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通史16——西周怎么灭亡的

 墨香笙樵 2017-10-24

  

上古史——春秋五霸齐桓公

 

  齐国的祖先是姜子牙,周公旦给了他2个师的兵力和专攻专伐的权利,那就相当于72个大诸侯国之首了。谁敢叛乱,不需要周天子发话,齐国就可以出兵把他们灭了,所以西周早期时,没人敢对周天子不敬的。至于东部沿海的东夷族,被周公旦划给了那些大诸侯,成了大诸侯的附属国,自然蹦跶不起来了。唯一楚国是个例外,他们从周公旦那里学了那么大本事,又处在南蛮中间,自然会拼命扩张,并经常怂恿淮夷进攻周期,那是世界上最早的代理人战争。

  但从周厉王的老爸周夷王与纪国国君合谋烹杀了齐衰公以后,中原的平衡关系被打破了,纪国身边的大老虎蔫了,周夷王最不放心的齐国没威望了,诸侯国最忌惮的齐国没威慑力了。那各国的胆子就大了呗,给不给周天子上交贡品,就很随意了,也更大胆的吞并附属国了。

  周平王东迁以后,春秋时代开始,大诸侯国就开始惦记小诸侯国了,小诸侯国被吃的差不多了,那些实力较差的大诸侯国,也开始成为方圆千里大诸侯国惦记的点心了,所谓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都是一个道理。

  到了公元前7世纪初,齐襄公继位后,就说了,“纪国国君在周夷王时,把齐国先祖齐衰公害死了,这是齐国的国仇,都九代了,必须报仇了,”于是齐襄公就把齐国东部最大的诸侯国,纪国给吃掉了,此时齐国就占领了山东的大部分。

  齐襄公本性豪放不羁,这时更春风得意,做事更不顾忌了,有一天就对堂弟公孙无知说,“我老爸给你的工资太高了,以后你只能拿卿大夫的正常工资,生活上也低调点,别把自己弄得跟个多高级人物似的。”

  公孙无知郁闷的走了,而边关大臣管至父又来信了,“齐襄公,你说好今年秋天派人来替换我们,这都过去一个月了,替换的人还没有来,你是不是把我们忘了?

  齐襄公回信说,“现在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国家正需要你们,你们别辜负我的信任,好好干吧,我不会忘了你们。”

  管至父把信一拍,“齐襄公这不是在耍我们吗?他这么没信用,我们还跟他混个屁呀?公孙无知不是被齐襄王打击的很厉害吗?我们干脆支持他夺取君位得了。”

  其他人都同意,最后叛乱成功,他们杀了齐襄公,拥立公孙无知做了国君。

  当年齐襄公即位时,齐国有两个小伙子正在找工作,虽然他们志大才高,但对于没落贵族来说,找个喜欢的工作并不容易,即使做生意、当兵,也没混出名堂来,于是管仲就对鲍叔牙说,“我们投奔齐襄公的弟弟去当门客吧?你去投奔公子小白,我去投奔公子纠,他俩万一有一个当上国君,或是卿大夫,我们就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了。”

  鲍叔牙一听,“哥哥,可真有你的,还玩双保险那,行,我听你的。”

  可是现在公孙无知当了国君,还把齐襄公杀了,管仲就说,“兄弟,危险了,你保护着公子小白去莒国,我和公子纠去鲁国,先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吧?”

  鲍叔牙一听,“你又玩双保险那,行,我听你的。”

  于是他们保护着两个公子都跑了。公孙无知一看,连齐襄公的两个弟弟都跑了,我就是齐国血统最正的人了,我还担心个屁呀?于是也不谨慎了,官二代的坏习惯就暴露出来了,对手下大臣开始呼来喝去了,就把一个叫雍禀的士大夫气坏了,“呵呵!你一个二代公子,杀国君自立,还真把自己当盘菜了?我要有机会,一定除掉你,免得你祸害人。”

  赶巧呀,有一天公孙无知到雍禀的工资田附近游玩儿,那雍禀岂能错过机会,一个袭击就把公孙无知干掉了。

  鲍叔牙首先就听说了,“小白公子,公孙无知死了,我们快回齐国吧,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呀,”于是他们就出发了。

  管仲也听说了,“公子纠,公孙无知死了,我们快回齐国吧?晚了就来不及了,公子小白已经出发了。”

  公子纠一听,“管仲,那你先去截住小白,射死他,我们在路上汇合。”

  管仲带上几个人就出发了,并在一个路口截住小白的车,管仲也不说话,张弓搭箭“嗖”一声就把小白射倒了,然后上前查看。事实上那一箭射在小白的腰带扣上了,小白反应好快的,咬破嘴唇躺在马车上装死。

  这时鲍叔牙就急眼了,“管仲!你为什么射死我家公子?”

  管仲被鲍叔牙一问,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看一眼嘴角流血,躺着不动的小白,冲鲍叔牙一抱拳,回身就跑了。

  这时公子小白出声了,“什么都不要问,驾车快跑,回齐国。”

  鲍叔牙一听,眼泪都出来了,立马精神了,把马车赶得飞快,没两天就到齐国了。鲍叔牙到处拜访卿大夫,士大夫,很快就拥立公子小白继位了,这就是齐桓公。

  那管仲呢?很快和公子纠汇合了,“公子,小白被我射死了。”

  公子纠一听,“太好了,停车停车,我要和管仲喝酒。”

  等公子纠不紧不慢的赶到齐国,听说公子小白已经继位了,就看着管仲,“哥们,请你给我一个完美的解释?”

  管仲叹息一声,“唉,事已至此,逃命就是最完美的解释。”于是他们又逃回了鲁国。但齐桓公不干呀,派鲍叔牙领兵就奔鲁国来了,鲁国是二流国家,哪打得过齐国呀,就派人求和。

  鲍叔牙就说了,“齐桓公不忍心自己杀哥哥公子纠的,你们自己看着办,但齐桓公对管仲可是恨之入骨的,非要杀他不可,你们必须把管仲完好无损的押送到齐国。”

  鲁庄公哪敢不听呀,于是杀了公子纠,派人把管仲押送到齐国。当时齐桓公正和大家商量怎么给管仲定罪处死他呢,鲍叔牙就说了,“君主,你要是只想管理好齐国呢,那么有我和各位大臣足够了,你可以泄私愤杀掉管仲。但你要想有更大的作为,比如称霸诸侯什么的,那你就必须重用管仲,因为我们这些人全加起来也不如管仲一个人的能力。”

  齐桓公一听,眼睛都放光了,“管仲这么厉害我怎么舍得杀他,走,走,我们到城外迎接他去。”

  于是齐桓公就任用管仲做了宰相。刚开始时,齐桓公并没完全信服管仲,“宰相,你快准备钱,多造些战车和兵器,我要训练军队把宋国吃了。”

  管仲看看齐桓公,“不行,我们要把精力都用在提高齐国的整体实力上。”

  齐桓公也看着管仲,“你就听我的吧,宋国很富有,吃掉他,齐国就有钱了,什么都解决了。”

  不久齐桓公就领兵打宋国,结果好几个诸侯去救宋国,把齐军好顿揍。

  齐桓公就向管仲道歉,“管大叔,我错了,你教教我怎样提高齐国的实力呗?”

  管仲沉思了一会儿,“农业是国家的根本,老话讲,无农不稳嘛,首先自然是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增加税收了,自从西方的炼铁技术传入中原以来,铁制农具那真是太好用了,精耕细作的产量太高了,但公田可没人当回事。我们把公田都分给个人,然后根据土地质量分出等级,按实际收入交税,这样农民的积极性就高了,个人收入增加了,国家的收入也增加了。当然了,光推广铁农具还不够,我们还要鼓励炼铁,铁的市场可大着呢,造兵器,生活用品都要用它,它比铜的产量大多了,还更坚硬,我们可以从它的身上收税。还有啊,我们靠着大海,可以晒盐呢,那可是任何人也离不开的,我们也可以收税,哪怕是少收点,架不住用量大,收入也是很可观的。”

  齐桓公一听,“管大叔,你太有才了,这都能想出来。”

  管仲笑了,“这可不是想的,这是观察思考的。还有呢,等铁和盐的的产量大了,在卖到其他国家去,会赚的更多,但光靠齐国的商人不行,如果能让各国商人无论远近都到齐国来做生意,我们不单盐、铁赚钱,饭店,旅馆,都跟着赚钱,我们的税收不就更多了吗?对不对?”

  齐桓公瞪大眼睛,“那当然,我们齐国得富得流油啊!不过,怎么才能让各个国家的商人主动到齐国来经商呢?”

  管仲抬头看着窗外,“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我们首先要让各国的商人在齐国都能赚到钱,比如把关卡收的费都取消了。其次要吸引来一些大商人,只有他们才能把我们的盐和铁卖到更远的地方,当然对于大商人,让点小利是没用的,我们可以满足他们的虚荣心。比如:在王宫里盖一些高级宾馆,高薪聘请几百名漂亮的歌妓,凡是5车货以上的大商人,吃的、喝的、住的,女人,全都免费享用一天。当然他们不会住一天的,再住就得花钱了,只要把他们吸引来了,保证他们的安全和利益,我们还怕赚不到钱吗?恐怕赚的钱比请歌妓的工资多十倍呢。”

  齐桓公竖起大拇指,“管大叔,你的办法可真多,这样下去,天下的商人不都趋之若鹜的往齐国跑呀,然后呢?”

  管仲继续看着窗外,“然后你就可以称霸诸侯了。”

  齐桓公疑惑的看着管仲,“以齐国目前的兵力,顶多一万人,打个宋国都不能,如何称霸呀?有钱没有强兵,还是白扯呀。”

  管仲转过身,看着齐桓公“只要有了钱,这都不是事儿,关键看怎么弄。从古至今,士兵都是由本族的壮年组成的,兵力很有限的,既要保证生育人口,又要保证农耕生产,兵源自然有限了。对于附属的部族,都不敢招他们的兵,既怕耽误他们种地,又怕他们变得强大。但现在不同了,我们齐国有几十个部族,几十个城市,近千个村落,近百万人口。每个村落招几十个兵,就是几万,对农耕几乎没有影响,也不用担心他们会造反,即使这样,也不用把他们做常备军,农闲时训练,农忙时种地,打大仗时召集起来。平时还靠本部族的士组建的常备军。当然了,有了钱,就可以多给士兵发工资,把各族的士都可以组织起来,这就涉及到一个日常管理问题,如把全国的士、农、工、商分成若干个乡,乡下面再分。把士乡的壮年组成几个常备军,由你和两个上卿率领,再从将士里选出人来,农闲时训练农乡的士兵,打仗时由他们率领那些军队。这样我们的常备军就能达到5万多人,关键时把农乡军组织起来,10万兵都可以的。只要齐国实力上来了,有战车,有兵器,有粮食,能给几万常备军发得起工资,能给阵亡的将士合理的补偿,你称霸诸侯很难吗?”

  齐桓公大喜,“哎呀!5万多常备军,十几万军队,我的乖乖,我们可以揍楚国了,哈哈。”

  管仲笑了,“称霸不需要和强敌拼命的,能威慑住他,达到我们要的效果就行,拼命不是上策,除非不得以。”

  齐桓公也笑了,“那是,那是,你接着说。”

  管仲看着齐桓公,“没了,这些就够我们弄几十年了。”

  管仲和齐桓公商议的改革方案,就是历史上的桓管改革。五年后就见效了,在管仲的建议下,齐桓公灭掉了几个不给周天子交税的小国,然后开始召集诸侯会盟,响应他号召的诸侯越来越多,二十多年后,就牛的一塌糊涂了。

  有一次匈奴人把燕国揍够呛,燕国向齐国求救,齐桓公问管仲,“齐国最大的对手是楚国,没必要为了燕国和匈奴拼命吧。”

  管仲就说,“匈奴是华夏族共同的敌人,你救燕国打匈奴,必然会得到各国的尊敬,以后和楚国交战时,支持你的人才会多,我们的损失会更小,何况我们三万多常备军,吓都把匈奴人吓尿了,不会有大损失的,收货可是巨大的。”

  齐桓公一听,“是这么个理,听你的,揍匈奴。”

  于是匈奴被齐国好顿揍,燕国都把齐桓公当恩人了,其他诸侯国纷纷称赞齐桓公,积极参加齐桓公的会盟,齐桓公老自豪了。

  公元前7世纪中期时,楚国让郑国跟他混,郑国人不干,说已经跟齐国又盟约了,楚国就揍郑国,郑国就向齐国求救。

  齐桓公问管仲,“管大叔,终于等到和楚国交手了,你说怎么打,我都听你的。”

  管仲沉思了一会儿,“楚国实力强大,俩虎相争必然是两败俱伤。我们约请各路诸侯共同出兵,先吃掉楚国的盟国莱国,那是我们的路费,然后直奔楚国杀去。楚国一看我们动真格的了,好几个个国家声势浩大,肯定会主动和谈,我们提出一些他能接受的条件,既救了郑国,又收获了威望,各国也没有损失,以后还愿意跟你出兵多好。”

  齐桓公大笑,“管大叔,可真有你的,好,就这么办。”

  结果还真按管仲设计的来了,联军灭了莱国直奔楚国,楚国也不含糊,领兵就迎上去了,但见面就请求和谈,并答应从郑国撤军,恢复向周天子交税等等,然后两国签订盟约,齐国联军光荣的班师了。这下齐国玩牛了,各国诸侯都佩服齐桓公,连周天子都感谢齐桓公,特意举行了一个盛大仪式,给齐桓公发奖品,好多诸侯都参加了,齐桓公顺道又和各国盟约,至此齐桓公九合诸侯,威望达到了顶峰,妥妥的春秋第一霸。

  其实齐国玩的最高的一次是吞并衡山国。当时齐桓公问管仲,“管大叔,衡山国夹在我们和鲁国中间,他们盛产兵器,天下闻名,我觉得应该吃掉他,但又顾忌士兵的伤亡,你再出个高招呗?”

  管仲笑了,“难得鼎鼎大名的齐桓公也心疼士兵啊,这是齐国的福气,我们就玩个高的,你春天派人用十倍的价格收购衡山国的兵器,他们对耕种就不上心了,秋天再用几倍的价格收购他的粮食,等他没粮卖了,迅速与他断交,其他国家自然也会跟着我们与他断交。然后你再揍他,他没兵器没粮食怎么和你打,想不投降都不行啊。”

结果齐国兵不血刃就吞并了衡山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衡山之谋。

后来管仲老了,又病了。齐桓公就问他,“我该任用谁来接替你呢?

管仲叹口气,“公孙隰朋最合适,鲍叔牙太直了,公孙隰朋之后可以为相。但我最担心的是你身边的那三个小人啊!易牙杀掉自己的孩子来讨好你,没人性。开方舍弃亲人来侍奉你,没人情。竖刁阉割自己来服侍你,丧失了本性啊,这种小人做事是没底线的,什么都做得出来的,你还是远离他们吧。”

可惜齐桓公没当回事,等公孙隰朋和鲍叔牙都死以后,年老的齐桓公被仨人锁在宫里活活饿死了,可见,没有名臣的辅佐,齐桓公也是普通人一个。

桓管改革对中国的影响是巨大的,从此以后,农业又进了一大步,并形成了后来的初税亩制度。军事也进了一大步,用兵制度变了,兵源多了,对匈奴的打击力大了。外交也进了一大步,各国之间重视外交了。经济也进了一大步,贸易受到各国的重视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