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绍兴师爷》聊到中医处境,我随便聊聊

 枕月 2017-10-25 发布于福建

前阵子,心血来潮把小时候看过的电视剧《绍兴师爷》翻出来大致看了一遍。这部电视剧在陈道明主演的那么多电视剧里恐怕很不起眼了,比起他的《康熙王朝》等历史大剧,《绍兴师爷》在我看来似乎更贴心。

电视剧中的师爷方敬斋满腹诗书,出身师爷世家,年轻时一心向往功名,想做一个好官造福百姓。却有一身臭脾气,连王爷请他进京坐幕(做师爷)他都拒绝了。无奈命运捉弄,终究放弃功名,坐幕于官场得意的董瑞门下。

“天下文章多出于幕府,幕府的文章多出于绍兴师爷。”是的,当时的文人名士多来自江浙,而江浙又以绍兴为最。然而满腹诗书却未必做得了官,会当官的也多离不开背后出谋划策的。也正是这样一群文人名士混迹于官场幕后,为官场秩序起到了极大的正面作用。

如果说当官属阳,那么师爷就属阴了,师爷在背后也难免得罪人,无职权无品位的师爷也就难免被整了,于是兴起了一场倒幕之风。维护师爷尊严和存在的离不开方师爷能言善辩的嘴,也更离不开他外公邬老前辈的申辩力缆狂澜。 

 

近几天,有关马兜铃酸与肝癌的关系又一次在中医界兴起了小小的波澜。其实,传统“师爷”的命运与中医中药的命运何其的相似呢?

中医药在我们这片发源地已经是被紧紧的束缚住了手脚,没有政策保护,没有大众的认可,中医对很多危重疾病不敢下手,甚至于中医药能治病只能被极少数人所知。更何况中医药已经是面目全非,中成药滥用现象铺天盖地。就说中成药吧,随便举两个:小儿感冒宁、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感冒清热颗粒、鹭鸶咳丸、生脉饮、龙胆泻肝丸等这些还算常规的,还有很多各大厂家自己配制的中成药在各大小综合医院还不是顺手就来么?借用“邬老前辈”的一句话:成,则别人之功;败,则自己担待。中成药用对了,病治好了,老百姓会说,现在科技发达,医药就是好;没治好,或者出问题了:中药有毒!中医药从来就是负罪前行。

老百姓是不会深究这其中的原委的,总是跟着舆论走,不知道这些制造舆论的人居心何在?你能保证自己和家人这辈子不接触中草药或者中成药么?!

说到舆论的影响力,我不止一次遇到这样的患者:

患者吃药两周,各种症状都明显减轻,化验指标也下去了,身体很舒服。既然来复诊了,本来可以满心欢喜地给他巩固巩固,他来一句:“大夫,据说中药吃久了会伤肝,有这回事么?……”

如果不是一个中医大夫,你可能不能切身感受到这其中的滋味。乐观一点吧,我还遇到过患者,他说:“没事,吃吧,以毒攻毒。”天呐,至于么?太高估我的水平了吧,我至于用给你用“以毒攻毒法”么?难怪很多中医大夫性格很“怪”,可能见多了各种奇怪的现象吧。

“一流秀才二流医”,中医自古受人尊重当然不说,但与当官的比,总显得没那么入流。同时,一个医生的成长也是饱经质疑的,以前听一个前辈说,你如果想成为一个好中医,你必须是“狭缝生存”。是这样的,养尊处优,被保护的太多,必然会被这种优越感蒙蔽心智,以至于不能向前,只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环境中,一个人才会处处小心,不断精进。也许这正是在古代通讯技术不发达,很多医生却能名震一方的原因吧。

面对一些关于中医药负面的舆论这些年听了太多太多,感觉没有那么多心思和精力去申辩,唯一能做的就是静下来多看看书,临床多尽一份心罢了。医学是需要拿实际本事说话的,老百姓关注的是实际疗效,有了疗效,即使中医成为“小众医学”,也是能扎下根、站稳脚。

哦,想起了《绍兴师爷》里还有一句经典台词:和,则留;不和,则去。意思是师爷和当官的必须是相互信任才合作,不和嘛,一拍两散。同样,来看中医的,信,则看;不信嘛,找西医去,温馨提醒:警惕西医开中成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