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的智慧,筷子的傳說故事!

 向雲樓 2017-10-25 发布于加拿大

古人的智慧,筷子的傳說故事!
 
 
中國人許多時候都是生活在「隱喻」的環境中的,就是連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平常事,也都各有深刻內涵,比如:居住上講究「門前不栽柳,屋後不栽桑」,出行上講究「七出不門,八不歸」,飲食上講究「出門餃子進門面」……等等,都是充滿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渴求。

不僅如此,就連我們天天吃飯要用到的筷子,在長度與形制上也都有講究——筷子的標準長度是七寸六分,並且是前圓後方。這樣做的原因,也是飽含深意的:

 

七寸六分長,代表人有「七情六慾」,是不同於一般動物的情感動物;因此,吃飯時也時時提醒人們要節制不當慾望。

筷子一頭圓、一頭方,圓的象徵天、方的象徵地,表示著「天圓地方」,這是中國人對世界基本原則的理解。

此外,手持筷子時,拇指食指在上,無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間,是為「天地人」三才之象,這是國人對人和世界的關係樸素理解。

 
最後,筷子都是成雙出現的,也與國人遵守的太極、陰陽理念相符:太極是一,陰陽是二。一分為二,這代表著萬事萬物都是有兩個對立面組成的;合二為一,這陰與陽的結合,也意味著一個完美的結果……

筷子發源於中國,是中國、朝鮮半島、越南、日本、新加坡等東亞、東南亞地區普遍使用的餐具。《韓非子·喻老》言:「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說明早在公元前11世紀中國就已出現象牙精工製造的筷子。

 
當今社會,筷子的稱呼已習以為常,但在相當長一段歷史時期,國人一直稱筷子為箸或筯,只是後來的「水上人家」忌諱「箸」與「住」同音,才改稱「筷」的。「民間俗諱,各處有之,而吳中為甚。如舟行諱'住',諱'翻',以'箸'為'快兒'。」(明 陸容《菽園雜記》)

人們在使用筷子時,也有許多禁忌:擺放筷子時不能長短不齊,吃飯時不可將筷子含在嘴裡嘬出聲響,也不可用筷子敲打碗盤,即使是不小心把筷子掉地上了,也是非常不雅的舉動……

一雙看似普通的筷子,卻承載了古人如此之多的人生哲理,令人遺憾的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許多人對此卻一無所知;並且,出於商品營銷的目的,現代市場上又出現了許多「異型」筷子,這也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背叛」。

時代是在發展中進步的,對於新事物我們也只能接受,因循守舊與固步自封是不可取的,但是,這也不妨礙我們對「筷子」的深情。有人說,在餐廳里呼喚服務生「拿一雙筷子吧」,那肯定是中國人;如果說「拿兩根筷子吧」,那一定是外國人。

 
美國前總統尼克森80年代出了一本書叫《1999,不戰而勝》,很出名。原因是,前蘇聯不到1999年就自動解體了。尼克森在書中的最後還說了這麼一句話:「當有一天,中國的年輕人已經不再相信他們老祖宗的教導和他們的傳統文化,我們美國人就不戰而勝了。」

作為一個有著幾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即使是一雙小小的筷子,也擁有深厚的文化積澱。我們每天用的筷子裡面就有信仰,舉手投足都是理念,這就是國人智慧的凝聚,這種文化我們不能背棄!

來源:網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