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商130却成绩差,安静的孩子也会患有多动症?

 双子树教育网 2017-10-25 发布于上海
早恋、孤僻、校园霸凌,造成小学生成绩差的因素有很多,但因为“安静”而成绩差的还是第一次听说。

重庆优胜教育

  据媒体报道,杭州某小学三年级学生小娟的成绩总是稳稳地处于全班中下水平,家长曾一度怀疑她的智商,经测试却发现智商130,比平均值高出30。医生为小娟做了一系列检查,得出结论竟是孩子患有多动症。
  这让家长很不解,孩子明明很安静,怎么就有多动症了?专家称:多动症分为三种:一是注意缺陷型,二是多动冲动型,三是前两者的混合型。第一种看起来虽不吵不闹,但其注意力却没集中在该做的事情上,脑子其实在神游。
  原来多动症也可以很“安静”,看完专家分析,网友纷纷开始怀疑人生,并调侃称终于找到困惑多年的原因了,顿时觉得豁然开朗~
  玩笑归玩笑,事实上,多数网友对于家长“成绩差等于智商低”的看法表示不认同。并直言该测智商的应该是家长,把社会成就,考试成绩等问题直接来和智商指数挂钩才是贻害无穷的观念。
  相关报道:安静的孩子也可能有多动症
  对于儿童多动症这种疾病,很多家长常常陷入误区之中。今天,儿童心理权威专家、天津市安定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主任孙凌将为我们详解儿童多动症。
 误区一
  多动的孩子才患病“我国儿童多动症的发病率在3%-7%之间,男孩子更容易患病。”孙凌主任说,医学上,儿童多动症被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分为多动、走神、多动+走神这三种类型。按照此标准,看起来很安静但注意力不能集中、常常走神的孩子也有可能是多动症。
  误区二
  长大了自然不爱动
  多动症常起病于7岁之前,但在本市,就诊的孩子几乎都是学龄儿童,超过80%的患儿为四年级及以上学生。孙凌主任解释说,这与家长的错误认识直接相关,不少家长认为“多动的孩子更聪明”,还有的家长认为,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多动现象会自动消失……
  事实上,多动症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如果不及时干预,70%会持续到孩子的青春期,30%-50%的孩子成年后仍然受其困扰。如果及时规范治疗的话,多数患儿都能在青春期前恢复正常。孙凌主任解释说,之所以强调早诊早治,是因为多动症儿童的智力水平大都正常或接近正常,但由于注意力不能集中以及活动过度,他们的学习成绩往往不佳,并因此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进而引发情绪甚至人格问题,影响一生。
  误区三
  药物治疗会伤身体
  多动症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也包括大脑代谢异常,如神经递质紊乱这一因素。因此除了行为矫正、心理培训外,孩子一旦被确诊,也应接受药物治疗。

  “门诊中不少家长担心药物会伤害孩子身体,其实不必有此顾虑,倒是不能坚持吃药的孩子最难治。”孙凌主任表示,在多动症的非药物治疗中,家长的作用也很重要,只有积极鼓励孩子,在孩子任性、无法控制情绪时告诉他们“这并不是你的错”,才能真正帮孩子配合治疗。

重庆优胜教育

  那么问题来了,哪些孩子只是活泼好动,哪些孩子才是真正的多动症患儿呢?孙凌主任说,对于孩子来说,注意力受年龄、性别、环境等各方因素影响,通常下述四点中符合其中一点,家长就该提高警惕。若四条全部吻合,家长要马上带孩子看专科医生。
  一看注意力集中时间:正常的5-6岁孩子注意力可集中15分钟左右;7-10岁孩子为15-20分钟;10-12岁孩子为25-30分钟;12岁以上学生能集中半小时以上。多动症孩子达不到这个水平。
  二看活动是否分场合:正常孩子活动起来会分场合,不该动的场合不乱动,而多动症孩子动起来不分场合。
  三看自控能力:正常孩子自我管控情绪的能力较好,多动症孩子往往无法控制情绪,不仅表现得很任性,还时常摔砸物品。
  四看他人评价:多动症孩子表现出的好动行为往往是紊乱的、破坏性的,因而从他人的评价中即可发现孩子的好动是正性的还是负性的。
  家长朋友们,一定要密切地关注孩子的成长,若孩子有什么异常一定要冷静,到权威机构进行了解和检查,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美好时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