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潘粤明VS潘粤暗,《白夜追凶》如何打造一个镜头下的两张脸 | 网剧制作4期

 alayavijnana 2017-10-24

经过两个半月的网络独播,《白夜追凶》在潘粤明老师“迷之一笑”的悬念中完结,最终评分未降反升,直至9.1分完美收官。一周后的今天,点击量已超过34亿,除神演技、高评分、多重悬念以外,剧中长镜头、高对比、风格化、兄弟同框,所打造出的“电影感”影像风格更是这部罪案剧的亮点。


采访、文:胡萝北




自播出以来,就被赞誉有美剧风格的《白夜追凶》曾在播出期间,有观众留言,“要给摄影师和灯光师加鸡腿”,看来他们不止被潘粤明的神演技打动,更被制作精良的影像质感吸引,就像这部剧的摄影指导刘英剑所说:“我们不能在画面上糊弄观众。”


摄影师刘英剑



灯光师孙景良


作为ARC LIGHT弧光联盟(简称A.L.U)的一员,摄影师刘英剑与该剧监制五百和导演王伟,还有灯光师孙景良是十几年的合作伙伴。孙景良称:“刘英剑老师的一些观念,和对美的感知上,对我有一定的影响。”正如这个大家庭一样,都是因为热爱电影才聚在一起,“除了拍片之外,别的都不会干,分享与尊重每个行业,是我加入弧光联盟的初衷。”而刘剑英笑则着说:“大家看到所有弧光联盟的作品都是我在摄影,说我不是联盟的人,别人也不信,就是该加入了。在这里大家出身都不同,我在他们身上学到互相取长补短。”两位一路下来,亦师亦友,曾共同合作拍摄过电影短片《刷车》、《摘星的你》、《新年的葬礼》,还有超级网剧《心理罪》、《灭罪师》、《画江湖不良人》、《古董局中局》等作品。如今,弧光联盟已经有导演、制片、编剧、剪辑等二十多人,打造出一系列高口碑网剧。


那么,这部《白夜追凶》被观众记忆犹新的片段:兄弟同框、开场长达七分钟的长镜头、一家五口的凶杀现场、黑暗恐惧症发作等等拍摄现场什么样,跟着摄影师刘英剑和灯光师孙景良老师的访谈一探究竟。




影视工业网:《白夜追凶》的摄影风格是如何确定的?它与其他罪案剧在摄影上有什么区别?


我并不觉得它有什么特别的风格,总跟朋友开玩笑说,我的摄影风格就是没风格。什么叫没风格?就是在拍每一部戏的时候,选择什么方式去拍,还是取决于剧本和故事的走向,这个比较重要。我拍戏比较随心,凭感觉比较多一些,所以也没给它设定一种固定的风格。




与其他罪案剧区别在于,第一:在颜色上用的比较少,整部剧的影调都是偏冷色的,通过做比较大的反差,来营造一些氛围。第二:兄弟两个人在一个画面里,这对我来讲是一个挑战,不能拍的太普通、太平常,而且用二次曝光的方式拍也不好,所以在这上面费了一点脑筋。

影视工业网:《白夜追凶》这部剧在画面构图和灯光上,是如何构想的?


很多时候,我会用特殊的构图,来决定开场的第一个镜头,这样就会把观众带到故事内容的氛围中。比如周巡和关宏峰在楼道里谈交易的戏,这种暗线的交易就会偏向于用构图和光影来讲故事。当时刚好我在楼道里走来走去,发现一个角度,然后就把机器放在天棚里往下俯瞰,两个人的全景就像在沟里的感觉,我会比较关注这样的东西出现在我的画面里。像这场戏,光打在百页窗上,光的锐度和打在脸的质感对比更大。但是,整体还是渲染一种气氛,要让观众感受到真实感,这是最重要的。


影视工业网:这部剧使用了哪些拍摄设备和灯具?


拍摄设备上,用了一台阿莱的Amira和一台Mini,现场双机位拍摄。镜头用的是UP的定焦头,变焦上用了一支18-80mm和一支45-250mm镜头。在打戏上,我用了安琴的小变焦,18-42mm和30-80mmm两支镜头。




灯光上,一般使用的是传统的电影灯和M系列灯具,LED灯棒和面板用的比较多。再就是根据拍摄环境自制一些像灯笼、盆灯、灯箱等自己常用的照明工具。

影视工业网:面对拍剧周期长、工作量大,摄影组该如何分工?大量的拍摄素材如何处理?拍剧与拍电影有什么区别?

摄影组有AB组,A组拍文戏,而B组就拍一个月,主要负责拍动作戏。A组的人不多,加上我,两个掌机、两个焦点员、两个助理,一共七个人。我们每天拍摄素材的卡都放在跟机员那里保管,等到收工的时候,再把素材交给剪辑,剪辑那里有一个助理专门负责倒素材。

拍剧与拍电影的区别是,它没有前期分镜,因为镜头量太大,分镜要画几个月。另一方面,拍剧并不是所有的场景都可以提前看到,很多时候,在晚上收工之后,美术再出去临时找景。我在现场的工作习惯是这样的,因为之前了解过剧本,到一个陌生的场景之后,找到觉得符合内容的角度就会用手机拍下来,再想一遍在哪个角度拍什么景别,就这样临时分镜,拍剧和拍电影真的有很大区别。

影视工业网:开篇第一场为什么要用长达七分钟的长镜头表现?开拍前遇到哪些困难?


这个长镜头其实是两场戏,中间还夹了一场戏,在看剧本时我就觉得它应该用长镜头,它交代了一个氛围和这部戏的调子。我们觉得在七分钟的设定里,要不断的出现景别的变化,比如近景、特写、中景、全景,长镜头要这样玩才对,虽然用一个镜头拍,但是所有该有的细节和景别要让观众看的不那么乏味。



拍摄中的刘英剑


但是镜头完成的不太好,其实我不是很不满意,因为我们遇到了很大的障碍。前一天我跟导演看景后,就用麻将模拟摆放场景,包括机器运动的方式、方向和演员的走位。但是第二天在现场,遇到了场景上的问题,因为忽略到很多细节,导致我们不能如期开机。那天早上六点钟到的现场,结果下午将近两点才拍第一个镜头,天很快就黑下去,拍了6、7条就勉强过了。观众会发现,在关宏峰来到现场之后,几乎就没什么近景了,这和当初的设定不一样,因为我们只有一天的拍摄时间。


另外,我们用伸缩摇臂拍摄,需要铺一个20米的轨道才能完成很大的调度,于是在铺轨道的第一关上就出现了问题。那是个废弃的工地,地面很不平坦,我们临时定做的木板,然后把轨道铺到木板上,才能保证轨道的水平度。因为拍长镜头的压力很大,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一个小的问题就要重拍,对于一个摄影师来讲,即便导演不说话、不给压力,自己给自己的压力也会很大。


在布光上,地面的反射和光照的角度跟反射率有很大关系,通过把灯预置在天花板上,来给摄影和演员留一些空间,尽量避免影子穿帮。个别情况下,演员在前面走,掌机后面会跟一帮人,有举杆的、跟灯的、跟焦点的、捋线的,大概八、九个人在后面保证长镜头连贯的叙事风格。


影视工业网:接下来,在第一集里,关宏宇第一次互换身份后回到家,兄弟同框采用长镜头的拍摄方式,为什么要这样拍?


因为大多数观众都认识潘粤明老师,他们的欣赏水平高,分析影片的能力强,而我们想用一个有交错、有同框的复杂镜头方式,加强观众对这对双胞胎的认可和认知度。如果用简单单纯的方式把两个人放到一个画面里,不止观众会看出破绽,而且这么拍太low了。对我来讲,这场戏比较复杂,因为涉及CG方面的工作,同框的调度不能随便拍,否则后期就可能合成不到一起去。所以拍完哥哥后机器不动,让他换好衣服再演一遍弟弟,而不是一次性把一方单独拍掉。在正式拍摄前,会安排两个人走位,然后用手机录制下来,当大家都觉得这个镜头走位没问题了,再把CG公司和现场的人叫过来,提出大家想要的效果和解决方案。另外,这个场景还会用手持的方式带拍,就是想让观众觉得代入感更强而且更真实。



影视工业网:当拍摄兄弟俩的镜头和表现他们的情绪变化时,在摄影和布光上会有细微区别吗?

我会把他们当成两个人来拍,不想让双胞胎这个概念总强化我。当拍弟弟带哥哥的关系镜头时,为了把这个画面做得更真,但凡能带到后面人45度角就不回避。这个会花一定的时间周期,因为即使拍到哥哥的后背,只要带到了一点脸,带关系的这个人,也要单独再拍一遍,然后后期合成到一起。另外,在表现兄弟两个人在一起的关系镜头中,在哥哥强势的情况下,我会把哥哥的背影放到画面里,他在画面里的比例会比较大一些,然后用稍微仰一些的角度反拍哥哥的近景。

当两个人心平气和聊天时,会用轨道缓缓的移动烘托后面的情绪,当后面情绪有变化的时候,就会固定机位忽然转到手持拍摄,镜头上将产生小的呼吸感变化。比如拍弟弟会更愤怒一点,机器的抖动和呼吸感就会更强一点,而哥哥就稳一点。我经常跟我的掌机说,手持扛起来机器拍摄就要像在三脚架上,这是拍平静的一种状态。我要求掌机首先要熟读剧本,第二是跟着演员一起演戏了解情绪,因为这种微妙感觉说不清楚,只能让掌机自己去体会。



在某种场景下,灯光会做一点冷暖对比。比如天台的那场戏,显示人物还是性格内心的,用LED自制的霓虹面板灯光,在合理范围下让哥哥站在一个暖光区,弟弟站在一个冷光区来区分。还有,关宏峰有黑暗恐惧症,光源会强一些,有时弟弟就会设置在阴影下,光是一种辅助的调味剂,就像菜里面的味精。

影视工业网:第二集开场,突然停电导致关宏峰黑暗恐惧症剧中第一次发作,这场戏在布光上做了哪些工作?

我们提前在场景中预设了吊灯,因为双机位手持,再加上演员的连续性和表演,就不想限制他们的拍摄风格。光效的处理上,利用了好多道具灯做一些效果泡,和影视灯串联在一起使用,分别由几个人看管它的节奏控制。我们也不太想营造恐怖片的感觉,片子的调性设定的比较暗黑风,也具有写实风格,所以我们在灯光上加了一些蓝纸,其它的颜色用的少一些。除了开篇鱼缸用了红色开场,因为红色代表危机感,剩下都是冷色居多。




影视工业网:第一个案件,在外卖小哥剁尸案结尾,面对打戏和坠楼上的戏份,有怎样的工作方式?


打戏的工作方式是这样,因为有动作导演在,一般摄影只能在光和构图上给予一些帮助。打戏很多是在跳拍,通常我跟我们弧光联盟的李映辉动作导演沟通,他到现场会先跟我讲一下这场戏的动作安排,然后我会提一些细节的建议,把握一些气氛,当全部都沟通好了之后就交给动作导演来拍。




坠楼的拍摄上,高远从窗户出画,画面直接接到周巡车的风挡玻璃上,对于观众来讲,冲击力还蛮强的。因为关宏峰的家一直关着窗帘,屋里都是灯光的感觉,长时间打斗下来,观众会觉得很枯燥。于是在临近打斗结束,跳楼之前,我让他把窗帘扯下来,然后拍一个全景,外面有很强的强光射进来,对于整场戏的丰富度有很大的帮助。

影视工业网:最后一集,关宏峰被抓,周巡面对他进行八分钟的聊天,之后关宏峰脸上露出“一人双面”的诡秘一笑,这场戏在摄影和灯光上怎样构想的?


这场戏被抓的是关宏峰还是关宏宇,就是想给观众一个模糊的概念,大家看到后自己心里会有一个评价,也会根据自己的心理走向想象,算是一个半开放式的结尾。在前段中,他一直处在阴影里,脸上没有光,只有淡淡的一点底子光,到最后他探过来灯光才照到了半面。我们当时的设定就是做成左右脸有特别大的区别。潘老师演的真的太棒了,很多观众说他一半脸演关宏峰,一半脸演关宏宇,刚好是那样的一个光线来衬托这个镜头。




灯光上,因为人设就是兄弟俩,性格都不一样,弟弟偏火热,哥哥偏理性,我们只是通过光影传达给观众一种情绪。除了一边打冷光,一边打暖光,暗部里的暖光也多了一点,即便在剪影中,他脸上暗处也是有细节和密度的,来追求真实的光源合影组合。

影视工业网:剧中有好多集都是雨戏,你们怎样控制不同的雨?


剧本里是四集的雨戏,因为故事要求暴雨,所以在拍室内戏时,偶尔也会对着窗户拍,窗外要感觉一直在下雨,又不能在外面放一个洒水车。于是,我们就弄了很多小罩子,在楼上做小的水帘,这是我们自己做的一些工具。包括拍雨夜中的车戏,我们有会把车架放到拖车上面,有场务兄弟用喷壶一直往玻璃上喷雨,然后景别卡的紧一点,拍出来的感觉还挺对的。




正常拍雨戏打逆光就可以,灯离的稍微远一点,用伞给器材做一下防护措施。我们怕真的下雨,那样就需要做一些防电保护,最主要的还是人身安全问题。在带电作业下,就有一定的危险性,而且怕打雷和闪电,那时灯就像避雷针一样,包括时间成本和场地成本就会导致没办法正常拍摄。


影视工业网:关于“一家五口凶杀案”现场的拍摄,画面为什么要做风格化处理?在表现血腥暴力时,摄影上有哪些考虑?


我们不想把它拍的太实,又不想把它拍的太虚,什么意思呢?就是这场戏会有一些设计,因为整部剧所有的故事都来源于那场凶杀案,是戏里最中心的点,所以在拍的时候还是挺慎重的。我们选择了一些处理方式,比如丈夫和其他人的死是简化处理,只有母亲和小孩的死强调了一下,但是小孩死并没有拍的那么血腥。妈妈的拍摄角度有一点点暴力,临死前看着小孩亲眼死在她的眼前,她又无能为力,我们就是想要把这种残忍表现出来。但是,也要规避一些东西,这一段戏我们使用了拉丝镜片,让写实感弱化,仔细看高光点上都会有一个横光延伸出的拉丝效果。另外,整场戏我们基本上都是用24mm广角镜头近距离拍摄演员,想让事件离观众更近一点。

包括全剧最开始的镜头,在一个流着红色水的鱼缸尽头的反光点上人在分尸。如果拍的很写实,不止没有意义,观众也会觉得恶心,而且还担着被删减的风险。所以摄影上就拍的含蓄一点,在窗外拍一些镜头,还有用剪影,反光点这些小技巧来规避血腥。



在拍摄现场的孙景良


影视工业网:做为灯光师,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场戏?


第六集结尾,周巡等关宏峰吃饭,警察局前面有一段光的明暗交界线,我对这场戏印象比较深刻。警察局是比较肃穆的场景,有好多内心戏,我想让整体风格做的硬朗和强烈一些,所以跟摄影和导演提出做一种对立和分割的感觉。一条光把两人隔开,周巡站在阴影里,他的面光是抽烟的火光打出来,点烟做的是真实光效。然后周巡从剪影里面走出来,另一面在背景上有逆光打过来。在逆光的光位上,用了两台吊车,在房顶的一个高点上用了一些M系列的灯,做冷光源处理。我习惯在大方位上打光,既不想受限制,还要尽量考虑整体效果。 


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