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诚的微笑,背后是品质的累积——摘自赵妙果老师讲解道德经之学用者感悟

 道德经学用 2017-10-25 发布于北京

公司领导有天早会分享道德经学用感悟:不被替代的事物。她分享到:“你的人格魅力永远不会被替代,因为你具有吸引力的人格魅力是需要优秀的品质堆积而成的,其中包括真诚的微笑。”这段话,让我想要聊一聊这个真诚的微笑,是我觉得自己这几年里,真诚的微笑好像变得越来越少了,尤其是在工作中,在面对自己身边的人时。

我参加工作有6年了,经历过两个公司,至今我印象特别深的还是刚刚工作时发生的一些事情。那时的自己单纯的如一张白纸,什么都不懂,什么也不会。但是那时帮助自己的人特别多,带领自己的师傅格外的照顾自己,一出问题同组的小伙伴马上丢开自己手头的事情过来帮忙;报告写不好领导并没有像对其他同事那样斥责我,而是非常有耐心的指导;一线工作的小同事们遇到我的事情也优先协助处理,部门经理看到我也会微笑的点头招呼。以前我不明白是为什么,想着可能是自己运气比较好,自己是部门里比较少数的女孩子,所以大家照顾格外多。现在再去回想,可能有前面说的那一部分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当年的我是一个爱笑的女孩,都说爱笑的女孩子运气不会差,在当年就体现的很明显。当年刚入职场的自己什么都不懂,除了用微笑面对每一个人就别无长处了。

后来我会的东西越来越多了,反而真诚的微笑越来越少了。

最新流行一个词叫“怼”,看到这个词的第一眼没觉得有什么,觉得很多时候是一种真性情的表现。但是后来反思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常常有“怼”他人的时候,觉得这个词并不好,因为常常在“怼”完别人之后可能自己有一时的口头之快,但别人听着并不那么舒服,可能因为你的所谓的“真性情”而不敢真诚的对你,怕一个不注意就被你“怼”上了!

举一个同事的例子,我们一个同事,他是一个在工作中不那么自信的人,常常会反反复复确认一件事情,一个环节。别人可能最多确认2遍,他可能会确认5遍,也许有点夸张,但是他就是这样一个需要别人反复给他说“你这个是对的。”公司领导说这样才是对的,事情反复确认就可以确保没问题的,我们都应该向他学习。可是作为急性子的我就常常没有耐心回答,还常常拿他这种反复确认来取笑,“怼”他的这种行为。而他每次被我“怼”完之后就一脸的委屈,说话都小心翼翼的。最近我开始反思这种“怼”是对的吗?“怼”到让同事对你说话都小心翼翼的了还是真性情吗?答案显而易见,“怼”人是不对的。正确的是应该用我们的真诚微笑去对待身边的人。当同事来和我确认事情时我微笑着回答,得到的反馈肯定是加倍真诚的微笑的感谢。

到底是什么让我们丢失了对身边人真诚的微笑,而更多的是带有取笑意味的玩笑呢?我们会把自己为数不多的真诚微笑留给不熟悉的人,而不会给我们身边的人。

微笑,是一个优秀而具有魅力的品质,当我们具备它时就不要弄丢它,不管是对陌生人还是身边人,永远记住保持微笑。

 

注:原文摘自《赵妙果老师讲解道德经.学用者感悟集锦》

作者:李勤

编辑整理:道德经学用编辑部

(悟道分享,不设版权,欢迎大家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