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上一次微讲堂我们了解了大学里面专业的结构和设置等一些基本知识,还有涉及到硕士,博士学科结构的学习,今天的内容,我就带着大家简单地了解下再给孩子选择专业时的一些基本思路和应该避开的误区。 上期回顾 一 选择专业的出发点 很多家长到了高三阶段,完全不知道该如何给孩子选择专业,12个学科大类,92个专业大类,506个专业无从下手,就像面对一张琳琅满目的菜单,选择多了,纠结也多了,以至于无从下手,其实我们按部就班的来,选专业就跟点菜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选择专业是,其实只要我们理清下面这五条基本思路就可以了。 进入高三或者高二,孩子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肯定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了,我们不妨先拿文理科限报这个大刀把所有的专业一刀切开:文科生能报什么专业,理科生能报什么专业,先做一个大体地筛选。 注:因专业较多,没有全部列举 如上面三图,根据文理科限报和文理兼收的专业,把所有专业按照专业门类,专业大类和具体专业切开之后,我们就会慢慢明白了孩子大概能选择的专业在哪些专业门类里。 文科生基本上能报的专业门类有哲学,历史学,文学和教育学,这些专业门类下的专业基本都可以称之为“纯文科专业”; 理科能报的专业门类有理学,工学,农学和医学;文理兼收的专业门类有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和艺术学(艺术类考生主要包括的专业,文理兼收); 当然,不排除有些理学和工学大类下的,例如:地理信息系统,风景园林等一些专业也招收文科生,而很多综合类大学的哲学专业最近几年也开始招生理科生。文理科分类限报越来越不明显,需要大家在选择专业的同时,多关注学校的招生章程和招生计划。 另外一点就是,不要想当然认为某个学校的某些专业我一定能报或者我一定不能报,要参考《河南招生考试之友》中学校往年的招生计划和专业目录,这才是你们将来报志愿的唯一依据。 选专业的时候发挥孩子的特长和优势,这点我想很多家长都会明白,虽然高中学习的内容跟大学有很大差别,但是孩子整个高中积累的优势学科确实可以在大学的学习中为他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尤其是对于竞赛生,艺术生来说。 如果你的孩子数学比较好,那么数学类,计算机类,金融类,财经类,测绘类,统计学类,电子信息类这些专业大类就可以重点考虑; 如果孩子物理比较优秀,那么物理学,力学,机械类,材料类,能源类,电气类,土木类,建筑类,水利类等专业就可以作为目标; 跟化学紧密相关的一些专业有:化学与应用化学,材料类,生物医学工程,化工与制药类,材料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等等; 还有医学,农学类等标签性很强的专业,选择前要了解透彻,做好长远的规划和打算。 文科类学生的优势不明显,很难根据根据高中的优势学科去选择专业,择业也很纠结。你地理好不一定就要选择地理类专业或者做地理老师,同样历史也是就业的冷门专业,纵观其他文科生能报的专业,即使发挥特长也很难找到一个另自己满意的专业。 但是文科生在大学里也可以发挥特长和优势,兼学辅修其他专业:相对来说文科生的课业较轻,会有大量的课余时间来学习其他东西。 例如,你语文学的好,可以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时,拿下教师资格证,再去考注册会计师,你甚至可以在大学期间考建造师等一些理工科学生才可以考的证书。再比如,你外语学的好,可以辅修法学,工商管理等一些其他专业,拓宽自己的专业广度和深度,在将来的就业竞争中占据一点有利位置。 退一万步讲,你当年误选了文科,也不愿意考证、当老师或者找一些跟文案、行政有关的工作。那么大学四年完全可以提早准备考研,跟理工类学生不同的是,文科的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相对来说要简单很多,加上较为轻松的课业,考研的准备时间会更充足,把握也会更大。 也有很多孩子,尤其平时成绩中等的,没有特别擅长的学科,平时成绩也一般,那该怎么选择专业呢?我们的一个最基本的本能就是:趋利避害。既然没有擅长的,也要回避开哪些自己平时特别弱,特别排斥的学科。大学的学习是靠自觉,如果高中那么严格的管理下某一学科还不能很好掌握,那么大学就更难学好。到头来不仅影响自己的学习积极性,还可能影响自己的正常毕业,拿不到学位证等等。 数学不好的避开数学(基本上理科类的专业都要学习数学,找一些跟数学相关度低的专业),物理不好的尽量不要去碰一些工学专业,晕血晕针的不要报医学,护理类专业了等等。。。 那么你可能该问了:我怎么知道哪些专业跟我的弱势学科相关呢?有些专业可以从字面意思里看出来主要学习课程,有些是不可以的。 专业课程内容是我们了解这个专业大体学习内容的主要途径,通过认识和比对专业间的主要课程内容,我们对某个专业或者相近的专业会有个大概的认识和区别,举个例子: 通过上图中金融学和金融工程的主要课程比对,我们发现,虽然两个专业名称相差不多,但是主要课程却相去甚远,金融工程还要学习基础会计,财务管理,管理学,金融数学甚至数据库等一些专业课,这说明相对于注重理论学习的金融学,金融工程学习的课程更多,实用性也更强,该专业培养的是综合型人才,不仅数理基础要好,也有有经济学,金融学的基本功底,甚至还要学习数据库,编程,管理等很多跨学科的专业知识。 从以上,我们能得出下面这些基本结论:金融工程的课业更重;需要更好的数学底子;要学编程;要学管理;学的东西多,本科肯定也较为肤浅,追求更好的出路要考研。 深入一些,甚至我们还可以再具体了解这些主要课程的学习内容和目录。总之要了解一个专业,从基本专业课程入手比较直观,也容易获得一个大体的印象,某些课程如果真的不清楚是要学什么的,我们可以百度一下或者求教于贴吧,知乎等。这还只是基础课程,同样的专业,每个学校的方向和擅长都不一样,后续的工作和信息量会更大,一定要提前准备。 如果读大学将来的打算是找工作,那么我们就应该多关注产业,行业发展的区域优势和特点了。中国的产业分布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区域聚集,说白了就是很多专门性的行业会扎堆分布。这就导致了很多跟这类产业相关的工作机会也会扎堆分布,也就是说大学毕业生要找工作,就要顺着这条线索去应聘了。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化工材料行业的聚集地是在华东,东北和江浙等区域,这类专业优秀的学校也基本上分布在这些地区,比如哈工大,武汉理工,上海交大,中南大学,浙江大学等。 因为行业区域分布集中,所以该区域的本科毕业生就业机会会相对更多一些,即使你不读名牌大学,读个普本同样的专业,在校成绩优秀也会在该地方逐渐站稳脚步。 或者说:如果你和孩子都不愿意出远门,希望将来他们回河南工作,那么就要多考虑河南的行业分布情况了。河南是物流,交通和商业大省,基础建设再逐渐完善,因此互联网,物流,快速消费,土木建筑,交通运输,工商管理等相关行业和学科的就业机会会更多。但是如果你跑大东北学个核工业核技术跑河南来就业就显然不合适了。 总而言之,我们选专业要多方面去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职业规划(就业还是考研)以及将来就安家地区的选择,好的规划是成功的开始,而专业的选择是规划的开始。大家最后也许会发现,其实高考规划中,专业的选择才是大坑,比起看得见摸得着学校录取分数和录取政策,引导孩子走上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子才是一个长期和艰巨的任务,必须要重视,而且是首先要重视专业的选择。 二 专业选择的误区 这是选专业的大忌,也是最不负责的做法。虽然有的专业可以从字面意思上看出学习的内容和将来的发展,我的建议是不论任何专业,多方面了解它的课程设置,实习安排,发展方向等等多维因素,有条件的,甚至可以学习下该专业对应的硕士学科的方向和细分,当然这就更深一步的去给孩子做规划了。 下面我举个例子,信息和计算科学,很多学生和家长都以为这是计算机类的专业,因为有计算二字嘛。但是实际情况却截然相反: 比较之后会发现,原来信息与计算科学并不是自己认为的属于“计算机”类的专业,虽然它也学习算法与数据结构,软件系统基础,但是更多的课程则是和基础数学以及计算相关的,也就是说这是一门典型的数学专业,如果你是冲着学计算机和编程去的,可千万不能被这个专业给“误导”了。 再举个例子,物联网工程,很多家长和学生会认为这是一个跟物流相关的专业,到底是不是呢? 这样一比较,是不是感觉大相径庭,原来物联网工程专业是做系统与硬件互通,人机交互界面,程序编写甚至是电路设计,信息通信这样的集计算机,软件,电子,信息,通信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啊,不会把它当成物流类专业去考虑了吧。 以上只是两个简单的例子,其实细心的会发现,信息与计算科学属于理学专业门类下的数学专业大类,而并非工学专业门类下的计算机专业大类,物联网工程属于工学专业门类下的计算机专业大类,而并非管理学专业门类下的物理管理专业大类。 因此,只要我们掌握了专业门类→专业大类→具体专业,这样的大学专业三级结构(这也是上一次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很难把专业看差门,做出南辕北辙的选择。 目前国内的热门专业有:财经类专业,临床医学类专业,工学里的电子类,计算机类专业,管理学内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等等,有些专业成为热门是因为跟“钱”有关,将来收入高,例如财经类; 有些则是专业技能度高,热门行业,比如计算机类专业,软件工程,电子通信类的专业等; 还有些专业热门是因为将来发展的社会地位高,收入也可观,比如临床医学类专业等; 还有如工商管理类专业热门,则是因为这类专业的普适性,社会需求量多,院校开设的规模大。 我们不能只看到该专业发展的顶端前景和更高的回报,更应该着眼与这些专业与自己孩子是否搭配,比如财经类专业里面的金融工程,金融数学,经济学这类专业,开设的学校很多,从上财央财到普通三本学校都有,但是财经类专业发展前景并不会随着学校档次的降低而保持不变。 换句话说:高端的发展和前景会限制于在哪些北上,华东区域和央财,上财,复交清北这类的顶尖高校,金融类专业的大量普本毕业生也面临着很尴尬的局面:银行也在缩减员工不易进,高端的工作学历和本科背景不够。所以大多数的学生只能选择跨行业或者从事一些房产,销售,贸易类的中低端公司就业,这类现象尤其是在二线城市很明显。 例如临床医学,临床医学是精英化培养,而且现在学医基本上都是8年起步,如果说没有一个长期的规划, 超长的学习毅力和殷实的家庭背景,还是不要去追这个“热门”了。 但是,工商管理这类的“热门”专业却可以追,因为普适性的专业需求量大,转方向更容易,找工作时涉及的行业也多,也不必担心万一一条道走到黑没有回头路了。 这是很多高三党的通病,尤其是成绩中等的孩子:成绩不咋样,要求可不低,刚过一本线就梦想着冲C9保底985,但是平时也不拿出实际行动来努力学习,郑大看不上,普本更愿意上。 这种定位不清,其实对于选择学校来说倒没有多大风险——因为高考成绩出来,能报的学校基本上也就一目了然的。但是这部分学生和家长很容易陷入到另一个陷阱:盲目的选择一个学校,寄希望于将来考研进入更好的大学。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陷阱?因为大学四年会发生很多事情,而很多成绩中等的学生,平时自制力明显不高,进入大学一个自学的环境之后,缺乏了管理和约束,未必就能如愿读研,之前如果再稀里糊涂选择一个不了解的专业,那大学四年会更痛苦。 所以我的建议是:如果孩子成绩中等,或是自制力不强,不要轻易的去选择那些课业较重的专业,或者武断的打算将来考研,当然励志深造没有错,我们更应该从孩子自身的学习能力出发,选择一个普适性或者就业面广的专业会更好,至少,这些专业一来不会影响到考研,二来就业的机会跟多。这就是我经常跟大家说的:普本孩子,以专业和城市为主。 这类专业选择失误很少发生,但是一旦发生就是“悲剧”,或许要面临着大学四年后的双跨:跨专业考研或者跨行业就业,这就意味着大学四年学习的知识基本打水漂了。 例如,主观上认为某一专业,某一行业当前发展较好而武断选择,或者当初没有完全的计划在当地发展而选择了一个家乡河南就业的专业,毕业后不得不面临着去留的纠结。 这类现象也很常见于中分段的学生,避免孩子毕业后遇到双跨现象很容易:不要报自己不了解的专业(害怕被调剂就降低学校档次保专业); 尽量避免一些冷门的区域和专业,如果真的很想去学,一定要提前了解学校和专业,规划好四年学业; 不要道听途说,很多人都是凭借个人主观想法或者自己的经验给你建议,别人的建议可以参考,决定要自己来做; 建造自己的专业池,选择专业时,不要孤注一掷只考虑1-2个专业,很多专业和学科是互通的,课程也有很大的相近性,多考虑其他一些专业,最好以相近的几个专业大类为参考选择依据。 很多高三学生有这样一个误区:他们觉得在省外随便读一个学校都比省内强(河南学生最明显),其实这是错误的概念,同等录取分数情况下,省内的学校性价比要远远高于省外。 如果一时半会很难扭转孩子这类想法,没有更好的途径,家长们只能平时多跟孩子沟通吧: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这么急迫的想要远离你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