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中有光,路便不再黑暗 —— 碣石调幽兰

 北斗书斋 2017-10-23


碣石调幽兰 来自七弦古琴网 10:34


  心中有光明,道路就不会黑暗。人生在世,总是会遇到很多的坎坷,有些挺一挺就过去了,有些无论如何努力也是枉然,面对这样的困境,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应对,躲避困难,看淡困难,逆难而行,无论做出什么选择都是积极的,怕就怕在困难面前失去了希望了,看不到未来,从而自暴自弃,放弃了自己。


  当孔子路遇野谷,看到满谷的兰花的时候,我想,他的内心一定是很复杂的。从少年起,孔子历经磨难,饱读诗书,行程千里,求学各地,学琴于师襄,学道于老子,拜访隐士,历学贤者,如此诸般,终于学富五车,准备一展才华。


  可命运却给他开了一个玩笑,所有的君王都不喜欢他的政治方针,当时的环境已经是礼崩乐坏,谁的拳头大,谁的武力强,谁就被尊敬。至于礼法,那是表面的文章,谁也没有把周天子放在眼里,不过是利用这枚棋子来扩张自己的实力,“尊王攘夷”不过是一句空话。孔子要恢复文武时代的社会面貌已经不合符当时君王的胃口,不被重用那是必然的。



  幽兰的开头,便是深沉而忧伤,这一点无需多讲,一个人为了自己的理想奋斗了一辈子,然而这个理想却无法实现,其中的忧伤不用多讲。如果说这只是妄想那也就算了,可刚刚实施有成效的时候,却无端被终止,这才叫人郁郁难受。我们常人难以体会这其中的滋味,我们的理想达不到那样的高度,但我们也知道,如果自己花费无数的心血,眼看有成效的时候,被人干涉,一辈子再无希望,那么心情是可想而知的。


  忧伤之后,有无限的愤慨,圣人也是人,是人都会有脾气,泥菩萨尚且有三分脾气,何况是人,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人。自己的抱负不被重用也还能理解,如果其他有才华有理想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被重用,那还是值得欣慰的,毕竟理想实现了,虽然不是自己的功劳。可情况是恰恰相反,那些活跃在君王身边的,影响国家走向的,都是些鼠目寸光,毫无远见的小人,这怎么不叫人愤慨!



  通常人走到了这一步,几乎可以说是绝望,理想不能实现也就罢了,连正常的生活也难以保证,被驱逐,不得在自己的国家不得在自己的家乡生活,被驱逐出境。各国君主都不待见,只能在荒郊野外颠沛流离,还不如一个打柴的樵夫,一个打渔的渔夫。但圣人就是圣人,他的胸怀不是常人能够达到,比大海还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宽广的是圣人的心胸。一切皆可容纳在心中,不被重用又如何,理想不能实现又如何,颠沛流离又如何!这不过是一些小的坎坷,大可不必放在心上。


  兰花就算是在野谷又如何?它还是兰花,不是野草,也不是荆棘,它还是傲然芬芳,保持自己的品格。琴曲最后给人一丝希望,一片光明,就算在黑暗中行走,心中保持一点亮光,那就能直通理想的彼岸。正是因为这点亮光,孔子不屈不挠,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就走上了教育路线,将自己的思想传播下去,成为了儒家的祖师,影响了整个中国,流传千古。





傳承古琴艺术  弘揚傳統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