芬、吴大澂、吴云、陈介祺、叶志诜、刘喜海、刘心源、潘祖荫、端方、孙贻让等学者成果最为丰硕。各家皆手自摹录考释,诂训文字,订正经史。如吴大澂所言,人生秦燔书数百千年之后,何以能识三代文字?曰幸有钟鼎彝器款识,皆秦以前物也;人生周、孔千数百年之后,何以能读周、孔时之钟鼎彝器?曰幸有《经典释文》,多古书字为之证也。故清代学者的研究著作成就远超前代,古文字学在这些学者中得到发扬光大。如吴大澂所著《说文古籀补》,陈介祺就推为仓圣许氏之功臣。清末安阳殷墟商代甲骨文出土之后,古文字研究又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罗振玉、刘鹗、王国维、邹安、方若、林义光、容庚、商承祚、郭沫若、叶玉森、徐中舒等一大批学者在甲骨文及金文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除因文释字外,摹录文字而撰为字书者则有吴大澂《说文古籀补》、汪西亭《钟鼎字源》、丁佛言《说文古籀补补》、容庚《金文编》、罗福颐《古玺文字徵》、商承祚《殷墟文字类编》等。这些著作集历代研究之大成,一编在手,商周秦汉文字嬗变之迹即可了然于胸。但各书内容分散,未能综合条贯,便于初学,因此又有学者发愿尽取诸书,汇为一编,而《古籀汇编》一书因之产生。

雒三桂专栏|重印《古籀汇编》序

《古籀汇编》的编纂者徐文镜,是一位优秀的金石文字学家,用功于此多年。虽然学术成就不如以上各家,然亦别有心得。徐文镜说自己“夙嗜篆籀,每思将各家摹录辑为一篇,犹许氏所谓‘今叙篆文,合以古籀,稽譔其说,将以理群类,解谬误,晓学者,达神恉,以之合综条贯,沿津讨源,而上追籀史也。”为编纂此书,徐文镜下了很大的功夫。而在上世纪30年代,编纂这样的字数,全靠条分缕析,剪刀加浆糊,仔细考索,分别部居,其难度之大可以想象。

雒三桂专栏|重印《古籀汇编》序

《古籀汇编》一书编成于1934年,该书汇集了作者所能搜集到的商代甲骨文、商周钟鼎金文、石鼓文、秦汉青铜器吉金文字,以及古玺印、古陶、古币、古兵器铭文等各种古代文字遗存,裁贴各书,按照各位文字学家的释读纂成一编,按照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原则,不加增损,更不附臆说。其分别部居,悉依许慎《说文解字》;各家解释不同者,均照原释次列,概不删改;图象文字与形声不可识者,考释未确,别为附录;依《说文解字》分为十四卷,篇首编检字一篇,以楷书笔画多寡区分,以便检录。全书依《说文》提行之字共2445字,《说文》重文为702字,古籀重文为27772字,《说文》所无提行之字为590字,《说文》所无古籀重文为1252字,数量堪称甚夥,不仅极大地方便了普通书法爱好者的使用,专业文字研究者也得到检索的方便。而徐文镜编纂此书的本意并非为了书法爱好者使用,但实际上却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一部极其方便的古文字工具书。

雒三桂专栏|重印《古籀汇编》序

▲雒三桂作品

《古籀汇编》付梓多年,海内流传稀少。解放后虽有个别出版社加以影印,但市面上流传甚少,踪迹难觅。为了方便广大书法爱好者查阅使用,人民美术出版社特根据此书初版加以影印出版,对其中内容未加任何改动,版面设计也尽量保留初版原貌。

(原载人民美术出版社版《古籀汇编》)


作者 / 雒三桂

雒三桂专栏|重印《古籀汇编》序

雒三桂别署琴音堂主、南阳布衣、河内布衣等。河南省武陟人。文化史学者、历史学学士、硕士、文学博士、书画家、书画理论家;当代著名花鸟画大师孙其峰入室弟子;现任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兼任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课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画院写意花鸟工作室导师、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特聘“北京旅游文化使者”、《中国书法大字典》主编、山东京博集团楹联博物馆学术顾问。

主要学术著作:

《诗经散论》(商务印书馆)

《诗经新注》(与李山合著,齐鲁书社)

《王羲之评传》(人民美术出版社)

《千年书法》(主撰,民主法治出版社)

《中国书法史》(全国“十二五”普通高等院校艺术类教材)

《董其昌临怀素千字文研究》(人民美术出版社)

《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技法解析》(人民美术出版社)

《九成宫醴泉铭技法解析》(人民美术出版社)

《欧阳询楷书结体三十六法》(人民美术出版社)

雒三桂专栏|重印《古籀汇编》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