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有句话,被各大媒体广为传播——不要向比尔·盖茨,向马云看齐,因为你会很受挫。 乍听起来,貌似很不谦虚,可是将演讲视频从头至尾看过一遍之后,就会发现,马云其实是想提醒年轻人:
他还强调:
因为创业公司、小公司最重要的是梦想,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已经成功了的大公司,关注点可能就转向了KPI,这个对小公司没有借鉴意义。 这才是马云要说的有意义的金句嘛,断章取义真是伤不起啊。 好吧,言归正传。 我其实无意于批评一些新闻标题,我想要做的是,把马云演讲的精髓提出来,看看对我们育儿有什么借鉴意义。 更直白的说,就是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学会这种永不放弃的精神。 01 一个人能够抵抗挫折,首先他要是个自信的人。 面对困难,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唯有如此,他才有足够的能量渡过难关。 培养孩子的自信,我们除了不随意批评指责,经常发现和表扬孩子的闪光点之外,下面这两点也很重要: ❶ 让孩子体验更多的掌控感 掌控感和无力感是相对的。当我们做好了一件事情,就会增加掌控感。相反,如果多次尝试都失败了,就可能会让我们产生无力感,或者说是习得性无助。 掌控感是一种很好的感觉,它带给我们一种对自我的认可和满意。 所以,让孩子从小体验到更多的掌控行为,对于培养孩子的自信非常重要。 要做到这一点其实不难,我们需要做的不过就是,当孩子想要探索的时候,做好“保护性撞墙”的工作。 比如,当孩子学习站立的时候,那就给孩子提供凳子和墙就好了,而不是一直牵着孩子的手扶他走;当孩子开始走路了,我们将家具贴上安全护角就好了,而不是告诉他,这里不许碰,那里不许走;当孩子尝试爬高的时候,我们站在不远处看着,随时准备伸出双手保护孩子的安全就可以了,而不是把他抱下来,阻止他的这次探险…… 我们不需要人为地给孩子制造挫折,但也不能想当然地代替他去搬移困难。 很多时候,孩子需要自己经历自然的挫折,去获得掌控感。 因为获得掌控感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经历失败、心情抑郁、不断尝试,直到成功的过程。 对孩子来说,不需要任何努力就可以获得的成功并没有什么价值。 我们越是阻碍他去探索,越是容易让他体验不到掌控感,反而形成了习得性无助。 ❷ 对孩子的赞赏应该具体、有条件 “无条件的全面赞赏”就是不管孩子做得好坏,统统表扬、称赞。 表面上看来,孩子可能会因为这些表扬和称赞变得自信和乐观。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如果孩子无论做什么,做得好或不好,都能从父母那儿得到奖赏,那么他就很难分辨出到底哪些行为是好的,哪些行为一般,而哪些行为又是不好的。 而且,当他真的做得很好时,他也很难了解其意义,从中获得的掌控感自然就也削弱了。 我们对孩子的赞赏应该是有条件的。只有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时才给予赞赏,而不是泛泛地没有原则地给予赞赏。 比如,我们不要随便开口表扬孩子“你真棒”,而是要具体地指出孩子好在哪里——“你今天吃饭很认真,而且吃饭时没有掉饭”“你刚才自己独立读完了一本书”,等等。 TIP: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情绪VS无条件全面赞赏 我们说,情绪没有好坏,对于孩子的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我们都要无条件接纳。但是行为有好坏,所以,对于孩子的行为,我们需要有条件给予赞赏。 02 一个可以坚持梦想、不畏困难的人,还应该是个乐观的人。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在几十年的研究中发现,乐观的基础不在于励志词句或是胜利的想象——尽管它们对于乐观也有一定的作用——而在于我们对原因的看法,也就是个人的“解释风格”。 重要的是,解释风格从孩提时期开始发展,如果不去干预,就会保持一辈子。 ❶ 解释风格与归因方式有关 通常情况下,悲观的孩子会将坏事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原因看成是永久性的、普遍性的、自身原因导致的,而将好事看成是偶然的、特定的、外界因素导致的,如:
而乐观的孩子刚好相反,他们会将引发坏事的原因理解为暂时的、特定的、多为外界因素引起的,而好事发生则是永久的、普遍的、自身原因(能力)导致的。如:
❷ 培养孩子的乐观精神,需要我们用乐观的解释风格影响孩子 孩子的解释风格,往往受到父母平时和孩子的说话方式的影响。 比如,孩子忘记做作业了,而很多父母却经常借题发挥,说:“你总是那么贪玩,昨天居然贪玩到忘记做作业了,你看隔壁家的姐姐每天回家都认真做作业,你为什么就这么不听话呢?”这样就等于随意给孩子的品格贴了坏标签,并批评了孩子的品格。 这句话给孩子的信息就是:
这是一个可能导致孩子悲观的说话方式。 但如果我们跟孩子说:“你一直是个认真学习的孩子,昨天却因为玩游戏而忘记做作业了,这件事令我很生气。”这就是个培养乐观孩子的说话方式。 我们说,当孩子的行为不当时,我们是可以批评的。只是一定要注意,批评要对事不对人;只批评孩子的行为,而不能批评孩子的品格。 因为事情是暂时的,而品格相对是永久的、不易改变的。经常对孩子的品格进行负面判断,可能会让孩子变得悲观。 好吧,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自信的、乐观的、能够抵抗挫折的、追求梦想的人,我们做父母的需要先学习,并做出改变。 要改变自己既定的思维习惯,虽然很难,但却值得我们努力尝试。 加油!共勉! 本文为公众号“积木育儿”(jingguanyuer)原创文章,转载已获授权。 薇薇妈说 马云又说大实话了。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会找很多名人案例,希望以他们为榜样,渴望他们的故事也能发生在自己身上。但是啊,薇妈要提醒大家一句,世界上只会有一个马云、乔布斯、比尔盖茨…… 除了努力之外一切的一切都是一个比例问题,所以真正该教会孩子的是不是沉迷于他们表面的故事,而是学会背后的精神,以榜样的力量,鞭策自己前行,教会孩子,我们不要成为下一个马云、乔布斯、比尔盖茨,而要成为更好的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