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伦勃朗《夜巡》为什么伟大? ... 来自虎掰掰

 沁园春春2016 2017-10-24

刚才有人提到这个问题,我们就即兴探讨一下伦勃朗的《夜巡》为什么这么伟大的原因。我认为是——在《夜巡》之前没人敢这么画,在《夜巡》之后没人有能力这么画。


如果以当代的眼光去看伦勃朗的《夜巡》,我想大部分普通人的感受是——“对比度很强的摄影棚效果群像”。是的,无论你是不是关心艺术,现代人的审美已经被各种艺术风格的极致启迪过了。如果想理解一副艺术品的伟大之处,务必要回到那个时代去重新审视,伦勃朗的夜巡可是说是群像作品中的一个风格“锚点”。

在解释这幅作品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文艺复兴从伊始到辉煌的群像作品。图2是油画之父凡·艾克的《根特祭坛画》,图3是著名的《雅典学院》,图4是《最后的晚餐》,图5是《创世纪》的天顶全貌。





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人物平均,光环境是完全架空的。无论《雅典学院》如何辉煌,核心人物都是“造作”地站成一排,《最后的晚餐》是靠一张长桌把人物的布局“拍扁”在画面上,凡艾克更是“任性”到完全忽略了焦点透视(没办法,他是油画的爹),《创世纪》更是“满天乱飞”,人物三三两两,甚至都称不上是群像。

为什么?这是由经济诉求和功能诉求导致的必然结果。不是画家没有能力去营造更客观、真实的空间格局,而是这种画必须这么画。因为它们都是壁画,用于装饰墙面。

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的size,《创世纪》画面面积达14x38.5平方米,《最后的晚餐》4.2X9.1米,《雅典学院》2.794X6.172米,《根特祭坛画》3.7×5.2米…大家想象一下,一整面墙上如果出现了《夜巡》中的大面积黑,甲方肯定是要气死。文艺复兴时期的群像的均匀布局风格是由壁画的装饰功能决定的。这种风格深深的影响了后世的画家,成为一种风格的囚笼,同时也禁锢了油画的创作。虽然有很多画家在油画创作中尝试突破,显然没有伦勃朗成功,大部分风格套路化的群像作品埋没在文艺复兴时期产能旺盛的油画中,被历史冷落。这是我讲的功能诉求。

而在艺术创作中经济诉求是一个更根源的参考条件。艺术家为谁创作?谁付钱?出多少钱?对艺术品的创作格局有着决定性意义。和现在的艺术创作不同,当时没有繁荣、成熟的艺术品市场,那些知名的艺术家们不是自己闷头画,画完了放到市场上去卖,而是凭借着显赫的名声带来的“定制需求”谋生…那些传世之作,无论是宏大的《创世纪》,还是美丽的《蒙娜·丽莎》,艺术家就是为了报酬创作的,伦勃朗的《夜巡》也是。

《夜巡》是为阿姆斯特丹城射手连队画的一幅群像,画面中的人物每人出一百弗罗仑(荷币),相当于现在的众筹。伦勃朗在构思这幅伟大的作品时,把人物安排得人物主次分明,构图有条不紊,光线也营造出了极为“偏心眼儿”的舞台效果…这一切是艺术家的固执,成就了一幅伟大的作品;但在当时,也是画家的“职业道德沦丧”。画面中在黑暗中的人不干了,次要地位的人也不干了…是呀,老子也出了一百块,凭什么我脸黑?于是纷纷找画家讨公道…这幅《夜巡》也成为了伦勃朗最著名的“污点作品”。因为坚持主观的舞台光效果,让伦勃朗的晚年穷困潦倒。是呀,谁乐意找人画像,结果弄一块大黑挂墙上;找你画群像,你把我的脸儿画没了?

安妮薇,伦勃朗自毁了画家的前途;但是给后人以无限的启迪。绘画也从教堂的高墙上走向了画布,从教会和贵族投奔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再由少数的精英普惠到了多数的大众…艺术创作经济诉求的改变,影响了题材和格局的改变,然后产生了风格的突变与多样性。


两个世纪后,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继承了伦勃朗式群像塑造布局,人物主次分明,光线充满戏剧性。这股作品的伟大之处是时代意义大于绘画技巧。在群像绘画的风格突破中,伦勃朗也许不是第一个,但他是最成功的一个;即便这次成功断送了他的“大好前途”,也应该被历史铭记和赞美。

【评论】

@Ashley_大A:等等,夜巡不是被熏黑的吗?

@虎掰掰:百度百科里都讲事情就没必要再讲了吧。把一张照片整体调暗,最亮是最亮,最暗还最暗的;无论画面整体明度如何变化,对比关系是不变的。夜巡甚至被退单,就是因为人物创作上的“分赃不均”,这有什么好争论的?

@呼吸液:回复@虎掰掰:而且他很多作品都是运用这种手法 光影大师。
 
 
@没有少女心了_:阿姆斯特丹荷兰国立博物馆里,博物馆里看过去没有博主的图这么暗,但是对比依然很明显,巨大的作品占了一整面墙,高清玻璃让人看得出各个人物的细节表情,很震撼。

 
@ToccataW:实际看夜巡不像照片上这么暗,博物馆的灯光照的挺妙的,让人物和环境对比更明显了,确实有一种画中人向你走来的观感。以及他的袖子和衣襟画的真写实细致,配合油画的凹凸纹理,给我这个近视眼一种两眼5.0的高清感。震撼。

@帕杰克帕杰帕:博物馆里看到的都是修复过很多次的

@蓝翔精英李大栓:艺术史是甲方创造的。

@科学家种太阳:喜欢这种角度:把历史人物放在历史里,把真实人物放在利益冲突里。

@小女飞刀:说得好!文艺复兴早期画作还是充满了教派的神宗色彩,均匀,大气。但是伦勃朗的《夜巡》是人间,是故事,是“拍摄”作品前那双凝视的眼睛。

@GblsTver-田鸿硕:伦勃朗就是因为夜巡被画里一帮人起诉到岔气的呀,大家都给一样的钱,凭什么自己只能露半张脸。

@望穿秋水仙:伦勃朗花了很多以蜡烛、小窗等为点光源的作品。


@虎掰掰
10月23日 05:13 
有人说夜巡是被烟熏黑的,是的,这是公认的一种推测,夜巡实际上是白天的光线。我用高科技手段(美图秀秀)还原了夜巡的原貌(图2),把暗面恢复到了人们推测的深棕色。该处于次要位置的人物还是处于次要位置,该处于暗面的人物还是在暗面,该脸黑的还是黑。画作的色彩是一种对比关系逻辑,没有绝对的黑,也没有绝对的白。

 
 
 
@Emily_阿宝:现场看并不是图一那么黑,其实就是图二的那个亮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